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要表达的内容是教师期待某个学生是天才,这种期待心理会对那个学生发生影响,使他对自己"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这种愿望的实现,产生心理上的安慰和激励作用.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清 《秘书工作》2014,(2):31-33
正7.罗森塔尔效应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他理想中的女性,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人们把这种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对此进行了实验并使之广泛运用,因此这一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3.
梁晨 《中外企业家》2013,(10):186-187
随着“80后”渐渐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90后”也开始步入职场。“90后”员工由于在职场中表现出与其它代际明显不同的职场特征,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管理问题或困惑。如何引导“90后”新生代员工,使其成为既保持“90后”优点,又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员工,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90后”新生代员工的职场特征及管理困境,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从信任、期待和赞美激励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拥有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废寝忘食,为之神往,期望着有一天雕像会有生命在他炽热而深沉的爱情感召下,那尊少女雕像竞然变活了,成为一位美丽而纯情的少女,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这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寄予诚挚的感情和强烈的期望,就可能促使对方向着他所期望的方向转化;这种由充分信任和热情激励所产生的效力,被人们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分析,比“效应”广泛存在于人际关系中,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极高的发…  相似文献   

5.
希腊神话里的雕刻家皮格玛利翁钟情于自己雕刻的女神,在他虔诚的守护下,这个雕像竟真的变成了活人,并做了他的妻子。心理学家借用这个神话故事。把对别人寄予深切的期望,使之成为对方的内在动力,从而收到变期望为现实的神奇效果,称作“皮格玛利翁效应”。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期望高,其下属的表现就可能是优秀的;反之,其表现将是不佳的。这就是“皮格玛利翁”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一些精明的管理者十分注重利用皮格玛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2005,(8):49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非常孤僻,喜欢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理想中的美女像。他天天与雕像为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少女雕像被他的爱和痴情所感动,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了少女为妻。  相似文献   

7.
皮格马利翁效应:团队管理的新法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 他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爱上了自己精心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于是,爱神就给了雕像生命。这个神话故事在管理心理学中演化成著名的期望效应。即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对于某人的由衷赞赏和认可,会极大地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前进动力,从而使他取得优于一般表现的成绩。在一个组织中,如果管理者向下属明确地表达出期望和赞美,下属会受到有效的激励,真的成为管理者所希望的优秀员工。反之,管理者如果认为下属愚笨懒惰,那么,他的下属也会很敏感地察觉到这种意识,从而容易丧失信心,真的变得不思进取了。通俗地说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在管理心理学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指积极期望对目标的达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子荷 《中外管理》2012,(4):125-126
能否发现团队中的林书豪,最根本取决于管理者在员工身上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和心思。古希腊有个神话: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一直独居。孤寂之中,这位善雕刻的国王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理想中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雕像心生爱慕。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激活理论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探讨了内隐追随(IFTs)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IFTs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领导支持部分中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领导者的内部动机调节了IFTs和领导支持之间的关系,内部动机越弱时二者关系越强;领导者的内部动机调节了领导支持的中介效应,当内部动机低时,领导支持在IFTs和追随者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更强,当内部动机高时,领导支持的中介作用更弱.这些发现拓展了对IFTs作用后果的理解,并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了追随者创新行为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往往决定着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的命运。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个性与需求特征,剖析了我国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误区,同时构建了一个适应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型,以供我国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型员工群体日益庞大,研究有效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成为多数企业的迫切需要,也将进一步成为更具普遍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本文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应用到激励模型的构建中,梳理激励保健因素下知识型员工的需要,分析员工需要和角色内外行为的关系,基于双因素理论提出构建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指引。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群体,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的需求更为迫切。股权激励是帮助企业提振业绩的有效工具之一,国内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已开始将股权激励重心对象由高管转向核心员工。论文聚焦苏浙沪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结合委托代理、激励和创新理论,运用双重差分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方案中核心员工-高管相对激励强度会影响方案的激励效果,向核心员工倾斜的方案效果更佳。此外,与限制性股票相比,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高新技术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逐渐意识到技术和知识型员工的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探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特点的分析,从企业挖掘员工潜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的CTR模型,为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逐渐意识到技术和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探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特点的分析,从企业挖掘员工潜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的CTR模型,为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管理人员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进行激励应当适时,迟延激励会带来负的效应。本文通过构建迟延激励的博弈模型和运用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阐述了迟延激励的危害,揭示了激励的迟延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迟延效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激励是管理人员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进行激励应当适时,迟延激励会带来负的效应。本文通过构建迟延激励的博弈模型和运用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阐述了迟延激励的危害,揭示了激励的迟延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迟延效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两大趋势,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信息经济时代中,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传统激励模式的不足,提出一个知识型员工的混合股式激励模型,为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合理的支付契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员工激励的一般模型入手,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构建了基于相对业绩的员工激励模型,并分析了其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理论上,纳入员工相对业绩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80后”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与激励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有着区别于以往员工的独特性,旧的激励理论和模型的生搬硬套对其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需要从"80后"知识型员工崇尚自由、追求自我、易于冲动和愤世嫉俗等个性特征着手,在激励的过程模型中着重体现对这些个性特点的重视,注意激励资源的有效均衡配置,并在整个激励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体现激励。  相似文献   

20.
从员工激励的一般模型入手,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构建了基于相对业绩的员工激励模型,并分析了其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理论上,纳入员工相对业绩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