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陈慧英 《经济地理》2011,31(12):2128-2131,214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对鄂西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全要素指标体系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施路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主体进行界定及角色定位,指出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核心主体应是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主体进行界定及角色定位,指出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核心主体应是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十堰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可采用核心区域发展带动边缘区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利用价值创新的观点,在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现有旅游产业战略布局和价值曲线的基础上,通过蓝海战略的"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四部价值创新法,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曲线进行重构,并提出了几点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涂君山 《当代经济》2009,(19):108-109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伴随着构建"两型社会"和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的出现,利用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就成为寻求鄂西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总结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基本模式,对鄂西圈导入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鄂西圈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陈小丽  张英  汪瑾 《当代经济》2011,(19):82-83
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圈内各方在旅游政府协作、资源协作、市场协作、交通协作及线路协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可操作性的协作条款缺乏、协作深度不够、协作偏重于政府、协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旅游协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湘南旅游圈是湖南省近几年提出的新的旅游区域,根据现有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大湘南旅游圈”生态文化旅游合作的基础与障碍的系统分析,提出整合大湘南丰富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促进大湘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发展。深层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双向责任互动基础上的生态文化和体验旅游,与大众化生态旅游相比,它应是学习社会和体验旅游的必然要求,代表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但不一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口市属于资源非优省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资源特色不够明显,竞争力不够突出、文化氛围不浓、城市形象不鲜明、旅游产品低端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划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后应突出省会优势和文化特色,抓好节庆旅游会议旅游;抓住周边市场和本地市场,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实行连片开发;开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挖掘文化内涵,搞文化旅游;依靠科研力量,开展科普旅游;做好旅游服务,开展商业旅游。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文化旅游是以文化旅游吸引物及休闲娱乐方式为对象,以获得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提升文化内涵为目的的一切自然和人为旅游活动的集合。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了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可以衡量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小,并可根据竞争力得分对竞争力进行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4.
拓展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玮 《经济地理》2004,24(4):568-571
入境旅游是湖北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有效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是湖北省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关键。文章结合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拓展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冰雪旅游成为旅游的热点,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正确认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是科学开发冰雪旅游资源、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针对冰雪旅游资源价值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来源于冰雪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开发者和冰雪旅游者;然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的构成要素,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生态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指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现实价值主要是经济价值,潜在价值包括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据此构建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玲  李娟文 《经济地理》2005,25(5):740-744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地处民族地区,景观多样性明显,但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性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在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实证研究,基于对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其发展山地旅游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发对策,并以此对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竞争激烈,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也在稳步增长,但与国内其他旅游强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为城市更好地参与国内外旅游竞争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2地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针对聚类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旅游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县域旅游及旅游竞争力的基础上,建立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优化和提升广东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视野中的水系旅游资源整合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系的跨越流动性使得滨水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旅游文化圈”是“旅游经济圈。形成的先决条件,水系旅游区域联合开发应以文化整合为基础。从文化的角度整合旅游资源,可以强化水系水域魅力独特的旅游形象并丰富其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文章分析了日前我国水系旅游资源整合的现状和文化基础.总结了文化整合的几种途径并提出了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