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宋力  宋阳 《财会通讯》2009,(6):38-39
一、控股股东行为分析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控股股东的行为可以对其产生有利或不利两种影响。控股股东权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流权;另一部分是控制权。当现金流权为控股股东带来的收益在控股股东收益中占主导时,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利益增加使得监督经理变得有利可图,并且“掏空”上市公司导致的自身利益损害上升,此时控股股东往往更倾向于“支持”上市公司,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降低,所以控股股东会致力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在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时,利用私人资源对公司提供支持,这些是对中小股东有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股权结构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对投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制为出发点,通过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程度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公司兼具支持与掏空双重影响.但总的来说,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使得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更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主要现状,由于股权集中在控股股东手中,保护小股东利益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控股股东有足够的权力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多种利益输送行为来掏空上市公司,攫取控制权收益,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以上市公司科苑造假案为例,剖析控股股东接力掏空上市公司的多种利益输送行为,包括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指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及妨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控股股东、自由现金流与企业过度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理论.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公司控股股东、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正自由现金流易导致过度投资;并且在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正自由现金流更易导致过度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而地方政府作为控股股东,减弱了持股比例上升带来的积极治理作用,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为理解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控股股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金直接被占用的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出现投资不足;在资金未被占用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获取私有收益,需要增加控制性资源,从而导致了过度投资.在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小、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越大、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越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就越严重.而股票的全流通、投资者保护程度、中小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有助于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6.
陈晨蓓 《会计之友》2012,(24):101-10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5—2010年民营上市为样本,对控股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制约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较高,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较大的寻利动力和空间。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没有发挥有效监管作用。民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股东大会出席率和依据公司规模提高控股股东现金流的投入比例,实现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8.
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在高自由现金流与低成长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还与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有关,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3—201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差。表明为了隐藏自己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控股股东往往使得信息披露更加不透明。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投资者保护环境,两权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说明投资者保护环境的改善对于降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纵观国内外,凡是存在控股股东攫取利益行为的公司,都与企业集团密不可分.集团形式不仅加强了控股股东对所属上市公司的控制,隐匿了控制人身份,而且,为控股股东实施地下"掏空"行为提供了较好的便利条件.文章以鸿仪系为例,具体分析了控股股东是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控制和逃避市场监管,从而有效地实施利益攫取行为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财务决策主体的控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是其获取控制权利益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分别显示"低现金股利"和"高现金股利"的派现特点,说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可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公司派现政策,从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以国家控股上市公司"五粮液"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用友软件"为例,通过分析两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派现情况,提出促进上市公司理性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时代科技(000611)在现任大股东浙江众禾投资有限公司进入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关联方交易和资产重组,其均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的"恶意"掏空行为,系前后控股股东的利益共谋并体现出小股东控制的股权结构下民营资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等一系列特点。为抑制此类行为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制度环境、监管体制和声誉机制入手,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控股股东为何偏爱企业集团——以鸿仪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国内外,凡是存在控股股东攫取利益行为的公司,都与企业集团密不可分。集团形式不仅加强了控股股东对所属上市公司的控制,隐匿了控制人身份,而且,为控股股东实施地下“掏空”行为提供了较好的便利条件。文章以鸿仪系为例,具体分析了控股股东是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控制和逃避市场监管,从而有效地实施利益攫取行为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终极控制人的现象突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偏离。由于我国中小股东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成了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工具,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和公司绩效是什么关系,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是如何影响,并且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Basu模型,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就在金字塔股权结构条件下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以及金字塔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终极控股股东为政府类型时,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大于非政府类型的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层级与会计稳健性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脱胎于国有企业,是在国有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后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而成的,因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以承载不良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为主的控股股东,这种关系滋生了控股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主要体现在资金占用、关联购销、关联担保等且代理行为比较单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及隐蔽化。如何识别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以及如何测度控股股东代理行为带来的风险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我国江浙民营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股东之间的制衡、董事和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董事会规模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负相关;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2008~201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2 013个观测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对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约束监督作用和对公司绩效带来的正面影响。研究表明: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能够对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因两权偏离带来的掠夺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监督作用,存在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的公司表现出了更好的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9.
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200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衡量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其他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财务杠杆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更低,高财务杠杆对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激励"企业投资行为,而且会弱化负债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字塔”结构、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集团化伴随着"金字塔"式的多层控股结构的产生,"金子塔"股权结构带来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进而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状况与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对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公司治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