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洲 《中国市场》2013,(35):69-72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981-2011年贵州省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贵州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表明人均GDP、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公路和铁路建设对贵州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贵州高校毕业生大多流向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周边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所以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对贵州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了推动贵州城镇化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彭新平  张秀梅 《商》2013,(18):398-398
本文主要对新型城镇化背景、新型城镇化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任务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35)
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人民的民生问题在天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本文从现实情况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天津市城镇化质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天津市城镇化质量与农民收入的发展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天津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推动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两个阶段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2019年城镇化率达到83.48%,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城镇综合承载力全面提升,东丽区等6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投融资模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国际环境变化、城乡融合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新约束等都对天津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出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5—2014年天津市宏观统计数据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平稳,各子系统均呈现有序攀升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5年天津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地方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地方性GDP作为地方性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的计量检验,作出修正,证明了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此模型证实了地方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地方性GDP是地方性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服务的人均水平的重要解释因素。文章也对现今地方政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商》2015,(42):59-60
文章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首先解释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资产的作用机制。其次,从社会保障角度选取相关指标,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居民资产的影响。通过模型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显著地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住宅资产价值,同时也能降低人均储蓄存款;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增加社保财政支出、提高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配套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7,(5)
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城市品牌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研究以内蒙古为例,构建服务业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模型,分别从地区间横向比较、时间发展纵向测评两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包括内蒙古在内的服务业与城镇化水平相近的15个省份的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地区间横向比较,找出区域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选取2001-2015年近15年内蒙古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时间发展纵向测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内蒙古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城市品牌建设的影响,为内蒙古城市品牌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理论上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对现代服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对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表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对服务业存在负向影响,信息化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影响显著;同时发现衡量"五化"中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指标,与市场化指数和人均FDI地区差异明显。鉴于全国数据波动比较大,实证结果表明它们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林俊山  侯金玲  时涛 《现代商业》2014,(24):157-158
本文从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三个因素出发,选取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新型城镇化近程中哪些因素会对山东省房价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原因及程度。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和房价有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房价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胡哲太  苏飞 《北方经贸》2013,(12):80-84
基于STIRPAT模型,选取人口规模、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化水平、非原煤能源使用比例以及第二产业能源强度等七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2LSL),设定10%,11.6%和13.5%三种不同人均GDP增长率情景,对2012-2015年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2010年相比,到“十二五”末期,三种情景下的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9.2%、14.5%和8.6%.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到2015年杭州市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44.78%和0.22吨标准煤/万元.根据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回归方程中各因子的碳排放量贡献率,提出有效降低能源碳排放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杭州市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松妍 《商》2014,(10):186-18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结合,随着农业活动比例的下降,工业活动比重逐渐上升,加速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不断的开始往郊区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必须对一些集体的房屋进行拆迁,由于当前我国的拆迁法律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拆迁导致的矛盾事件不断增加,这些原因促使我国必须对城镇化进程中拆迁问题的法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人均生产值起着关键作用。产业结构调整也因此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韶关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并进行数量分析。利用该模型预测未来韶关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探讨了产业结构对促进韶关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志宏 《商场现代化》2005,(33):293-294
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人均生产值起着关键作用.产业结构调整也因此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韶关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并进行数量分析.利用该模型预测未来韶关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探讨了产业结构对促进韶关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7):171-172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依托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内在因素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市民化后收入变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医保社保对市民化后的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有显著影响,而对农村居民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地区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社保医保建设,均等公共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段新瑜  高源祥 《商》2014,(11):250-252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政策下,如何推进城镇化又快又好的发展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原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选取了60个城市2006-2011年的人均GDP、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人均CO2排放量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以及人均GDP两个指标,将城市分为集约型和分散型两组,每组30个,人口密度越大说明该城市的集聚水平越高。用Eviews软件分析了人均GDP、人口密度及能源强度对人均CO2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增加会带来人均CO2排放的增加,但是小城市CO2排放增加的幅度要大于大城市,即可以说明集约型的城镇化道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均碳排放;人均GDP对人均CO2排放为正效应,经济的增长将会带来能源使用量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过程中增加CO2排放;分析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强度指标,增长单位GDP,小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大城市,即大城市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更高,集约型的城镇化道路能够利用稀缺有限的能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7-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空间联立方程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GS3SLS),检验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互促关系,并通过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推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显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存在着彼此强化的内生互动性,且这种交互作用模式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毗邻关系;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性在地区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不仅受制于本地因素,也会受其他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等内生驱动因素和以政府能力为代表的外在驱动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协调推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会阻碍二者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城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战略目标,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城融合战略之间关系的研究与解读,分析了产城融合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无法有效衔接城市建设与产业规划、产业转型升级慢、体制机制和城市功能不完善等,严重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等.同时从城镇化承载力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建设、统筹规划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基于产城融合战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选取了主要大气污染物等相关制订标准,搜集了相关数据采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来对天津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获得相应的空气质量数据;[1]随后根据天津市人均GDP和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来构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来对天津城市GDP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再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将天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GDP增长关系进一步融合并研究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可以准确表达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有助于政府部门发展经济找到更科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众多因素当中,农业发展是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从农业角度为切入点,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1978年至2011年的数据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发展的关系。文中运用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包括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化比率及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证实了农业发展越好,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并结合现实认为,随着现在国家政策对于农业的不断重视及农业支出不断增加,农业更将会是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更好地保障,预测在未来这种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会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