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救济“双重前置”规则的法律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陈辉 《税务研究》2015,(3):78-82
立法者制定《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纳税人的司法救济权,"双重前置"规则只是防止纳税人滥用救济权利而设置的平衡机制。然而,实践中"双重前置"规则却破坏了立法者的根本目的,"清税前置"规则的存在将一部分纳税人排除在救济程序的大门之外,"复议前置"规则更是增加了纳税人的救济成本,成为其行使权利的阻碍。因此,有必要取消税务救济的"双重前置"规则,同时加强复议机构的中立性,改革其经费来源制度,以保障纳税人的救济权利,实现立法者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税务行政救济制度在对纳税人诉权的保护、举证责任、调解与和解、税务行政复议机构和税务行政诉讼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客观上阻碍了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十三五"期间,结合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和即将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借鉴先进国家的立法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保障和救济纳税人受到侵害的权利,以贯彻落实税法中的纳税人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3.
贺燕 《税务研究》2020,(4):82-88
行政复议前置的制度功能之一是保障税法确定性,这是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税务法院全面设立以前,在专业机构完成税收争议的初次处理能够保障税法的统一解释与适用,提升税法的确定性。行政复议前置不仅可以将事实认定功能留给行政机关,让法院(无论是否设立税务法庭)能专事法律问题,而且在税制改革的背景下,能发挥过滤争议数量和争议焦点的作用,提高税收救济制度的效率。这种立场,并不损害纳税人的权利,相反保护了抽象和整体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  相似文献   

4.
保障纳税人权利是税收法治的灵魂。目前我国在税收立法以及税务行政执法方面对纳税人权利的保障还存在缺陷。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建立对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税收立法和税收权利的行政司法救济系统。  相似文献   

5.
诚实推定权属于纳税人基本权利之一。诚实推定权隐含了纳税人的人格尊严,许多发达国家规定了这一权利,而目前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并未明确此项权利,诚实推定权的入法可行性亟待探讨。可以以税收核定制度为切入点,站在纳税人权利保护立场,在行政法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证据法证明责任、税法基本原则、纳税人主义理念等方面对诚实推定权进行引入证成。只有理顺诚实推定权的价值位阶,在立法中对其明示,规范税务检查权和税收核定权,重塑税务检查的举证规则与证明标准,明确诚实推定权可诉性,给予纳税人自由选择救济途径的权利,才能实现纳税人诚实推定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作为纳税人"权利束"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人知情权在美国1988年的《纳税人权利法案》中得以最终确立,至今已形成全面、系统的保护体系。观察美国纳税人知情权保障的立法梗概,可见扩大纳税人知情的范围、赋予税务机关主动披露信息的义务、优化纳税人知情权侵害的救济措施是纳税人知情权保障的核心内容。相较而言,我国纳税人知情权的实现仍然存在法律规范不周、知情途径匮乏以及救济渠道受阻等多重难题。可以从美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中寻找适合我国的先进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的纳税人知情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对保护纳税人权利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税务复议前置条件的规定严重妨碍了纳税人救济权的行使,应予以取消;应引入回避制度和复议决定说明理由制度,以有效防止复议人员偏私,促使他们更审慎地作出决定;应采取措施增强复议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复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有效保证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税收程序性权力是纳税人享有的富有动态意义和程序保障价值的权利, 是保障税收程序公正机制建立的核心权利;现代权力制约层面上的税收程序性权利主要有要求程序主持者中立的权利、知情权、听证权、陈述申辩权、平等对待权、要求说明理由的权利、程序抵抗权、救济权等;通过赋予纳税人必要的程序性权利,正在成为各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9.
纳税服务观的提出,标志着税务机关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监督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这是税务系统在税收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继颁布执行,税务机关规范行政行为,为纳税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纳税服务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观念,提升对开展纳税服务的思想认识税收征收管理涉及征收和缴纳两方面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我们对征纳行为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是这样定位的:税务征收机关依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及时足额地将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组织入库;纳税人则按照具体的税收法律——本市探索完善纳税服和规章,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纳税款。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在强调征纳行为及其关系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方面,它在赋予税务机关必要的行政执法权的同时,又强调了税务机关在处理与纳税人关系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它在强调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提出了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依法享有知情权、保密权、减免税权、申辩权、陈述权、司法救济权、控告和检举权等权利,且这些权益...  相似文献   

