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9年地方债:制度博弈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机制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3)
美国、法国、日本是全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几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管理制度也各具特色,都分别在发行监管、政府职责、市场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其中,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制度体系、注重市场监管、弱化行政化因素等是这些国家地方债制度演变的共同趋势。文章总结、归纳了美、法、日的地方债制度演变的主要情况,分析了他们的改革主要趋势,充分结合近年来我国在地方债管理上的相关举措,重点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地方债制度上亟待完善的地方,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2009年地方债的发行,主要针对其发行方式、地方债信用以及债券资金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债在发行的法律和相关制度约束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制度和市场表现趋同于国债.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会促进地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关注并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规模,有利于实现公共物品受益的代际公平;在宏观层面,有助于克服利用外资的货币化倾向,规避汇率风险.此外,地方政府债券的推出也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但是,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同时也可能助长地方政府负债冲动.加强地方债券市场的风险防范及制度约束对中央财政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变迁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利配置。2011年底地方自行发债启动,这一方面确认了地方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开始了向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过渡。在这一重要的经济制度建立之初,有必要从地方债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外地方债发行模式的经验,深入探讨和研究地方债的风险管理问题,为中国地方债发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东坡 《经济视角》2009,(12):51-53
我国地方债在发行的法律和相关制度约束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制度和市场表现趋同于国债。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会促进地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关注并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规模,有利于实现公共物品受益的代际公平;在宏观层面,有助于克服利用外资的货币化倾向,规避汇率风险。此外,地方政府债券的推出也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但是,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同时也可能助长地方政府负债冲动。加强地方债券市场的风险防范及制度约束对中央财政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金昌  潘艺 《技术经济》2023,42(12):70-81
对中国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地方债数据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水平的提高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发现,地方债发行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也减缓了高素质人才的积累。异质性分析发现,专项债比一般债更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地方债发行对提高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非劳动密集型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低债务水平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债发行规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地方债水平超过0.0773极值后,地方债发行会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对坚持通过地方债发行促进经济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地方债制度设计的构想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龚仰树 《财经研究》2001,27(11):18-22
现阶段我国应该推出地方债,其内在依据是地方政府行使其职能的需要,体制依据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税制”,环境依据则是现行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地方债的发展策略上来说,发行规模应由地方政府制定,中央政府协调,权力机构审批;发行方式应选择适当多样化;发行利率应与市场接轨;轨行期限要更多地考虑地方政府用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地方债规模增长是引发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方面.治理地方债规模的过快增长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上识别其形成机制.本文首次从地方财政能力的视角建立了解释地方债规模增长的理论框架,克服了以往研究集中于需求方面的局限.本文研究发现,财政能力对地方债务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东部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对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缺口的压力对债务规模增长不可小觑.对地方债规模增长成因的解释,意味着政策导向应立足于策略性调整财政分配关系,并从地方债管理的角度,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和制度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地方性债务在筹借、使用、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地方债成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完善地方债审计理论研究、地方债审计评价体系等来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各界对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而近期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合理.事实上,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已经显现,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本文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已显现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态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面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之策。同时,作者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今后区域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国如何参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并提出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s the population aging, China’s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including general fiscal expenditure, healthcare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will grow more rapidly than government revenues, tending to elevate government debt. Local governments undertake overwhelming 85% of total general fiscal revenue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healthcare and social security, and their debt has been growing. Fiscal reforms are imperative, including tax reforms, the structure of government spending reforms, social security reforms, healthcare reforms, local public finance reforms, and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relationship reform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fiscal challenges China faces and discuss how to reform the fiscal system to cope with thes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近期目标与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只是其现阶段的形式体现,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地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寻。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先"治"后"理"是基本逻辑主线,近期目标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但从长计议则应构建加强地方政府财力建设、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多年累积的乡村债务本质上是我国各项涉农政策的制度成本的长期沉淀。在化解乡村债务的过程中,既要根据各种既定制度分解债务的历史责任,又要适时推行农村核心制度的改革,避免步入农村改革的制度供给陷阱。  相似文献   

18.
孔德明 《经济与管理》2013,(4):94-96,F0003
不少地方政府负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该地区政治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地方政府直接和间接负债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可运用建立预警系统的方式来应对债务风险:转变政府职能,细化事权财权之间的分配;加强民间资本的投资,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债务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构成及预警评价模型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虹 《现代财经》2007,27(7):63-65
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因素和风险形成的原因,对债务和风险进行了分类,提出有针对性的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提出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欧债危机爆发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危机的原因是高福利。通过分析希腊债务危机与本国福利制度的关系,对比南北欧在危机中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高福利制度只是债务危机的直接推手,欧债危机的发生还有其他原因。本文通过对北欧福利国家改革的历史考察以及这次债务危机中各国财政紧缩和福利改革措施的分析,探讨福利国家改革的走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