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原  陈建奇 《世界经济》2008,31(5):68-80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城镇家庭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和行业中观数据,采用两步骤回归和z评分模型分析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行业工资回报具有正向作用;行业经济性垄断、所有制垄断和行业内单位经营性质等特征是行业工资回报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但行业工会化程度对工资回报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行业特征均为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形成的原因,相比之下,行业特征的作用更为显著。中国政府在调控现阶段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的政策取向上,应更多关注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2年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户籍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问题对于低工资收入人群来说相当严重;性别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及矛盾主要集中在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而对于中高收入的劳动者而言,尽管收入越高性别工资差距越大,但都与个人特征相关;户籍工资差异和性别工资差异呈现出随收入增加而扩大的趋势,但鉴于工资差距原因不同,户籍歧视是主要阻碍劳动力市场的“帕累托效率”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俊峰 《魅力中国》2014,(19):72-72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起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中金融发展规模比金融发展效率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经济发展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然而教育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还通过变系数回归找出了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FDI、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使用泰尔指数测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2~2014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DI、产业结构升级都分别缩小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FDI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人力资本、外贸依存度、城镇化率、政府干预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FDI、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使用泰尔指数测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02~2014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DI、产业结构升级都分别缩小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FDI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人力资本、外贸依存度、城镇化率、政府干预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收入差距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的对外开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根据传统的Heckscher-Ohlin模型以及Stolper-Samuelson定理,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贸易开放有利于出口更多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增加最终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从而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其次,对外开放引入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外资企业支付的高工资使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从而扩大了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如果中国进口更多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同时引入更多的外资,就会促进技术进步。本文先建立了简单的模型讨论“技术偏向性的技术进步”(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再考虑了发生在技术密集产业的中性的技术进步,在中国的实际劳动力市场特征下,这两种技术进步将会使技术工人(skilled worker)相对于非技术工人(unskilledworker)的工资上升,从而收入差距扩大。开放程度对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在理论界上历来是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最终要取决于定量研究的结果。当作者将教育、失业率、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战略等变量同时引入模型以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开放倾向于扩大中国的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颜银根 《世界经济研究》2012,(8):28-36,87,88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非对称的三地区空间模型研究贸易自由化、产业规模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可能扩大或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这主要取决于地区相对产业份额以及本地与国外市场接近程度。当本地接近于国外市场并且产业份额相对较小时,贸易自由化与区域间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否则,贸易自由化扩大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使用1992~2008年中国27个省份面板数据证实了该假说,这也解释了Egger et al.(2005)与Redding和Sturm(2008)研究结论迥异的原因。此外,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各区域工资水平的提高,对产业份额较小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市场潜力、外部性与中国地区工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勇 《南方经济》2006,56(8):46-5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地区间工资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现象。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199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着眼于市场潜力、产业外部性和城市外部性三方面来考察现阶段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与产业和城市的外部性是造成中国地区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我国1991~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收入不平等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进出口的增加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均导致了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区分开来,本文分别分析了进口和出口对各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进口能够显著提高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出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不平等。文章最后就对外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文章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提高10000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5.6%,边际消费倾向下降7%;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单位,居民消费率下降6.5个百分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率在2000—2008年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解释了这一期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30.8%  相似文献   

12.
工资分布的性别差异:分位数分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研究工资性别差距时,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男女在平均工资上的差别。从横截面数据和时序数据两个方面,本文发现研究工资分布相对于研究平均工资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还使用分位数分解方法对男女在工资分布上的差异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发现女性在经验回报率和经验年限分布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教育回报率和教育年限分布方面的境况并不差,甚至在教育回报率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解决男女工资不平等的问题,应该重视女性在工作中的升迁问题。提高退休年龄也会提高女性的工资,特别是中低等收入女性的工资,这也有助于解决男女工资不平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FDI的流入必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理论分析FDI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础上,基于1992~2007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FDI的流入能够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此外FDI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性变量。在控制变量中,政府财政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增长和物质资本积累却能够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积累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东莞市职业技能人才调查的微观数据,通过分位数分解的方法,研究了男女技能人才在整个工资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技能人才群体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步扩大,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不断降低.在收入分布的低分位数上,歧视是造成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在高分位数上,个人资源禀赋造成的差异则成为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王笳旭  王淑娟  冯波 《南方经济》2017,36(9):118-134
理论分析表明,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老龄化能够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改善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不同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而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利用中国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但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不同;随着对老年人口供养负担的加重,社会福利支出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城市偏向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得农村因照料老人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减少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则使得老龄化主要表现为收入效应,劳动力相对资本的稀缺性导致转移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不平等;随着老龄化深化,通过社会福利改善和要素禀赋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抵消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研究也证实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缩小作用,而失业率上升和城乡投资差距却会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13—2017年江苏省县级地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内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地区金融发展规模、FDI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等结论。最后,文章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应注重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政府支出的增加虽然可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但需要政府分配财政资源兼顾农村地区等。  相似文献   

17.
汪升 《科技和产业》2013,13(3):75-78
基于2000-2010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因素、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区域人口等因素对资源环境综合绩效(REPI)的影响。发现各因素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研究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REPI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存在"污染天堂"现象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地区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外资与工资差异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采用1994~2003年基于地区层面(我国28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对外资与我国工资差异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地区内工资差异的分析说明,在发达的东部和较发达的中部地区,这种影响未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工资差异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使用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对外资开放度与地区间工资差异的检验结果表明,外资开放度的确是不同地区间工资差异的影响因素,随着地区外资水平的增加,外资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会逐渐增强。我们认为,外资引致工资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外资地区分布和产业分布不均所导致。因此,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主动引导外资的地区流向和产业流向,有助于缩小外资引致的地区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业企业数据,对于全部规模以上的企业工资差异分别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进行了度量和分解。结果发现,在不同行业、地区与所有制对劳动市场进行分割的影响下,将会产生大约20%—30%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引致的工资差异。对工资决定的函数进行回9-3结果表明,个人人力资本特征对工资的影响程度并不太大,而外部市场和制度特征以及企业特征对工资具有较强的影响。对高工资地区的工资差异采用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存在两种高工资的类型。一种是工资越高,收入差距也越大,尤其是显示流动壁垒的组间差异越高;另一种是较高的工资伴随着较低的收入差距,表现为最低的组问差异。两种类型表明了两种决定工资的机制,前者来源于行政垄断,而后者来源于市场化机制。在这样的市场化基础上,效率和公平得到了兼容和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数据对劳动者的工资性别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和单位特征后,男性劳动者的小时收入比女性劳动者高23.8%,考虑就业选择偏差后的工资性别差距更大一些,达25.2%。由于劳动者特征差异形成的工资差异很小,而且往往是女性由于个人特征占优而有助于缩小差距。差异的更大部分是由收益率差异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别歧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工龄方面受到歧视,女性的工龄收益率低或者为负值。进一步考虑选择性偏差和找到工作概率进行分解的结果说明,女性在就业获得方面受到歧视,这会严重影响其与男性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