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和完善追溯管理制度,实行有效便捷追溯系统,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 从国际上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明确指出:"可追溯性"是食品风险管理的关键.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欧盟于1 997年开始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美国在2003年发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巴西也从2004年开始对肉牛从出生—成长—屠宰—餐桌实行强制性的全程追溯监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禁止不具备可追溯功能条件的食品进入市场已形成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2.
宋新力 《经济》2013,(Z1):210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和完善追溯管理制度,实行有效便捷追溯系统,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明确指出:"可追溯性"是食品风险管理的关键。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欧盟于1997年开始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美国在2003年发  相似文献   

3.
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建立起完善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的上海在建设生鲜果品追溯体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建设生鲜果品可追溯体系,应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以保证食品安全为第一要义,实行政府统筹,建立官方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减少人为漏洞,提高社会公众对生鲜果品可追溯的认知度,实行规模效益,将可追溯生鲜果品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可追溯体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陈慕龄 《生产力研究》2012,(8):49-50,57
为系统、科学地评价企业生产或加工的畜产品可追溯程度的提升情况,需要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运用可追溯体系建立的完整度指标、可追溯体系实行的有效度指标具体量化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理论为分指标赋值从而形成最终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种旨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介绍可追溯体系内涵和在食品供应链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我国食品行业实施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刚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260-261
我国是食品消费大国,但食品安全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供应链协同是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新型的食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发挥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协同领导作用,构建食品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透明化的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提升食品供应链主体的质量检测能力,可以有效约束和协调食品供应链成员的生产行为,增强其质量意识,保障供应链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尤其是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极其重要,它是维持人类生存、发育和成长最重要的物质,食品安全是预防疾病、增进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和保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巨大。国际上,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在国内,发生了苏丹红、劣质奶粉、龙口粉丝等食品质量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为可追溯系统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而博弈论可以在理论上分析影响可追溯系统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博弈论事后追溯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功能发挥的具体因素,并对我国顺利实施可追溯系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政策工具,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何耦合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探讨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可行性及条件,提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监管的政策建议:统一食品安全认证标准,规范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加强食品安全认证机构对追溯体系的监管,整合监管资源,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质量保证法律制度,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监管、传递有效性,充分发挥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功能,有力保障国家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可追溯系统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几乎与国际同步,大部分地区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立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对湖北,浙江,广东等地的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具体探讨了可追溯系统对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归纳了系统在建立与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对建立与使用系统必然性的理解,对采集或上报信息真实性的准确测量以及终端消费者对追溯信息的选取与使用困难等.通过对系统建立和使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从完善国家相关制度,发展相关信息采集和计算机技术,加强供应链一体化等方面改善可追溯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技术落后、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如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文章构建了由食品安全采购系统、食品安全冷链物流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组成的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并对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经济问题》2008,13(4):56-58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和国民生计的重大问题.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法>在很多方面已经无法适应当今食品卫生形势需要.食品卫生事件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全程控制的一整套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在各个环节中的食品安全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实行的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监管效率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尝试应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弊端的剖析,结合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以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探索,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逻辑.最后通过上文的分析比较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一体化监管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然会因信息不对称、道德危害和管理行为等因素而使交易成本增加,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交易成本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的超市消费占整个食品零售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质量安全与超市提供的产品高度相关。本文以对2002年巴西、2003年3~4月中美洲超市连锁点、批发商和供应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采购方法的演变,希望给处于食品安全条件下的国内超市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韩国可乐农水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制的建立及其绩效,在对该体制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的有益经验与启示。主要结论为:建立系统化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体制,重视批发市场与工商局等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制定合理的检测样品费用支付制度;借鉴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更新技术设备,提高农产品检测精度,增加检测品种;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的素质;对不合格的农产品要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与市场价格,交易数量一样,公布安全检测信息,大力鼓励普通市民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有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明确的监控机制、迅速有力的应急机制、全面配套的法律体系、科学健全的标准体系、严格及时的食品追溯与召回制度和食品安全的责任追究及惩罚制度。在分析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赵燕 《经济与管理》2009,23(8):83-87
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行业诚信危机不断,部分企业违背诚信原则,破坏信用制度,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生命的行为.因此,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促使食品类企业自觉守信,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谢绍芬 《经济与管理》2011,25(12):83-87
中国大陆在2008年间出现婴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台湾在2011年5月掀起了塑化剂食品危害健康的风波。为此,该如何应对食品风险危害以免于消费市场失序成为食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食品瑕疵造成的风险会危害到众多层面,如食品业、消费者及消费市场秩序等。因此,理性的食品业应投保产品责任保险,其价值取向包括取代食品业的民事赔偿责任、消费者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和巩固消费市场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8.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的必要性基础之上,对欧盟、美国、日本等的可追溯制度进行研究,总结了发达国家食品可追溯制度的特征,提出了建立我国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Disruptive innovations are perceived necessary for accelerating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However, it is not always clear what exactly is meant by it, what is to be disrupted, and by whom.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 research on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at the technological niche-innov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and overlook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user practices in the consumption, whilst management literature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falls short in the scale and scope of disruption in terms of systemic outcome. Thus, the first aim of the paper is to synthesise the extant literature and put forward a general practice-based view on disruptiv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The second aim of the paper is to use empirical data to elaborat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e Finnish food system context. Four firm-level cases provide empirical scrutiny to each type of disruptiv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in the food system and shed light on the interlinked practices of producer-entrepreneurs and citizen-consu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