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覃道明 《当代经济》2007,(16):110-111
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宜昌市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心声,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宏伟目标.根据世界水电城市发展规律,这种创建过程必然要引起产业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建设模式等的急剧变革.旅游业作为宜昌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自然会在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格局.文章分析创建过程影响宜昌市旅游产业新格局形成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宜昌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最终建立起与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相适应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宜昌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建设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重要途径。宜昌市旅游资源丰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海外客源市场过于集中、市场主体少、业务量小、创汇能力低下等问题,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本文认为应该从多方面增强竞争力,以国际旅游线路为纽带,通过跨区域联合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电力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云南国民经济发展中两个快速增长的行业,由电力与旅游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新兴的、综合的电力旅游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领域。云南发展电力旅游。兼具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的两大板块优势,容易形成云南旅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并有独特的行业整合基础。利用水电资源优势,以水电工业旅游为特色,把云南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电力旅游,是云南旅游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云南发展电力旅游的资源条件,电力旅游发展前景通路。电力旅游开发模式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相应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国际水电旅游名城创建中的湖北宜昌为例,对近年来宜昌的旅游与文化融合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宜昌旅游文化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对其它城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峡大学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5):F0002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名城湖北省宜昌市。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还有清江水布垭、隔河岩及众多国际国内知名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长江三峡、百里清江、神农架原始森林等旅游名胜。这里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的交融地,  相似文献   

6.
武陵源遗产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演变规律的研究在目前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中较为薄弱.选择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作为案例地,通过对历年旅游企业的动态变化、旅游发展的回顾分析,深入研究武陵源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变规律及内在机制,指出武陵源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的特征.最后总结了集群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分析了今后的发展可能,认为制订基于集群的政策是武陵源旅游目的地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宁波天宫庄园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以工促农,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协同发展,使天宫庄园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文章探讨了宁波天宫庄园"以产业集群为组织模式,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产品特色,以庄园为空间载体和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他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张家界市为主例,对我国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期凸现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旅游业是一种产业组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消费环节,并具有公益性和生态性;旅游业只能直接带动那些产品和服务直接进入旅游消费市场的产业,其带动作用是有限的;旅游经济淡旺季形成的旅游经济的“心律不齐”会给旅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作者建议,国家和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应该在严格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精华名胜地由中央统一管理并实行限量接待;构建“景区游,城区住”的格局,这样既能保护好景区,又能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旅游业还应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旅游活动向深广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旅游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汪宇明 《经济地理》2003,23(3):401-404
中国旅游就业结构正在转型。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无论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中国旅游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发展旅游经济,拓展就业空间,创造了许多经验和模式;同时,不同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约束环境条件下,旅游就业的容量和模式也不相同。为此,要进一步总结各地发展旅游经济与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不同旅游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约束条件下的旅游就业容量、模式和规律,借鉴世界旅游组织(WTO)推荐的卫星帐户(TSA)统计原理,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促进就业增长的测算模型,为国家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社会就业增长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与就业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旅游产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旅游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分析2000—2018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旅游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洞庭湖区旅游产业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水平偏低;城镇化指数呈现明显快速上升态势,整体水平较高;生态环境指数大致呈"W"型变化趋势,且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城镇化指数不高,均值为0.3737,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基本上与城镇化指数变化一致。②城镇化指数旅游产业指数生态环境指数,说明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同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具有高度协同性,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反向性,反映出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强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城镇化指数的整体提升。③近20年来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旅游产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较低,外围县域相对较高,基本上形成以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生态环境指数的地域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明显高于外围县域,基本上形成以沅江市和南县2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旅游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指数、旅游产业指数的格局基本相似,与生态环境指数的格局基本相反。④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城市发展历史和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战略及政府政策等是驱使旅游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洋  颜立湘 《经济地理》2012,32(10):165-169
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支持产业发展的现代金融手段,为响应湖南省"十二五"规划把大湘西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号召,设立湘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为湘西建立最重要的融资平台并借此尝试引入产业基金模式,将有力促进与提升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湘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弥补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调整湘西产业格局。同时,如何解决产业投资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发起人的选择,基金的组织形式,投融资的方式以及退出模式等问题将对湘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市域基本旅游单元要素有企业、政府、游客和要素流转网络。文章以具有客源行主体和旅游产业核心区双重特征的旅游经济单元城市为对象,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基础,从旅游者消费指标分配、乘数效应、产业关联度以及政府决策等不同视角,分析旅游产业部门构成。在此基础上,以开封市为例,通过旅游产业部门选择以及特尔斐序列权重咨询,提出开封市旅游产业序列权重结构,为开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及旅游经济增长阶段性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旅游综合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与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综合体是旅游业与房地产业融合的产物,对旅游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归纳出旅游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我们进行旅游综合体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归纳旅游的发展过程,分析旅游的发展趋势引出旅游综合体的产生动因和发展过程,介绍中国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现状,能够提升社会公众对旅游综合体的经营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产业是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后深化而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我国新型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失地农民加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突出点,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旅游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以滨海旅游名城秦皇岛市为例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为实现国务院“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从现实来看,中国传统旅游经营模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难以实现“旅游强国”的目标。因此,变革旅游产业的经营模式,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旅游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作为全世界旅游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欧洲旅游公共政策经历的逐步演化的发展过程。当仅从旅游产业演进的维度进行简要梳理时,欧洲地区旅游公共政策的演化明显地受制于旅游产业在不同阶段演进的影响。通过简要回顾欧洲地区旅游产业演进的基本概况,系统论述了旅游产业的演进对旅游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过程,对中国制定旅游公关政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北省磁县紧紧抓住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立足优势,精心规划,突出重点,多元投资开发,全面提升档次,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溢泉湖度假村、磁州窑博物馆等3A景区旅游精品相继建成,林坦工业园、磁州童装加工名城、雪驰和森仕服装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又为工业旅游带来了商机。文化旅游产业软硬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怎样合理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搞好文化产业与全县旅游产业大发展对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以德清县乡村旅游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描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德清县乡村旅游为例,总结其乡村旅游类型和经营模式,并通过市场调查和德清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访谈分析,得出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产品、模式、营销三方面进行产业提升,同时指出发展乡村分时度假、创建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是实现三方面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是国家产业振兴的重点之一,是无锡致力“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重要支撑。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无锡“建成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科技城、宜居城”。无锡市委、市政府也对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旅游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旅游业为十大调整与提升的产业之一,提出到2011年无锡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位于全国前10位,在全国、全省率先进入“旅游强市”行列,初步建成“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开始从零散景点、景区的传统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品质化等特征.县域旅游依托特色资源发展,想要将县域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体系,统筹布局县域“大旅游”格局,构建全时空、全系统、全综合的县域全域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