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水莲  聂婷  蔡幸 《税务研究》2022,(12):48-52
我国银税互动政策依托数据互联共享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实现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创新突破。数字技术一方面通过金融科技助力银行建立涵盖银税互动信贷全业务链条的授信决策和智能风控系统,有效控制小微企业违约率;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税收征管数字化,实现“以数治税”,增强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精准性,从而提升银税互动质效。本文在阐述数字技术赋能银税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数字技术赋能银税互动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顶层机制、银税交互信息提升、“数字技术+银/税”深度融合、数据安全和合规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升银税互动质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税互动”机制下,税务部门创造性地将纳税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资产,通过银、税、企三方信息共享,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普惠金融放贷难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银税互动”调查研究,发现“银税互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日益凸显,但实践中仍存在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共享信息范围有待规范、信息共享方式有待优化、信贷供给产品有待创新、宣传推广有待深化等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规范工作机制、优化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应用、拓展服务供给和深化宣传解读等方面提出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讯     
《中国金融电脑》2020,(5):93-95
银保监会加大“银税互动”支持力度,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4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银税互动”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实施“银税互动”支持政策框架下,加大税收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努力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同时,《通知》中强调要积极发挥网上渠道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非接触式”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银税互动”业务继续发展,并在2020年9月底前实现“银税互动”数据直连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程磊 《征信》2021,39(1):50-53
征信与信用评级虽然在信息主体、服务对象、技术方法、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也具有天然联系.在信用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难以实现互联互通、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征信与信用评级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征信和评级两个市场的优势互补,促进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两类机构外部评级场景合作,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5.
赵娇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311-311
小微企业信用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小微企业寿命短,风险大,且不易控制,其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其经营与发展。究其根本就是信用评级程序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跟踪评级又是信用评级程序的重要组成。本文将美国爱德华·琼斯公司模式带入跟踪评级阶段,可以动态连续的跟踪小微企业资信状况,及时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更新,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总体效率,降低投资者风险,对小微企业信贷评级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颖 《时代金融》2014,(6Z):127-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果  陈文裕 《税务研究》2017,(2):117-120
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形成全社会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协同治理框架,促进了包括银税互动在内的依法诚信纳税机制建立。目前银税互动面临信息共享、征信互认和协同治理三大挑战,亟须将银税互动协同治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体现协同治理的基本理念,规范协同治理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有200多家信用评级机构,绝大多数属于民营,由于信用评级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不统一,加之一些民营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缺失,导致了评级市场分散、割裂、无效和混乱,甚至存在评级“腐败”,企业交易失信问题依旧突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50%的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融不到资金,造成了社会资金成本的虚高,成为经济生活中一种怪象.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有助于形成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良性循环,进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银行开展银担合作业务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也是自身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银担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从建立信用评级机制、建立统一监测系统、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合作风险管控等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加,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也在随之变化,资本市场重要性越发突出。资本市场监管对资本市场充分有效发挥经济枢纽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在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构建与现代化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深化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加强和改进资本市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应充分利用财经类院校的资源和学科优势,借助经济和管理类学科的支撑,通过合理确定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创办将计算机科学、数学与经济管理实务结合在一起的、特色鲜明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并付之实践。  相似文献   

14.
15.
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各国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因素是:公司融资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产业组织方式;法律因素.美、德、日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德国).两种治理模式都深深地根植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中.外部治理模式由于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单个投资者很难对经营者施加影响,加上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内部治理模式中很可直接对经营者施加影响;股权相对集中有利于股东的经营者树立长期经营意识;在引入职工董事情况下,可以实现公司长远发展和协调劳资关系,但易形成内部大股东和经营者合谋损害外部股东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自从 1992年召开党的十四大以来的这十年中 ,我国在健全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表现在立法方面 ,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 ,促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 ,制定了一批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富有成效的作用。我国在 1993年修改《宪法》时 ,曾郑重规定 ,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  相似文献   

17.
再保险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131家均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131际经济地位、保险业发育的程度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再保险监管重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中国的再保险监管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缺陷。应当结合再保险发展状况和再保险监管目标来选择构建我国再保险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表面上看,成立“大米欧佩克”的主要背景是全球粮食价格的普遍性上涨,但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0REC呼声高涨的背后实际隐含着的是资源及其利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19.
建设经管类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杂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配合,实验软件与硬件的配置布局以及实验室管理等问题.结合经管类学科的性质要求,以厦门理工学院经管实验中心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经管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中的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明晰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的中心管理建设与发展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金融》2006,(6):3-7
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和金融领域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营环境的巨变,金融脱媒的态势日益显现。在金融脱媒时代以加速之势来临的环境中,日益融入全球化金融市场竞争的中国商业银行,加快变革创新步伐,重塑经营管理新体系,已经成为必须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近日,由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主办的“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讨会”暨第二届股份制商业银行研究论坛在上海召开,交通银行副行长李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中国银行业协会、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以及渤海银行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作发言。会议就金融脱媒的含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脱媒的现状、金融脱媒在中国的表现及其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研讨会发言综述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