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开发蕴涵在农村潜在而巨大的人力资源,是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本文剖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庆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全民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庆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实施多元化投资,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综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主体作用,用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以牡丹江市为例,探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9)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运用DEA方法,对河南省2000-2013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效率处于不断上升状态,且平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无效是导致综合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美丽 《经济纵横》2012,(3):97-10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重大。它可以促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并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其"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长期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应不失时机的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孙飞  孙伟  王欢林 《时代经贸》2012,(8):224-224,227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教育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教育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机制必须进行适当的创新。从加大农村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力度,创新农村人才的使用方式,建立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创建农民的创业平台,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农村人力资本流失的补偿机制以及创新农村人才信息服务体系等六个视角提出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结合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推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俊梁 《经济问题》2006,(11):62-63
新农村建设是意义深远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等外在面貌,更要注重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有序开发。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要求有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做支撑,但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禀赋,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迁移性开发为重点,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系统有效的开发,这将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的提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健康素质的改善,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三角地区农村人力资源迁移性开发的演变历程为迁移数量增加、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以及向本地城镇企业的迁移为主,其发展趋势是建设工业型新农村,加强教育和培训,促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农村中的农民与村干部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村民与村干部两个主体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包括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认识、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指数等)以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包括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认识、农民愿意承担的培训成本等),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重点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白家瀛  李振友 《经济师》2014,(12):20-21
如何基于现实可持续发展视角正确面对西藏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切合农村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推动"三农"问题的高效解决,是西藏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更是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要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从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困境,探讨了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对促进云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农村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建立的2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对2005年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能综合反映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五大主因素,并对其分别命名为农民生活水平因素、农业现代化因素、精神文明因素、农村改革因素、农村环境因素.得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高、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地区内部各因素发展不均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发展现状以及路径选择。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各种素质、建立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体系、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长效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农村"留守妇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整体素质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之处,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各种知识培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经济自主能力、科技致富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苏南地区以其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其农村劳动力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但只是低水平和低层次的充分就业.在苏南产业结构升级的形势下,农村人力资源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趋势将趋强,这是苏南新农村建设的隐忧.依托苏南区位优势,培育联系城乡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是苏南新农村建设取得长期成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边疆少数民族的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缓解民族矛盾的调压器.目前,如何开发和提升这些人力资源,使之成为带动当地社会发展的"能人"和适销对路的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迫切性出发,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得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离差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看来,除民族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水平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外,教育、经济、法律法规、自然地理、人口等指标评价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