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尔在《中国改革》杂志上撰文说,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邓小平也说,中国改革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这不仅因为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任何革命和改革,没有这个主体的参与和支持,都不可能成功。还认为,使农民摆脱落后的小农生产,改变传统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是贯穿中国整个现代化转型历史的基本任务。但农民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土地与劳力的非市场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越来越成为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及经济良性循环的核心矛盾之一。可以说,土地制度问题、农业…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第二轮农村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本着走一步看两步的原则,农村第三步改革的理论研究也处于启动期。本文认为,农村第三步改革,将主要围绕土地经营权市场化运营来开展。这一步骤的实现与否,将意味着农村改革攻坚阶段的成效,土地经营权的非市场化,无法标志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最后实现。可以说,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是中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的最后一道门坎。一、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理论诠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的私营民营化当然存在着法律上的阻碍、存在着中国新民主…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央在农村进行的又一重大改革,被誉为"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4.
刘田 《中国土地》2001,(10):16-20
世纪之交,一场新的供地革命,正在中国大地上崛然兴起。从中国近20年市场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供地革命似乎来得慢了些、晚了些;然而,这场革命因其不可避免性,还是来了,而且在世纪交替的这几年,形成了迅猛发展之势。从深圳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第一槌,到今年各地纷纷作出经营性土地市场化供应的规定;从珠海的“五统一”供地,到上海、杭州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从新《土地管理法》的用途管制原则,到正在全国铺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蓝图……这一切,无不一一刻录着供地革命的轨迹。而新的供地革命,则是以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招标拍卖制度确立为标志、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实质的土地供应方式的深入变革,这场变革的火车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历史说,历史注定要有的,就一定会来———不管有多少曲折与徘徊。———题记  相似文献   

5.
翻身全靠毛泽东致富全靠邓小平李云河“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包产到户的实践,对八亿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要研究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大成功究竟在哪里。在感情上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一般人都会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创新性政策相继出台。其中,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我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土地革命”: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土地革命”,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使土地从政治属性上有了根本性变化;1978年安徽小岗村人创造性地实现了土地承包,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激情,释放了生产力,揭开了“第二次土地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土地监察机制改革的几点管见曲士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原有土地监察机制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基层土地监察工作第一线的实践中体现的得更为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现有土地监察机制的弊端是导致土地“执法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竭诚为全国土地管理工作者服务!△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从所有权上讲,在法律条文上是明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就我国现实情况看,土地产权制度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理论界对产权制度及土地产权的看法和理解很不一致,社会科学院财...  相似文献   

9.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有关土地政策的改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轨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国际研讨会就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收入与财政金融、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和耕地保护政策及土地法律完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土地权利、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土地政策改革的重点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为下一步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改革的积极性 农村改革的试点试验,工作推进是不平衡的。不少地方在农村改革上积极性不高,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创新意识不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改革风险、社会稳定的担忧,因为稳定是第一责任。从中国改革乃至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的焦点则反映在土地问题上。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广大农民的最基本生存条件和就业社会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必须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基本前提。而赋予农民长期...  相似文献   

12.
空间地价评估的可行性及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地价评估的可行性及评估方法初探叶敏中国的土地估价是在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伴随着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与房地产生产体制的改革而出现的。传统上,作为评估的客体——土地,只限定为“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滩涂和内陆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30年前,中国农村的第一次改革由土地制度改革破题,实现了土地的由“合”到“分”;30年后,第二次农村改革提上日程,土地由“分”到“合”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村》2011,27(2):1-1
在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城乡统筹、三农问题目前的核心还是在土地上,焦点、难点、重点、分歧点都在土地问题上。农民与土地是唇齿相依,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够定心。只有让每个农民拿到一个像结婚证一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权利证书,农民心理才踏实。只有地政稳定,社会才能安定。”他说,“在中国,任何一个政策,如果违背农民的意愿,肯定要失败,各个地方搞户籍制度改革,如果就盯在农民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上,肯定走不逦,农民也不会答应。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如果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硬与农民放弃土地权利挂钩,可能会对农民的长远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他指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政策的方向,防止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现象蔓延。我们在土地问题上不能再犯错误,不能够再折腾农民了。”  相似文献   

15.
两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的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应该说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正在稳步地推进。一、供销社各级领导干部、各个企业的负责人,必须强化改革意识我曾经强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五种意识,就是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我是把改革意识放在第一位的,供销社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才有光明的发展前途。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来说的。第一次革命就是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场革命大体上就是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的革命。那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2009,(2):55-55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个提法引人注意。他说: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这里,我们党第一次把改革开放宣称为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7.
解析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优先于“让利于农民”的价值取向选择,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进行了解析和批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基本架构的最大缺陷是它没有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相衔接,学界的主流思路没能切中这一要害。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将实现从“让利于农民”到“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的转变,改革重点也将从“提高补偿安置水平”转换到“区分征收和征用”上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部构造上是一种准公共权力,中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设计不能照搬国外的公益性目的说。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标的的土地征收是一种拟制的征收,以土地用益物权为标的的土地征用反而不逊于实质的典型征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中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深入剖析标志性事件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界定了影响土地制度历史进程标志性事件的内涵特征,构建了基于“重大性—变革性—积极性”的标志性事件识别路径,识别提炼了“一大党纲”“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六十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基本国策法制化”“物权立法”“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十大标志性事件。研究结论:十大标志性事件源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归结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土地制度变革始终坚持不断自我革新的动态演化逻辑,坚定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历史自信,并为未来改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引言2001年,新世纪元年。在公元编年史的刻度中,这一年因是新千年、新百年的启始点而显得格外有意义。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供地方式革命和土地市场建设,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跳跃。中国的供地革命,非自2001年始;但可以肯定地说,2001年是供地革命异军突起的一年。仿佛火山爆发,熔岩冲腾;仿佛骤雨狂泄,大河急涌,一场新的供地革命突如其来,形成中国新世纪元年社会经济生活一幅雄伟壮阔的图景。这是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这是激人心弦的历史迁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务院15号文件贯彻而迅猛推进的2001供地革命,在中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无形丰碑。如果说,2001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国脚突入世界杯决赛圈,一次次地激动了中国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这一年兴起的新一轮供地革命,同样是整个中国举足轻重的历史大事件,同样将对整个新世纪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同样值得我们欢呼、自豪。那么,这一震撼性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在新世纪元年出现呢?这难道是历史的偶然吗?  相似文献   

20.
<正>千百年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一直是传统中国社会形态的基石。怎样确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从来就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建国前土地革命、建国后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以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所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莫不是如此。土地之于农民的重要性在我有着深刻的体会。1980年前后我家分到承包地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我深切地感受到那件事给家里和村子里所带来的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