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照行政区划还是遵循市场规律来进行区域经济规划?这是一个问题. "简单说来,'行政区经济'是指以行政性手段和运行机制为主来组织与布局的经济,而'经济区经济'是指以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为主并重视宏观调节与引导来组织与布局的经济."广西大学教授黎鹏试图从学术角度厘清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各种社会问题亦此起彼伏,社会文明出现严重危机.国人多将这些问题的根源归结于制度的不健全.本文,笔者将通过论述制度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提出"理想化'理想制度"这一观点,同时对于如何加强我国制度建设,提出些许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熊万胜  李宽  戴纯青 《开放时代》2012,(10):130-146
本文从东部地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SH市的经验出发,讨论了个体化时代的到来在中国产生的悖论.结合中国的实际,笔者将这个悖论解释为社会活力问题的一个面向,即主体的自主性缺乏问题.这个问题在SH市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SH市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前沿,尤其感到活力不足.那么,在SH市人的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解决这种自主性困境的呢?其中的经验值得深刻反思.笔者认为,以关系为本位来建构自主性空间依然是SH市人的基本策略,而且,这可能也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图景的中国式出路.当然,今天的关系本位与传统的伦理本位相比必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16,(6):4-5
过去的一年,浙江坚定不移贯彻实施"八八战略".同时,"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特色小镇"等一套转型升级组合拳越打越精准,发展格外精彩、格外"吸睛". 新的一年,面对当下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态势,浙江又将如何定位调整,担当起"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历史使命?近期召开的浙江省"两会"引来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应该研究快乐问题,但不应该有"快乐经济学",快乐不能成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并提出:应该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它是怎么来的?文章最后提出如何发展文化含量高的快乐,要端正价值导向,扩大消费领域,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得到真正的快乐,还要使人成为"文化人",以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恒绩 《当代经济》2003,(12):24-25
武汉有条著名的沿江大道,沿江大道上有家著名的德庄火锅广场,德庄火锅广场里有个著名的"十大杰出女企业家"之一的董事长张荷英."以德兴庄,以德经商,以人为本",这是她的经营理念.开张三年来,"德庄"这块金字招牌被张荷英越擦越亮,居然以令人吃惊的火箭速度荣获了"全国餐饮百强企业",闻者无不瞠目,可了解张荷英的人都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一个好品牌碰上了一个好‘管家',想不兴旺都难啊."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由血缘、地缘关系衍生出的"朋亲人情"关系对于农村创业活动具有巨大的影响;那么,人情关系将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呢?创业者"规范化"经验对于这一影响又起到了怎样的互动作用,是促进还是制约呢?文章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千村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1)农村创业企业的人情关系能够促进农村创业企业的生存绩效和创新绩效;(2)创业者先前的企业管理和行业协会中的"规范化"经验对农村创业企业的生存绩效和创新绩效会产生积极影响;(3)创业者"规范化"经验总体上会反向调节企业人情关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制约.本文的研究对深化农村创业研究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然报复论"是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备受瞩目的思想,也是至今对人类生活发挥着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恩格斯用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的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人类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维持自然界原有的平衡,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否则,必将遭受自然界强有力的报复,引发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危机.本文主要以恩格斯的"自然报复论"观点为主线,结合历史和现实,首先探究当代社会自然现状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其次浅析陷入自然报复的主要根源;最后为如何走出当下自然报复,改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最终通过研究,力求对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以及"自然报复论"观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解读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均提出构建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作用.提出了如何用"和谐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梅言 《经济导刊》2007,(1):94-95
从问题富豪拽出民营企业家"原罪"展开的大讨论持续不断.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要用一种理性和建设性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富豪,规范我们的制度.早在2003年就对富豪"原罪"问题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又一年的富豪落马现象其实提出了个'原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人'假说"形成和发展的剖析,认识"'经济人'假说"的理论价值及局限,并就它对理论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启迪作用提出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积累了大量的碳存量.相关数据显示,以国家为统计单元算总量,中国已经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承担着巨大的减排任务.此时,跨国公司为何继续"扎根"并增资中国,又将如何平衡利益、市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履行跨国公司责任与义务?<经济>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乔治费歇尔管路系统(以下简称GF管路系统)总裁Pietro Lori.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环境专家"渤海可能变成'死海'"的警告使得"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出炉.然而,在"碧海计划"第一个"疗程"的结束之年,人们发现"碧海"药方疗效甚微,渤海依然笼罩"死亡阴影".那么,什么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整治海洋环境污染为任的计划实施后,为何污染反而加剧?渤海的污染治理如何能更见起色呢?  相似文献   

14.
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加强政法工作,做到依法管理,从严治警。目前,一些地方政法队伍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人员能进不能出。突出表现在"进口"把关不严,凭关系进人,超编制进人,不按规定进人现象严重;"出口"不畅,不合格的甚至违法违纪的人清理不出去。二是干部能上不能下。不是凭党性、看实绩用于部,而是凭关系、看"能量"用干部。干部管理上也往往是死水一潭,只要不犯严重的错误,就实行终身制。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就是要将政法队伍建设纳人依法管理的轨道。首先,要把好'进口",疏通'咄口"。政法各部门都要按照"三…  相似文献   

15.
[背景材料:本刊2003年第7期以"福州‘中亭街服装中心'为何对同行‘刺刀见红'"为题,报道了刚开业不久的福州市"中亭街服装中心"对老商城"台农"(现为"福州服装鞋帽城")的不正当竞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如何将美学和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今大众对"绿色生活"的需求,设计建造出更为适合的未来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师所面临最紧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邓彤博  李敏 《经济管理》2021,43(11):104-120
与正规就业相比较,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的重要理由是其工作自主性.对于非正规就业人员来说,工作自主性是否能带来体面劳动感知,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影响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变量,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实证结论.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本研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对上述猜想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自主性显著负向影响情绪耗竭;在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情绪耗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超时劳动负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的关系,即超时劳动越严重,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的正向影响越弱;超时劳动在工作自主性和情绪耗竭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通过对正规就业人员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对比分析发现,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相比,正规就业人员工作自主性对情绪耗竭起着显著正向作用,超时劳动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政治正当性与政治义务,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政治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相对;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相互区别;如果把政治合法性当作了政治正当性,就会否认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的相关性;政治正当性和政治义务是无关联的.单纯归纳理论会比较抽象,结合现实例子能够更好解释三者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住房"限购令"的基础上,对合法性、正当性和政治义务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分析住房"限购令"所体现出的合法性、正当性与政治义务的政治哲学内涵,把这三者的关系更加清晰地阐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十分重视,制定出台许多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纵观反腐败斗争形势,并不乐观.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2006--2008年,全国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9352人,其中厅局级1313人、省部级45人.依照现在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计算,平均每年每县都有2名以上县处级干部违法犯罪.腐败分子的数量越抓越多,级别越抓越大,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种怪现象呢?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出现"气候变暖、环境质量下降"等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解决环境问题不单纯是环保技术的创新与资金的投入,更主要的是如何有效提升民众环境意识,这将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动力.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以环境意识的七个层面为核心、以城乡各个阶层民众为调研对象、以问卷调查法和行动观察法为手段,在城市、乡村展开调查.期望以此调研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并引起相关学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