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管理层与股东、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影响;进一步结合终极控制人性质,检验管理者权力对股权融资成本的直接负面影响及对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货币薪酬激励有助于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权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程度及管理者权力均弱化了管理层激励对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而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则对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具有强化作用,且终极控制人的政府性质对管理者权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分析终极所有权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其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没有系统性差异;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分析终极所有权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下其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并没有系统性差异;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终极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控制股东与关联担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关联担保与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显著负相关,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显著正相关.将关联担保分类后发现,为控股股东提供的担保与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显著负相关,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显著正相关,与控制权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胜 《财会通讯》2014,(7):49-53
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Basu模型,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2年数据,就在金字塔股权结构条件下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以及金字塔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终极控股股东为政府类型时,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大于非政府类型的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层级与会计稳健性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终极控股股东能够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重要影响,而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增加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而两权分离会诱发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会加剧过度投资,并增强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性;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时,削弱效果更强;高质量的盈余信息与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呈现协同效应,共同抑制过度投资;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两权分离导致的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企业,治理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结构及其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终极所有者控制的现象,终极所有者的现金流权与股权激励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与股权激励绩效显著负相关,当终极所有者为国有身份时,公司取得的股权激励绩效更好,验证了国有终极所有者的支持效应。  相似文献   

9.
黄宜荣 《财会通讯》2014,(10):37-41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步取代了股权分散下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代理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理程度提出三个假设,选取了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第二层代理成本视角出发,以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和股权制衡两个维度,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公司风险承担呈U型关系;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与公司风险承担呈倒U型关系。同时,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会通过制衡控股股东进而显著地提升公司风险承担。本文证明降低两权分离度、优化股权结构有助于公司承担合理风险实现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披露的2003年-2006年的终极控股股东数据和樊纲、王小鲁(2007年)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检验治理环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及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治理环境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这种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2004年至2010年7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金字塔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及支付力度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支付力度显著负相关;金字塔结构较复杂、终极控制人具有集团性质时,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支付力度较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受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且将样本细化为内部控制权转移和外部控制权转移以及总体三类样本,在对控制权收益进行重新度量的前提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股权集中程度、股权制衡程度以及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等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司层面的股权结构特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等因素对控制权转移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权分离程度是影响控制权转移收益的重要因素,并且为负向,反映了控股股东对现金流权的偏好;另外,考虑资本成本补偿的控制权转让收益度量指标更能反映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权转让所得,对模型更具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和控制链层级统一到完整的终极控制路径之下,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路径中的现金流权比例越低或控制层级越多,终极股东越有动机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股权并购上的自利性资本投入,并且削减R&D投资.终极控制路径对资本投向的影响因不同产权性质而存在差异.增加R&D投资整体上有利于缓解投资结构异化,提升资本投资的总体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金融契约-控制权配置-管理者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不同金融契约结构下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属性特征及其对管理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并以2002~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负债规模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同时,流通股比例增加则有利于抑制管理层过度投资,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不仅不能抑制过度投资,反而会恶化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地方国企的过度投资程度最高,央属国企的过度投资水平居中,而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股权结构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对投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制为出发点,通过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程度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公司兼具支持与掏空双重影响.但总的来说,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使得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更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层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造成过度投资,进而影响到投资与融资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导致激进融资,使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精确断点回归方法检验累积投票制强制执行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股权自由现金流水平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累积投票制强制执行政策能够显著抑制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该政策能够促使上市公司累积投票制的实施,并通过制衡机制、抵御机制及预防机制改善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股权自由现金流水平越高的企业,累积投票制强制执行越有效。因此,累积投票制强制执行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应予以坚持并进一步推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事件,运用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了经济制度对流通权价值的影响。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由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和控制权私利两部分构成。流通性的提高总是能够提高现金流量权的价值,但由于控制权的专有性,上市流通对控制权价值的影响条件依存于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控制权私利越大,上市流通对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的影响越小,从而控股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越低。将经济制度作为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外生决定变量,实证检验的结果与上述预期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