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博 《新西部(上)》2009,(6):24-24,23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文精神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繁荣又促进和指引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其最终的根本着眼点都是“人”。表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必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2.
倡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对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人们对于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还存在着诸多的错误认识,正确理解和处理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第一类观点是,将整个人类文化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认为"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将科学真理的认识与道德的真诚和情感的趋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观点强调整个人类文化是根本的内在的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二者融合对高等教育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二者融合育人是实施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美丽中国的需要.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具有当代价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我们应在融合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化,就是在保留和弘扬原人文精神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其注入原人文精神所没有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而建设这种科学的人文精神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与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代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猛烈撞击,当代科学教育该如何变革和定位,以适应和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涉及科学教育系统中众多因素的复杂课题。笔者认为,在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部分(科学课程里)应渗透人文理念,塑造人文精神,以符合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精神是指使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当代人文精神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以封建伦理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也完全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神性相对立的抽象的人文精神,更不同于当代西方存在主义所宣扬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它主要针对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人文精神在美术教育中的传达与渗透,应上升到关注人类存在的普遍价值,追寻生命与理想的层次。探讨如何在精神层面上重建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灵启迪的机制,从而推导出美术教育中所要培养的人文精神,乃是一种真正把握真、善、美完整内涵的美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史专家约翰逊在其名著《西方图书馆史》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人文精神传统如同一条无形的主线,一直贯穿于图书馆学历史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人本思想与理念却在不断地流失。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图书馆来说,科学精神就是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积极研究并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手段来提高网书馆的工作效率而人文精神则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悠悠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与发展.因承顺前代、包容外来,所以她才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些思想哲理深邃,永世传承,所以,在现实社套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步发展才会推动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使命 人类创造文化的意义在于服务人类自身.以人为本的文化,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概念是人类创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也可简单区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指精神文化.艺术、哲学、文学、宗教、道德、科学、政治等.不同的文化形式满足不同的人性层面. 人性层面有本能的人,文化的人、社会的人、宇宙的人之分.文化中也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别.科学开发物质世界,政治主管社会秩序.科学和政治都是人类生命的手段.目的就是让人类生命更合理生存,幸福生存. 人性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当功利性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低俗.当非功利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高尚.当今我们谈论文化创新,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提高非功利化艺术文化在文化中的比重.因为只有非功利化艺术的教育,才是人格与精神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1.
指导科学技术运用与普及的人文精神不应该只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单一模式,而应该扎根于一个国家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坚持人文精神的民族特性。科学技术在中国运用与普及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文精神的民族特性,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此,应大力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习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丰富的传统德育资源从构成上分为人物类和物化类两大类型,涉及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人文精神遗产厚重和爱国主义素材丰富是陕西传统德育资源的两大特征,人文精神遗产厚重丰富了陕西德育资源的人文特色,为德育教育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基础;爱国主义构成了陕西人文精神的主旋律和基本色彩,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源于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影响和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并在一个民族的制度和文化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精神包含在人文精神中。今天学术界关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讨论应该回归到其应有的意义上来,不要在二者之间人为地制造概念上的对立,而应该看到二者的内在统一,讨论应该真正对弘扬和创建一种理性、科学、健全的人文精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样,一个城市之有别于其他城市,也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就是来自于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最核心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文从其本质上说是对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和理想的人的存在方式的构建和培育,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和精神活动,在内在的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念上,与人文具有统一性,科学在本质上是人文的。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谈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重视人文科学、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赵亚晶 《理论观察》2007,(4):F0003-F0003
图书馆史专家约翰逊在其名著《西方图书馆史》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人文精神传统如同一条无形的主线,一直贯穿于图书馆学历史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人本思想与理念却在不断地流失。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图书馆来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中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长期分离,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物理作为一个基础的理科学科,更加需要在科学主义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在物理学科学精神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需要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物理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技以外,更重要的是育人_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心灵、升华思想境界,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养,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构建实践桥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李郑娇 《魅力中国》2010,(7):141-141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主题,也是建立科学发展观的一大要素。和谐社会当然应该突出和体现人文精神。生命科学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不仅需要实施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教育,也需要实施以可持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科学本身是有灵魂的,这就是科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