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跨国银行的本质在于其业务开展的跨国界性,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却千差万别。从理论的角度,商业银行可能出于维持客户、重整本国银行业、实施新的业务发展战略、被动适应激烈的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做出跨国经营的决策。而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出于追随客户、扩大盈利规模方面的考虑。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实施跨国经营的动机,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动机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应从金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为客户提供更好金融服务进而提高自身盈利水平的角度,重新审视跨国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2.
深入剖析经济周期性波动对跨国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研究并制定跨国银行应对经济周期的战略举措,是跨国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经济周期理论,以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速度和盈利稳定性两个纬度作为评判标准,对长期保持较高盈利且在危机中具有较强减震能力的优秀跨国银行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战略选择及行为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从全球机构建设、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支持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举措,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资银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提供了思路和范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各专业银行正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转化后的商业银行不仅要在国内全面开展银行业务,而且还要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本文拟就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三种模式作一探讨。 一、国际上通行的银行跨国经营模式 世界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商业银行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他们跨国经营不外乎三种模式,即跨国银行制、国际联合银行制、国际银行俱乐部制。  相似文献   

4.
<正>追随客户理论作为一种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银行跨国经营的第一阶段和发展中国家银行跨国经营的一般状况。因此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军 《中国金融》1998,(4):41-43
西方跨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启示与借鉴王军一、西方跨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特点西方跨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在其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阶段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一是管理方式市场化。西方国家政府一般不干预银行经营,西方跨国商业银行产权明...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演进的高级形式,也是不断增强银行实力,发展跨国银行,进而实现银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商业银行跟随客户推进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现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向峰  赵平 《金融科学》2001,(1):46-47,45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已成必然。目前,我国银行跨国经营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跨国经营的模式选择至关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应循序渐进,在获得一定的经验后,通过创立和购买成立分行,附属行进行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千差万别,商业银行可能出于维持客户、重整本国银行业、实施新的业务发展战略、被动适应激烈的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做出跨国经营的决策.而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出于追随客户、扩大盈利规模方面的考虑.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应摆脱"赶英超美"思想的柬缚,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盈利水平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跨国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增强,跨国企业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几乎所有的跨国银行在从事跨国、跨地区的经营活动时都不约而同的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跨文化管理。这个困难使许多商业银行在国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1994-2003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艳 《上海金融》2006,(2):26-30
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FV)与银行的冒险动机密切相关,FV高的银行因珍惜其FV,避免破产并被吊销执照,会自动采取审慎的经营战略,反之,FV低的银行冒险动机强烈,发生银行失败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以改进的方法度量了1994—2003年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FV,并对此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中国FV的对策建议,以强化中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机,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贾欣 《财务与金融》2009,(5):1-5,11
文本文选取2001-2006年11家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指标,并引入年份虚拟变量,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研究了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时对目标银行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动机和性质。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动机有三个:首要是逐利性,其次是安全性,同时受到宏观政策刺激的影响。而外资投资动机的主观性、变动性和其所处的非控制地位使得这些因素无法肯定体现其”战略投资者”的性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机遇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海外并购作为扩大银行规模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是现代商业银行提升综合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总结了国内代表性银行(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经验,提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5项基本原则:一是要正确处理海外并购与机构申设的关系;二是并购目标选择要以契合并购者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商业银行以越来越快的步伐拓展自己的投资业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业务主要应从改变商业银行投资管理模式、丰富金融产品、提高商业银行投资市场的流动性、完善商业银行投资的信用风险和定价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20,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15,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了基层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琳  廉永辉  方意 《金融研究》2022,503(5):95-113
本文基于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32家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冲击”和“传染”两个维度考察了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连续性程度的提高通过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减弱银行个体与系统的关联性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连续性降低了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而非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了银行间接关联程度而非直接关联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时期,政策连续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降低效应更大,并且本身破产风险越高、信息透明度越低的银行,其系统性风险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越大。区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发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的连续性上升均能显著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货币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Existing studies on bank takeovers have not been able to distinguish among the three competing motives: synergy, agency, and hubris.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the three competing motives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arget gains and total gains and between acquirer gains and target gain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ank takeovers are primarily motivated by synergy, although there is also strong evidence of hubris.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hubris may explain the positive target gains and zero or negative acquirer gains found in this and many other bank takeover studies. Lastly, evidence exists to suggest that agency, along with hubris, may explain takeovers with negative total gains (JEL G21, G34).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作用,促使银行进行业务的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使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的问题,给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商业银行纷纷通过业务创新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影子银行业务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这些影子银行业务将传统的表内资产转到表外,具有监管套利的性质,给影子银行的运行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监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