10.
税收情报交换作为国际税收合作的必要手段,是提高税收透明度、强化税收征管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扩张性极强的工具,税收情报交换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纳税人信息权的生存空间,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围绕纳税人信息保护“权利化”论证呈现的复杂面相,源于长期隐匿在国库主义阴影下的纳税人权利保护始终处于“消极状态”,对其认知存在模糊性。由此,关注纳税人权利进程的纳税人主义应运而生,作为调适征纳双方权义结构的可能思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域外纳税人信息权保护规范及路径对我国立法起到积极垂范作用,意欲在中国的税法土壤上培育出“纳税人权利之花”须坚持国库主义与纳税人主义的“二元化立场”理念,在制度调适上以修法为契机落实纳税人信息权、构建一体分层的保护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与权利救济机制,方能实现纳税人信息权的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1.
纳税人有个权利,叫作陈述申辩权,即对税务部门的处理处罚决定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话是这么说,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但我在多年的税务工作实践中却发现纳税人要么鲜少利用陈述申辩权,往往在陈述申辩笔录中以一句"无异议"作结,要么就是与税务人员激辩不休,其精于口才者可谓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颇有苏秦张仪之风.  相似文献   

12.
明确规定纳税人权利。在现代社会、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控告权、申请复议权、请求赔偿权等是民主制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新征管法第八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首次明确规定纳税人享有知情权等权利,是新征管法的一个进步,同时为纳税人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作为纳税人的首要权利,直接影响纳税人其他权利的实现.用税知情权是纳税人知情权的子权利,不仅事关纳税人知情权的实现,而且是对政府预算支出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对它的保护能够提高政府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由于理论认知不足、预算公开不够、相关监督缺位等实现障碍的存在,纳税人用税知情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可从明确用税知情权、落实预算公开的实体法路径、建设救济与监督机制等路径推动用税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纳税人权利及其理论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税人权利是纳税人在税的开征、税的征管和税的支出等领域以及在税务立法、税务执法、税务司法等阶段应当享有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纳税人权利的存在具有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哲学等不同视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纳税人税务信息与个人信息(个人隐私)概念在逻辑上属于交叉关系,它们之间的共性意味着保护个人隐私或个人信息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可以直接运用于保护自然纳税人的税务信息;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法律制度并不能全部、充分地保护纳税人的税务信息,必须建立专门的保护纳税人税务信息的法律制度。为此,可借鉴保护个人信息的做法,以隐私权、一般人格权等理论为基础.建立纳税人税务信息权理论作为我国保护纳税人税务信息的法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立法保障为保护纳税人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执法保障为纳税人权利得以真正实现提供保证的话,那么司法救济在纳税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无疑就成为其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只有对我国目前的税收司法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纳税人权利司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家旭 《财会学习》2022,(8):109-112
目前,在"互联网+税务"模式下,我国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方面立法比较滞后,具有缺乏监督管理、救济不足等问题.无法有效地和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互相衔接.基于此,我国需要从各个方面提高保护纳税人涉税信息的观念,填补监管和法律当中的短板,并且需要加快创建涉税信息侵权的民事赔偿制度,不断加强"互联网+税务"模式下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税收权利体系的理论基础——国家税权与国民税权的角度分析了纳税人权利保护的逻辑前提,进而从税收权利理念和制度源头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研究纳税人权利保护只有在国家税权限制和纳税人权利的非狭隘化的现实基础上,才能切实实现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9.
新规程 新要求——《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4日新修订出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强调了税务稽查工作“执法型稽查”的职能定位,对进一步规范税务稽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同时更加注重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增设了许多有关纳税人权利及其权益保障的条款。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企业对税务筹划的欲望非常强烈。有人担心鼓励税务筹划会助长纳税人逃税的歪风,造成税收流失。这是对税务筹划的曲解。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预先选择少交税款的行为不应简单地认为是异端,视之为禁地。对税务部门而言,正确认识企业税务筹划,并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一、观念上应正视企业税务筹划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税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应大力提倡企业研究纳税筹划。首先,税法关系决定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税法关系中,征纳双方都是权利主体。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税款征管权。而纳税人在不逃税的前提下通过税务筹划保护自身利益,既不是钻税法漏洞的"避税",也不是违法的"偷税",动机合理,手段合法,是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