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在讨论中,大家都一致同意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以及在各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并认为这是由于以下两个条件所决定的:(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的存在。但是对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流通着的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是不是商品以及为何是商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我想就下列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商品生产在目前存在的原因,不能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因素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这里我想根据中央的这一指示,谈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到我国全面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不是就要消灭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必要性和根据是什么呢? 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第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因为有两个所有制形式,所以就需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便在国家与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同所有者之间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有的同志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所有制,而不是社会分工。他们把社会分工在这个问题上的意义降低到这样一种程度,认为在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的必要性时,在先交代一下“社会分工”仍然照例是它的必要条件以后,就可以将“社会分工”这一因素舍去。另外一些同志则完全相反,他们  相似文献   

4.
陈德华 《经济纵横》1989,(10):32-37
<正> 一、全民所有制——一道没解开的难题人们知道,商品生产是一个长期困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界的问题,而人们对于商品生产的困惑,其根源则在于全民所有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否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的存在,理由就在于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所有,即后来列宁说的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实践迫使斯大林不得不对商品生产问题作重新解释,他从两种公有制的存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撤底改变了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商品生产的性质。1958年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伟大胜利,更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时,我们认为必须先明确如下两个根本问题:首先,商品生产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当所有制发生变化时商品生产也就要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时,必须从社会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所有制性质的特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出发,不能笼统地、一般地论述;其次,与上述论点相联系,对于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必须从生产领域中去找,而不能从分配、消费领域中去找,因为相对独立于生产之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放权以后,是否仍然称之为“国营企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从所有权和经营权谈起。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可分割,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由全民利益的代表——国家来经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生产资料所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必须保持和发展商品生产?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由“按劳分配”决定的,而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不同形式无关。我觉得这种论断不够妥当。过去,在我国的农业社中,也实行按劳分配,但每个社员从本社所得到的粮食、蔬菜、柴草等劳动产品,并不需要通过商品交换形式,而是通过直接的实物分配。这里,按劳分配并没有决定农业社内部商品交换关系的必然产生。由于农业社是自己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统一的所有者,便可直接支配和分配自己的一切产品。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与所有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从公社化后的情况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公社化后,在—个公社范围内,原有各农业社之间、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社之间的互通有无,不必再像公社化以前那样,通过商品交换关系了,而是可以由公社统一调拨调剂了。这也是由于所有制变化的结果。随着许多个农业社转变为一个公社,原有的生产资料的几个所有者也转变为一个所  相似文献   

8.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调整,满足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为了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我们继续深化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将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既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又扩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混合所有制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北京的一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开了一次座谈会,就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交换了意见。座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到会同志首先谈到,我国经济学界从1953年开始,广泛地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这个讨论在1956—1957年间进行得十分热烈;在这个期间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若干专著。当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范围,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流通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与计划经济的关系,价值规律对个人消费品的流通起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存在商品经济,它的存在会给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所有制的改革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原因的分析仍然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出发点 马克思对于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一直都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即一方面是社会分工,另一面是私有制。关于社会分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研究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以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为依据,才能追溯其源,彻底揭示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仅就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依据这一实质性的理论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劳动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于1982年1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现将会议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情况介绍如下: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1)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①认为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条件,它同生产资料一样都存在所有制问题。资本主义社会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②认为劳动力要发生所有制关系必须以劳动力和劳动者相分离为前提,而这种分离又是以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为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不存在劳动力的转让和出卖,从而也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2)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形式。①认为劳动力归社会公有。劳动力所有制是随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和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商品生产也将随之消亡。然而,实际生活比理论要复杂得多。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并不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它们在革命胜利后还不能实现由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一部分的个体所有制。即使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也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权虽然属于国家,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因而,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还存在商品生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都是商品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商品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性质。但是“商品交换一般”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在交换中比较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交换方式。进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从生产到消费不能完全经过直接分配来实现,以及交换有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各种商品关系,各种商品关系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有联系的经济核算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所有三种商品交换当中,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都不是完整意义下的所有权转移。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交换也是如此。在商品关系当中,劳动者用所得货币购买消费品是比较特别的,它不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是劳动……货币——商品。这个表述的意思是,劳动由于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直接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作为商品的消费品进行交换。商品的消亡过程不是各种商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由于丧失它们存在的根据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按需分配代替了按劳分配,消费品就不再成为商品。至于那时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商品,现在还难以断定。此外,本文对于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概括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的意见和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关于我国由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变化问题,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过渡的发展过程的一般了解,只可能具体地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认为,为了实现这一过渡,不仅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而且要在交换关系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生产的正确方针应当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勤俭办社的原则,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自觉地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方面,长期以来,学术界曾展开广泛的讨论。在最近出版的“经济研究”1959年第一期上,王思华、王琢、戴园晨、吴敬琏、纯音、迪文、修霖等诸同志,对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分别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值得重视的见解。我也想趁讨论的机会谈几点处浅的认识,借以求得大家的批评和指教。我认为,要想弄清楚同一所有制内部交换的性质、商品交换和产品交换区别、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质和消亡等问题,其关键在于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必须保存商品生产。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保存商品生产主要是由于存在着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和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商品生产是为了交换、为了通过市场买卖而进行的一种生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经营方式,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如何选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形式、要求及其相互关系。 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主要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力则由劳动者个人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针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社会进步的道德准则和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改草案)总纲中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及其经济成分的条文,是对我国现时存在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其各种经济成分的确认;是对我国现时实际存在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状况要求的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确认;这对调动各类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仅就这几个问题,讲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只能在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内部起作用或直接起作用。某一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所回答的问题是: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即社会生产过程的目的是什么,社会的生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谁和为什么服务的。某一社会生产的目的是由某一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决定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内,当生产资料为资产阶级所有时,生产就必然是为了资本所有者发财  相似文献   

19.
肖国进 《时代经贸》2011,(24):72-73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公有经济。因此,我们曾经把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措施。可是我们通过了二十年人民公社化经济的实践经验,发现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成效不够理想。所以,对于公有经济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此外,建设社会主义除了需要公有经济之外,还需要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必然存在商品交换,同时就可以称之为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产生以前就有了商品交换,这样的商品交换还不能称作商品经济。因为它在经济生活中不起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例如,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下的商品交换就是这样。商品经济可分为简单商品经济(或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何在呢?社会分工只是其一般条件,而不是其直接原因。比如,在一个企业内部,也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重劳动和轻劳动的分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分工以及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等。这类分工具有社会分工的性质,不同于马克思所讲的同社会分工有别的工场手工业内部的“个别分工”。但是,企业内部的不同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