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营销理念 新领军:你提出了“中国品牌国学智慧应用”的新型营销理念,但品牌和国学是两个十分丰富且庞杂的概念,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研究这一概念的初衷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国学是企业文化的“基因” 国学一说,产生于上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时期,当时为了有别于西学而提出了国学的概念。何为国学?严格意义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相似文献   

3.
刘杨 《经营者》2010,(3):56-59
菲亚特-克莱斯勒联盟CEO提出汽车业的四道选择题:我们是苟延残喘,还是彻底复兴?如何把消费者吸引回市场?产能与产品结构如何合理化?我们是做些改变来撑过这个危机,还是形成一种永远有改变出现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刘军 《活力》2013,(4):15-15,4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什么?这里涉及两个安全和一个中国梦。一是粮食安全,全世界有70.9亿人口,而我国就有13.7亿。近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二是食品安全,如何生产出放心食品.加强食品生产第一环节,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三是中华民族有个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么多农业人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真正建成小康社会,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西方文化思潮席卷而来,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受到年轻人热捧,至新世纪,这股西方文化浪潮日渐汹涌,在此冲击下,清明、中秋、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许多人发出感叹:传统文化真的没落了。如何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消息     
《英才》2006,(10):99-99
安永企业家奖登陆中国;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挂牌;畅享“都市历险”;天伦随园复兴国学;龙湾别墅慈善开盘;首届网商节网聚天下网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我想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导刊》2011,(11):104-104
"同性恋"主题性社区文化的兴起令杜邦花园经历了从没落到复兴,国内旧城改造如火如荼,从繁华走向没落的商圈社区不计其数,如何才能光复?也许可以以此为鉴。  相似文献   

9.
从《三星智力快车》、《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到《挑战文化名人》、《最强大脑》、《中华好故事》、《中华好诗词》等等,益智类节目的形式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国学”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从学术路改走为了综艺路。怎样才能把传统的国学文化演绎为综艺节目呢?观众需要一个视觉的展示,其次才是知识的学习。所以,把一个枯燥的知识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吸引观众,才是每一个国学类综艺节目获得高收视率所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0.
朱雪尘  四海 《英才》2007,(2):56-58
纪宝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究竟带来了什么?有人说纪宝成为人民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条件,最近几年,人民大学校园面貌的确焕然一新;有人说,纪宝成在人民大学加大了学科建设的力度,注重学术成果质量的考评;也有人说纪宝成给人民大学带来了新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促进了人民大学在新世纪的繁荣发展;更有人说纪宝成不仅促进了人民大学的发展,他关于“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重估国学的价值”的呼吁振聋发聩,推动了整个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对国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中国。而其中的国学经典不仅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如何在校外教育中以诵读国学经典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深青少年文化底蕴,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与道德水平,以先进文化育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如何在校外教育实践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切入点,在分析国学经典诵读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校外青少年德育建设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宝华 《经营者》2014,(2):18-19
BJ212、军车、越野,因父之名孕育多年的北京牌BJ40能否扛起越野世家的复兴大旗?  相似文献   

13.
黄琴 《科技与企业》2013,(22):266-266
面对就业难的新时期,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成为重要课题。《弟子规》作为传统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高校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笔者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弟子规》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国学教育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该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中国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对中国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时国学理论进行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感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国学教育理论。该理论对指导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职业后续发展潜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在奥运重回雅典的历史时刻,我们喜悦地看见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光——2008北京奥运是否将再现辉煌的唐朝?  相似文献   

16.
引言:一字不错,字不漏,全文背诵《易经》的神童,在史书上并无确切记载,只字不漏背诵三万九千字,包括《易经》在内的“国学经典小神童”堪称神奇,她是怎样“累积”出来的呢,赖思佳的成功能大面积复制和超越吗?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大学生认知和情感特点,探索有效的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以秦皇岛国学研究会为依托,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以传承国学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通过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提升校园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利用国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多年来,此项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有录 《乡镇论坛》2011,(13):M0002-M0002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难以有社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没有社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就谈不上民族的复兴。对于这个道理是没有多少人反对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机制性地化解社会矛盾使社会长治久安,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应急性地处置矛盾、扬汤止沸式地求得一时稳定呢?其实,民主就是一种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  相似文献   

19.
如何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哲学文化,吸取国学精粹与人文素养,融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对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和自主创新,提升中国企业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中国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20.
钱穆先生在其《国学概论》开篇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国学”一词的最早出现,应以1905年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成立“国学保存会”、创办《国粹学报》为标志。上述学者提出“学无论中西,只要适宜且可行于国中者,皆当保存之”的主张,目的是强调学习西方决不能丢了自己立国之根本、立国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