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物业税改革将从两个方面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一方面.土地出让金改为按年租金支付后,将导致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当期收入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开征物业税将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本文通过估算它们的规模并分析对地方财政的相应影响.得出结论:短期内物业税改革所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缺口很小:长期内物业税将在地方财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曹胜 《科学决策》2010,(8):28-37
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出现的农地征用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行为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提供了具体的事实案例。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掌握着土地征用权,所以它们构成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包括公共用地和商业用地)流转的唯一中介,从而积极地介入到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中的权力运行有着内在的政治逻辑,这是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分不开的。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介入农地征用的行为是当前压力型政治经济体制下应对自上而下的政绩压力的产物,也是地方政府谋取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及时主动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这一发展脉络,从举债状况、经济实力、财政实力、金融状况4个维度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13—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三倍标准差原理划分警情区间和风险等级。结果显示:广东、上海等省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多为低,河北、陕西等省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多为中,西藏、青海等省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多为高、极高,且多数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分呈逐年升高态势。对此,应高度警惕局部债务风险,分级制定不同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严控新债务。  相似文献   

4.
盛大林 《中国西部》2009,(12):15-15
那么,地方政府及国土部门为什么始终不愿意大规模扩大土地供应呢?一方面,“18亿亩耕地的红线”以及节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为它们提供了借口;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源主要就来自土地出让金,它们并不真正愿意看到土地价格的大跌。  相似文献   

5.
2010年,土地财政难说再见,怍有加快政府转型,才能更好地解决住房民生问题。 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高度依赖 中国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严重依赖不是新鲜事。土地出让金规模已小容小觑。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总是在一定时空和制度安排下的经济变迁过程。本文通过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和杭州的增长案例,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文章认为,在中国加入WTO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将更为频繁,而土地资源的固定性和弱替代性给政府政策预留了充分的可操作空间。如何将生产诸要素有机整合,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成了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核心。本文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一条策略性的比较平台。  相似文献   

7.
刘红 《改革与战略》2009,25(1):15-17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文章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征购、出让定价、实物地租转嫁以及协议出让等行为,指出中央——地方的财政竞争以及地区之间的平行竞争是其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而中国土地制度的产权缺陷决定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事实垄断”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土地市场的监管职能,深化土地市场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角色失衡是农村土地征收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从公共利益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出发,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作用边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角色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机制,表明地方政府极易超越公共利益目的征收土地、过度干预土地市场运行并侵害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偏离了其应有的作用边界。最后,提出了矫正农村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角色失衡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培育健全的土地市场、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多方参与的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土地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即私人土地、联邦土地、州及地方政府土地。私人土地约占58%,联邦政府土地占32%左右,州及地方政府占8%,另有2%为印第安人保留地,美国土地所有制状况的形成取决于政府的土地政策,而土地政策本身又从属于美国政府的政治、经济、杜会总体目标,美国政府对于土地的拥有、使用、交易都实行严格管理,法令众多,条目清楚。  相似文献   

11.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陶然  袁飞  曹广忠 《世界经济》2007,(10):15-27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与政府间行政管理、财政体制安排对地方政府大规模协议出让土地的激励,并讨论了区域间政绩竞争和地方禀赋条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地方财政的当期和滞后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本文还对目前中央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体制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评估,指出了现有政府反应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财政分税体制和以GDP考核政绩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必然依靠其对土地的垄断权力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这就是土地财政。为使土地财政收益最大化,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土地出让底价和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数量等方式造成土地市场的稀缺,从而拉高地价推高房价。应从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消除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政府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与运营过程中的角色转变。通过对广东南海四个技术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发现: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较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合法性机制"利诱地方政府推动成立技术创新中心,然后脱身,遵循市场化的"效率机制"运营技术创新中心,以带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工业园区(简称园区)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既面临首度资本化阶段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也面临再度资本化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困境。笔者在大量实地调研、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园区土地的产权制度、首度资本化的运行机理、再度资本化的实现机制以及园区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改进等土地运营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致力于探寻我国园区土地资本化的运行规律,探求提升土地资本化经营效益的发展路径,从而为促进我国园区土地资本化经营效益的改善、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官商勾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官商勾结已成为潜法则,是这个行业赢取暴利的基础。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一级市场中,低成本征收高成本卖出,赚取差价;开发商则不仅在土地二级、三级市场通过炒卖土地,而且通过炒卖楼花等众多手段,牟取暴利。地方政府的行为提高了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成本,开发商的行为直接导致房价节节攀升,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房价更快地上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地方政府拥有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绝对配置权力,在洞悉了土地资源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地方政府通过对城市土地价格的控制,通过各种经济行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土地出让中地方政府种种经济行为加剧了投资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固定资产过度投资,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和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8.
王媛  贾生华 《世界经济》2012,(3):125-145
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决定土地供应时机而对土地市场施加影响。在追求土地收入最大化的假定下,本文将地方政府假定为一个垄断的开发商,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土地供应决策。本文的主要推测是,市场不确定性的提高将延迟土地供应的最优时机。本文的经验研究基于生存分析模型,采用杭州市的243宗地块样本,考察了土地供应时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提高1个标准差将使得土地供应的可能性降低42%。上述结果验证了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符合实物期权规律,也为地方政府供地决策具有收入最大化倾向的论断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韦华腾 《南方经济》2000,(10):34-37
(接上期)四、运用地方立法权,进行体制创新。这是广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所作出的重大举措广东运用地方立法权进行体制创新,突出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即政府体制创新、企业体制创新和教育体制创新。(一)政府体制创新对政府体制的创新,广东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比如深圳市提出“大社会、小政府”的新构想;顺德市提出“政府就是服务”的新观念并进行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实践。1995年7月7日汕头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汕头市人民政府政务活动公开制度》,明确要求市政府及其直属各部门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将其职能活动的依…  相似文献   

20.
报告背景 近20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资金、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极大改善。这其中的直接贡献便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和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双重考量和追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地冲动”,其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甚至是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债务偿还的主要渠道,即当前被外界所诟病的“土地财政依赖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