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晓宇  邓宇 《银行家》2020,(3):21-22
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发展,从起初的竞争到融合,新金融理念深入传统银行转型,成为数字金融变革的重要驱动。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银行模式逐渐成熟,百信银行、招东银行等纷纷成立,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走向实质性阶段。相较于传统银行,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渠道和线上化运作,数字银行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直销银行的核心理念。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服务边界和业务形态,在服务效率、业务流程、客户营销上更加垂直、高效。同时,也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传统银行的柜面服务正逐渐被电子化交易渠道所替代.国内银行业先后推出自助银行、企业银行、家庭银行、Call Center和网上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为了有效地管理与营销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各家银行先后成立了电子银行部门.本文就电子银行部门筹建阶段工作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今金融形势变化莫测,银行部门营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银行能否在市场中赢得优势,不仅要靠能吸引顾客的金融产品、优良的服务质量和良好的金融形象,而且要靠把心理战术融入银行的营销之中。唯有从客户的心理出发,才可能把客户吸引过来,成为永不背弃的忠诚客户。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深入,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在金融市场复杂的竞争环境中,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坚持营销模式的转变,以增强竞争力。现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诸多问题,对银行发展有不良影响。所以,我国银行有必要加强营销模式变革,更好应对金融挑战。本文主要论述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并分析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的发展驱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新一轮的竞争与合作,银行通过采取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模式在营销、获客、风控等领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拓展了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渠道和用户客群,不断壮大业务规模.文章通过调研广西地方性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现状,分析信贷等业务的合作模式,发现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6.
电子银行作为现代银行的新型分销方式和服务渠道,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示商业银行形象和竞争实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电子银行产品营销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银行移动金融是随着银行产业运营发展逐步形成的。移动商业网络运营是较为新型的发展行业,有商业通信网络、手机终端等。通过分析银行产业的金融移动行业发展标准,从商业客户模式上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位,突出运营渠道类别,加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发展思路,逐步提高金融银行的移动发展研究,实现对通信客户定位产品的合理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越发认识到金融营销的必要性,商业银行模仿西方国家更是加紧营销步伐,在营销渠道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以保证银行产品和服务能够及时、方便、高效地提供给现有和潜在客户,来满足更多市场需求。然而银行在进行营销时到底选用什么样的营销渠道才能使自己的运营效率最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保障银行营销目标的实现,确保银行营销渠道的正确选择,本文特对银行营销渠道选择必考虑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凯 《中国外资》2014,(2):109-109
对于银行供应链的管理关系到银行的发展大局,银行的供应链金融营销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最主要就表现在金融资产和贷款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文章就从这个前提出发首先分析了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深化综合营销机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同业竞争中取胜、金融产品促销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何完善银行综合营销机制,笔者认为途径如下:1、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银行市场是经济生活中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客户数量、金融交换能力、交换欲望、金融市场效率四个基本因素,其中前三个变  相似文献   

11.
银行看台     
工行:手机银行(WAP)获金融产品十佳奖1月15日,2009中国金融营销奖评选结果揭晓,工行手机银行(WAP)营销案例以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从228份参赛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零售业务类)金融产品十佳奖。近年来,工行手机  相似文献   

12.
金融产品与银行营销模式的创新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对银行摆脱贫困有极大的帮助,是银行走向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本文对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意在使银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张庆新 《时代金融》2014,(8):113-114,120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句话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金融成为热点,而且许多人相信这将成为现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深入的研究,渐渐发现网络金融是其实就是一个渠道和平台,它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对银行的挑战更多是从渠道层面来讲的。客户行为变化也主要变现在渠道体验和心理变化两个方面。本文指出商业银行要从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推进结构调整、经营转型的战略高度,整体规划和协调推进网络银行发展,把网络渠道作为营销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作为打造"特色业务"的重要手段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就使得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的变革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以上,本文从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背景分析入手,探讨了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问题和具体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银行保险:欧洲经验及我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保险是金融混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金融需求的转变、市场竞争的压力、技术进步革新以及监管和法律的放松等因素推动银行保险在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地区迅速产生和发展,并蔚为世界金融的潮流趋势.我国银行保险在金融分业体制下历经探索、发展和转型,现进入崛起的重要阶段,应采取规范销售型银行保险、推动组织型银行保险、加强经营型银行保险及创新产品型银行保险等措施,推动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勇 《银行家》2021,(3):114-116,117
导语:云银行,是建在"云"端的开放生态综合金融平台,也是金融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本文利用榕树模型作为云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石,分别从云银行的营销获客、服务流程、产品创新与平台化战略四个维度探讨了云银行的实施策略。其中,服务大众客群是云银行批量获客之道,通过连接其他金融机构、ISV等生态参与者,形成金融生态联盟,以"客户为中心"共同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和产品体系,依托"分布式+大数据+金融云"三大科技基础赋能云银行的平台化、数字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趋势在国外,随着政府管制和干预政策的放松,银行乃至金融业务的竞争逐渐变成国际化和全球化,例如许多欧洲的银行进军美国,收购或合营了美国本土的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美国开展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业务。金融业务的全球化,使得客户具有了更多产品、服务和渠道的选择,但对于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而言,竞争却变得越来越激烈。针对于此,国外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的理念、业务及其经营的模式和提供服务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谈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服务的渠道变化。传统的业务渠道主要以分支机构和ATM为主,而新兴的渠道主要…  相似文献   

18.
网点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网点位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是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平台,是银行创造经营业绩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客户认同银行服务、与银行建立信赖关系的基点。传统的银行网点主要为客户提供交易处理服务,但在银行向现代金融服务业转变的大潮中,这样的定位难以支撑银行的经营转型。工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相互博弈的产物,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在甘肃地区较为落后的金融体系及环境下,影子银行在打通经济主体储蓄-投资渠道,助力打造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其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累积的风险也对甘肃金融稳定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正确合理地引导影子银行发展并采用多元化监管的策略,同时积极促进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使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互融合更好的服务于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刘银行2019年5月5日来稿指出,做好假日存款营销应有金融科技思维,创新假日存款营销方式,拓宽渠道,做大流量,增加沉淀,实现存款有效增长。银行要主动聚合前沿科技、金融场景,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搭建开放金融服务平台,把"打开入口、扩充渠道、做大流量、留住资金"作为目标,打造"互联网+消费+金融生态圈"的新模式。积极将银行的金融功能嵌入到居民常用APP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