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个人私有、自愿合作和政府供给是资源配置制度的基本形式。地方公共物品的共有产权特征使自愿合作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而不能成为地方公共物品有效配置的制度选择。政府供给制度的选择取决于政府供给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的政府供给才能实现地方公共物品高效率配置。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转移支付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泰尔指数测算中国现行转移支付的边际均等化效应,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在解决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及公共物品供给的均等边际效应逐渐趋弱,并呈现收敛性特征,两者收敛水平均趋向于0。这是由于中央现行转移支付在制度设计上,过多侧重于地方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标准,而缺乏对公共物品供给成本约束的考虑。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非竞争性(Noncompetitive)和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uy)决定了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竞争与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众多。基于公共物品供给的视角,综述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研究提出三点期望:期以深化地方政府竞争关于公共物品供给和融资的研究,期以加大地方政府竞争规范研究的比重,期以地方政府竞争研究解决当前中国的热、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中心供给模式相比于之前的供给制度固然优越,但要走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政府不仅仅要从以前完全由自己垄断供给的模式中抽身出来,把适当的权力转让给更多的供给主体,还要在公共物品供给前期、供给过程中、供给过程后期,通过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逐步使公共物品供给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要求引进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要求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构与公共组织三套工具,建立起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给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应该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模式;优化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结构,侧重供给社会性公共物品;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把更多财政资金向基本公共物品倾斜;关注公共物品的隐性需求,有效供给发展型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是市场失灵的空白区域,由政府部门担任供给主体.文章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构建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约束下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型,发现当所有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者生产最后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所消耗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公共物品实现有效供给.要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应不断完善对部门的监督机制、加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监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此,笔者通过公共物品理论对城市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进行分析。笔者从城市公共物品的理论界定、城市公共物品的效应、供给主体的选择、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最优供给、城市公共物品的决策机制、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对期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在准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及其扮演的角色是影响准公共物品供给程度和水平的关键变量。文章对准公共物品及其供给机制做了梳理,在对杭州公交自行车这一准公共物品得以有效供给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采用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是杭州公交自行车成功运营的关键,并针对个案中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导致的问题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财政约束条件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不同的财政约束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下,政府采取了特殊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摊成本和劳动替代资本。在财政软约束条件下,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物品往往不符合农民的偏好。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面临的财政紧约束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陷入困境。而财政约束法治化,为摆脱困境、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颖 《经济与管理》2006,20(12):5-9
在影响公共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最关键,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可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出现拐点,从而为研究公共品的最佳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收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洪庆 《经济经纬》2007,(1):129-132
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河南省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累计公共物品投资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拉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方公共产品理论,探讨了具有溢出效应的地区间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效率,尝试性地测度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不同的供给形态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的耦和是实现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重要途径,最后借助外部性内在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实现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耦合的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公共物品自发供给与个体的偏好异质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妍  朱宪辰  刘琦 《技术经济》2007,26(5):9-14103
考察一期同时行动时,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自发供给的影响。模型在对数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设定了反映偏好(偏好差异量)程度的参数,分析个体们的总收入在未达到和越过公共物品生产的最小捐赠水平两种均衡状态下,个体的最佳决策及偏好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产出的作用依赖于成员们的收入预算开支与公共物品固定成本的比较,“U”型曲线之说不合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军人为例分析证明 ,公共物品供给能够增加经济总产出 ,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同经济总产出正相关 ;公职人员的收入是其在私人部门收入的机会成本 ,是由市场间接决定的均衡收入。国家公职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 ,是建立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及其增长同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挂钩、同市场领域的个人收入分配保持均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How does neighbors' income affect individual well‐being?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rich U.S. local data from the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which contains information on where respondents live and their self‐reported well‐being.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neighbors' income on individuals' self‐reported well‐being varies with the size of the neighborhood included. In smaller areas such as ZIP codes, we fi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n income and individuals' life satisfaction, whereas it is the opposite at the county, MSA, and state level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local public goods and local area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unemployment, criminality, and poverty rates driv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atisfaction and neighbors' income at the ZIP code level. The neighbors' income effec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among poorer individuals and are as large as one quarter of the effect of own income on self‐reported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7.
刘健 《技术经济》2012,31(4):98-103
利用2003—201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五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实证检验了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率正相关;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即使居民的税收负担有所上升,居民对教育、医疗和科技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失业率的上升会减少居民对教育、科技和医疗的需求,但会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环境保护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有助于缓解环境保护支出与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公共物品的理论框架,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农村消费主体的特点,并在一定的实证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地方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提出改革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中国的学术界对于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理解,还存在莫衷一是的现象,并倾向于把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与国际公共物品理论混为一谈。这不仅制约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运用的效果,也影响了该理论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和国际公共物品理论的辨析,提出了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观点,进而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对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拓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显特征是政府调节是其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市场机制及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因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垄断代替了竞争,单一的政府调节和公共生产,导致公共部门规模膨胀,财政负担过重,公共咨询配置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寻租行为猖獗,腐败现象蔓延等诸多积重难解的问题。本在简要回顾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现行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及其成因,理出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