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主体进行界定及角色定位,指出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核心主体应是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陈慧英 《经济地理》2011,31(12):2128-2131,214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对鄂西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全要素指标体系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施路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主体进行界定及角色定位,指出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核心主体应是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清霞  鲁娟 《经济地理》2012,(1):168-170,176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湖北省的旅游业具有重大意义。圈内拥有着富饶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价值、生态潜能,以及所蕴藏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就提升竞争力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彭泽 《当代经济》2010,(5):84-85
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一带构建了湖北新的战略格局,开拓了湖北发展的新境界,是助推湖北科学发展的新蓝图,为鄂西发展提供了一个整合开发当地丰富自然资源、鼓励创新创造的平台,为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恩施州发展特色产业丰富了路径思维。  相似文献   

7.
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利用价值创新的观点,在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现有旅游产业战略布局和价值曲线的基础上,通过蓝海战略的"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四部价值创新法,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曲线进行重构,并提出了几点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十堰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可采用核心区域发展带动边缘区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伴随着构建"两型社会"和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的出现,利用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就成为寻求鄂西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总结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基本模式,对鄂西圈导入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鄂西圈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上编制很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待商榷、改进之处.本文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快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鄂西圈'十大旅游区"、"生物产业"、"现代农业"、"打造旅游精品名牌"、"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开发区域"、"自主创新"、"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等章节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修学旅游是当今国际比较流行、国内开始盛行的一种旅游形式,市场前景广阔.鄂西集中了湖北60%以上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鲜明;鄂西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电基地、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具有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条件.鄂西发展修学旅游可以走政府、企业、学校联合发展的路子,采取区域合作等策略,开发设计“游三峡学汉语”等十个主题的修学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樱桃沟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村民的努力,通过乡村环境治理、特色民居改造、民俗节庆活动举办,探索“双主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关系,不仅获得了“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还先后摘得“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桂冠,成为鄂西北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3.
陈小丽  张英  汪瑾 《当代经济》2011,(19):82-83
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圈内各方在旅游政府协作、资源协作、市场协作、交通协作及线路协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可操作性的协作条款缺乏、协作深度不够、协作偏重于政府、协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旅游协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是在全民提高生态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取得的.正是因为以生态文化引领先行,创造了生态文明政策实施、落地的良好氛围,并以生态文化助推经济增长,创造出生态文明新实践.未来在厚植生态文化乡风民风基础上,可以更加促进生态文明价值观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在反省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文化建设以及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改造与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水的文化、景观、生态优势,使其在现代居住区开发中体现出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文对于现代居住区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水景观的设计形式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理念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枝城桥工段始建于1970年元月l日,隶属郑州铁路局襄樊铁路分局.地处鄂西南山区,位于素称"鄂西门户"小流域三角洲的清江、长江交汇之处,背靠三峡,西通用渝,南邻湘桂,是郑州铁路局的南大门.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作为我国的生态大省,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提出了“四个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本土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青海省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现状及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青海省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以期为本土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文化经济发展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位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山西省文化经济生态位的内容体系,研究了山西省文化经济生态位的域宽、态势、潜能三个层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山西省文化经济发展生态位优化战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