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开始了多层次立体化发展,高架路、立交桥、轻轨、城际铁路等的建设,都成为重要的交通手段。伴随着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桥梁桥下空间也随之形成并迅速增多,但受到光线、汽车尾气、噪声等诸多因素,桥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城市剩余(消极)空间,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包括刑事安全事件、桥下空间非法利用、渣土车无监管倾倒、垃圾堆积和火灾隐患等的发生),不仅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产生安全使用影响,更对于城市安全、城市景观、城市空间资源等多方面形成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玉萍  杨永刚 《价值工程》2010,29(4):251-252
砼箱梁有结构整体性好,强度高,外形美观,桥下可利用空间大等优点,目前在大型立交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其施工时箱梁结构完全现浇,跨河施工又有导流问题,因此对支撑体系的要求较高,需要精心设计排架和模板,以保证整个箱梁的施工质量。针对箱梁的内、外模设计和施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城市立交桥中主桥与匝道连接处混凝土异形梁桥为背景,从结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及建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针对某工程实例,结合相应的空间计算理论进行分析,其计算结果可为该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研究提供重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俊 《价值工程》2011,30(21):98-98
根据莘庄立交桥墩与既有、规划铁路的现状关系,提出了改换墩型和旋转桥墩两种方案,以解决既有桥下限界不足的难题;同时确保既有立交桥交通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产物,它终究在城市体系中要被其他空间所代替,但城中村这个空间是可以为城市所用.城市的扩张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它需要在扩张的同时补给扩张中消失的绿化与农田,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利用城中村这个空间把城市景观与农业结合,运用生态建筑的模式建立生态圈,建筑不再是不可回收的,而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形式.将城市中城中村空间联系起来建立系统,保障景观的贯穿性,保障建筑的可交流行,保障农副产品运输销售的可行性.在农业与景观的结合加上生态建筑的理念,进而提出农业景观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并从城中村作为设计思路的原点,从城市农业发展趋势、城市建筑发展形态、农业景观三方面,结合空间构成、变现形态、生产模式等来进行分析城中村在未来合理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以提高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安全性为目的,通过调查辽宁省多条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营状况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形态,在定性分析立交区域交通事故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事故数法-事故率法等评判法则,对互通立交桥区域发生交通事故的特征点及成因深入分析,从竞技法的原理探索立交桥各单元事故黑点的判别标准,从而构建了互通立交桥各单元的事故评判模型,并结合实际事例进行了验证,为互通立交桥事故黑点的甄别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对提升互通立交桥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光与空间关系入手,引入光在空间中的功能,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光影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不同作用和设计手法,阐述了光与影丰富室内空间形态的观点,强调光影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具有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马童  陈天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37-中插42,中插48
城市滨河区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受到河流自身形态及上风向滨河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河流上风岸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均是影响滨河区域近地面风环境的空间形态指标.河道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以及河流廊道的宽度也显著影响了滨河区近地面风环境.在滨河区规划中,需依据河流走向及宽度,将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控制段落,并将上风岸依据其与河流的距离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通过在不同段落及控制区内调整空间形态指标,能够实现对不同微气候改善需求的滨河区的风环境针对性优化.为滨河区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老旧小区留存着历史独特的空间形态。随着城市的更新,新老城区及老小区与城市化的融合度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开放式老旧小区的景观作为连接周边区域的通道,其作用不可忽视。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开放式老旧小区景观环境的现状,以柔性边界的视角处理居民与小区景观空间的关系,结合案例探索柔性边界在开放式老旧小区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思考环境空间的特性及可能的形式。目的是利用开放式老旧小区自身及区位优势,更新开放式老旧小区的景观环境,塑造特有的场所精神,让小区的景观环境更大限度地、开放式地被利用,融合于城市整体。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缓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改善交通和城市环境、增加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系统地梳理欧美日等国家在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我国科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勇继 《价值工程》2012,(27):75-76
公共设施是公共环境中一些具有美感的、有一定实用功能的、为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诉求的人为构造物。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室内外辅助设施,它与其他建筑一样,由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并遵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构成的要求而发生变化。本文从公共环境的视角,通过对公共设施人性化的表现与意义的浅析,进一步分析了昆明小西门龟背立交桥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培 《价值工程》2011,30(4):85-85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车辆的日益增多,至使公路交叉的道口造成车辆堵塞和拥挤,为保证交通的畅通。城市立交桥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本文笔者结合实践对城市立交桥设计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立交桥这种结构复杂的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利用LiDAR数据对立交桥进行三维提取的3种相关技术,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广州港发展与珠江岸线利用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广州城市与港口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广州港与珠江岸线利用的现状特点,针对新形势下广州港的重新布局,从三方面提出了珠江岸线利用策略,试图从宏观上推动滨水公共空间不足、滨江景观环境较差等城市问题的解决,从而带动城市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塑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山水城市和地区性国际城市的滨水地区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赵忠颖 《价值工程》2011,30(12):144-144
屋顶是决定建筑轮廓的重要部分,对建筑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坡屋顶住宅既能美化城市环境、丰富建筑立面,又能抗渗防漏、隔热保温,改善顶层居住环境,提高空间利用率。因此,应深入分析建筑坡屋顶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城市总体规划则起着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检测、反馈绩效,构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并以重庆市万州区2008年度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为例,探讨该评价体系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8.
高岩 《价值工程》2012,31(17):71-72
城市近郊地区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由于受城市规划制约较多,用地规模上控制严格,因此在互通选型上,应结合城市路网对交通流向进行分析,做到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消极空间的开发与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空间,如何开发城市中的消极空间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在调查研究美国城市空间再开发与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指出消极空间再开发与再造的几种途径,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城市消极空间的积极开发与再造在增加地区活力、促进公共生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空间品质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理论:城市空间发展的再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理论(Sense of Place)在城市与景观空间规划与发展领域中,代表着对环境研究的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代表着当代城市与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新视野。地方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感知、认知和记忆关联,是一种空间的再生产策略和方法。本文以地方理论为本体,探讨地方理论的本质内涵、构成体系及解构城市空间再生的方法论维度,如地方实践模式、地方再现模式、再现地方模式以及地方理论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区位活化观、设计活化观、遗产活化观、形态活化观、产业活化观等再生设计策略,从而丰富和完善地方理论体系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