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及其方法来认识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分析,是从生产关系一般的角度阐明了经济危机根源于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既是从生产关系两重性关系的角度对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必然会和怎样会导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分析,也是从生产关系特殊的角度强调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中性论方法分析社会主义也存在“资本”范畴,缺乏科学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分析社会主义存在“资本”范畴的科学方法。运用劳动二重性分析资本可以看出。资本具有二重属性:一方面从生产力角度讲。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存在于一切市场经济中。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方面讲。资本在一定社会中必然体现出为该社会服务的属性。打上一定社会的烙印。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同样,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也可以科学地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一、摘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深刻意义 现在为什么还要讨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呢?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从而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但《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只是承认了一个客观事实,并未展开论述。而人们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确有深化的必要,还要在新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包括理想的和现实的两种。我国当前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的理论和实践是以主义商品经济的现实模式为依据,并人出了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发达商品经济理论中的一般规定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形式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关于发达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定在于市场调节的社会性,即市场主体(生产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在于劳动者市场主体及市场经济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近几年学术界就此在认识上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是,我认为,要透彻地解决这个问题,从方法论上讲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讨论和改进。 (一)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存在,是个多因素作用的必然。其中有直接而表面上的原因,也有间接但根本性的原因。这些原因间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相关的因果关系,构成一个致使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系统。而目前论述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时,不能系统地分析问题,对各种原因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够;往往将某个必要条件看成是充分条件;有时甚至排斥其他必要条件。其结果是认识不透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适应不了改革对经济理论研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是以社会主义阶段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起点,以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的。而我们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不仅存在而且亟待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有没有关于未来新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思想,或者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理论是否渊源于马克思,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从整体、总和、内在联系和发展观上把握马克思的学说,无疑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同时,西方学者的有关理论如西方兼容理论、市场社会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理论,则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性来源。毛泽东、邓小平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创造、丰富和深化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9.
发达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共同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式学说从人的发展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大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结合的发达的商品经济。发达的商品经济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展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里诞生的,革命胜利后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达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共同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商品、价值、货币、市场等这些基本范畴外,资本和剩余价值也是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囿于马克思的部分论断,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范畴,这是不准确的。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剩余劳动主要以价值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范畴一般。剩余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为剩余价值,我们应鼓励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在过去讨论中有所有制决定论、按劳分配决定论、社会分工决定论等等。在近年讨论中主要有如下一些提法:1.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是由于存在着物质利益差别。但在具体论述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1)强调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差别。林子力认为:“只要社会分工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者之间利益差别普遍存在,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存在,无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或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而言,都是个新的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长期并且迄今依旧存在着的,有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自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又增添了一个历史规定的新形式: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形式即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考察和分析的是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并且认为一旦实行了社会公有制,便不存在商品生产了。而在他们有生之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又没有问世。因此,他们未能对这个新的历史形式有所论证。这样,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研究,自然也就落到了后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他关于商品经济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能把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商品生产的命运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密切关系的论述,初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的新贡献在于:在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历史性质的论述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存在补充了“生产力条件”;提出了区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新标准;突破了斯大林关于商品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的限定,肯定了“一部分生产资料”可以是商品;提出了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新论断。分析和评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需要把“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消灭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允许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社会主义”区分开来。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所“丰富”的,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而不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必然存在商品交换,同时就可以称之为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产生以前就有了商品交换,这样的商品交换还不能称作商品经济。因为它在经济生活中不起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例如,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下的商品交换就是这样。商品经济可分为简单商品经济(或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何在呢?社会分工只是其一般条件,而不是其直接原因。比如,在一个企业内部,也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重劳动和轻劳动的分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分工以及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等。这类分工具有社会分工的性质,不同于马克思所讲的同社会分工有别的工场手工业内部的“个别分工”。但是,企业内部的不同工种  相似文献   

16.
尹吉成  于春明 《经济师》2001,23(10):34-36
如何科学地认识剩余价值的属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依据 ,通过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存在根源的考察 ,以及对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一般和剩余价值个别理论内涵的揭示 ,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既不姓“资”也不姓“社” ,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存在剩余价值。肯定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应有的地位 ,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1978年第11期上刊登了孙冶方同志的文章《要全面体会毛主席关于价值规律的论述》,读后颇有教益。但是,孙冶方同志认为:价值规律不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规律,在未来的非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个提法很难令人理解。这里,仅就价值规律是否商品经济规律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孙冶方同志以及其他同志。孙冶方同志为了论证价值规律不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引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几段话。按照他的说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承认未来的非商品经济的公有制生产关系中还存在着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而且他们还很推崇价值范畴和价值规律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我觉得,根据他引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几段话,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此触发了一场关于按劳分配原则是存是废的争论。最近有些同志撰文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阐述的按劳分配,是以产品经济为实现条件的,由此推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同商品经济不能两立。要实行按劳分配,就必须是产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必须另择其他分配原则。我认为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分配原则,它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内核只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而不以公有制经济是按产品或商品的形式进行组织和运行为转移的。后者只能制约按劳分配的非本质方面,即制约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的具体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作为我国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怎样完善市场体系?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市场是商品经济范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供给和要求实现的场所,是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调节机制。因此,发展商品经济离不开市场,商品经济愈发展,就愈依赖于市场。正如马克思指出:“对工业生产来说,市场的不断  相似文献   

20.
<正> 市民经济思想是马克思关于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由具有独立个人利益的劳动者相互平等交换劳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学说。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市民经济关系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预言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将不存在商品货币,但劳动者等量劳动交换的市民经济关系却将保留下来。因此,商品经济只是市民经济的一种历史形式,马克思的市民经济思想比他的商品经济理论更具有一般性意义。商品经济理论侧重于经济关系的物的形式,而市民经济思想则侧重于经济关系本身,并在更深的理论层次上把前者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