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旱地农业     
<正>我国在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时期的过程中,冶铁技术和铁质农具的发明,使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铁农具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坚韧、锋利、耐用,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尤其是铁质犁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畜力耕作方式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新的生产力时代的到来。此后直至魏晋,我国的旱地耕作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代田法、区种法、溲种法等先进的抗旱栽培技术,北方已形成了以耕、耙、耱、锄相结合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知识问答     
《农民科技培训》2013,(3):45-45
什么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有什么特点?传统农业是伴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应用而产生和发展的,仍然以土地和劳动力为主要素。传统农业是主要依靠畜力和手工操作,使大量的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耕作的农业,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差的自然农业。传统农业的特点:一是劳动密集型,即主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耦”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分为直尖和斜尖两种,它分别适用于不同质地的土壤耕作而采取相应的耕作方式。“耦耕”就是“持耦而耕”,是西周时期盛行的耕作方式。它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二人并耕”式和“人拉犁耕”式,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根据劳动环境、耕作对象和劳动者双方的协作和熟练程度来决定的。它是介于锄耕和牛耕之间的重要耕作形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它可以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提高而出现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机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农村悄然兴起,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经营形式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有内在的经济趋动原因,符合经济规律和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其形成机理可以概括如下: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规模效益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农户数量多、经营规模小而且分散,生产成本较高,克服这种劣势有两种方法:一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前者因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被非农经济所吸纳而难以实现。那么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必须选择后者。农…  相似文献   

6.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农业经济》2000,(3):21-22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 ,是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 ,对于农民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 ,保护自身利益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一新事物 ,保护和促进它的发展。一、我国以合作社为开头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演变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初期 ,通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形式 ,建立了私人所有 ,合作社占有的农村财产制度。在这种财产制度下 ,农民对土地、农具和其他生产资…  相似文献   

7.
建立小康社会的农业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农业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十六大报告指出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笔者认为 ,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应着眼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阶段性目标。从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 ,政府在帮助农业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政策手段。欧美各国不仅通过财政支持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即使在当前其农业生产力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的情况下 ,它…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转变 ,就必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增强农业竞争力。而现行的农村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按家庭大小、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农业资源 ,使得农户不是连片承包土地 ,农村劳动力和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农田设施和先进机械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及现状近年来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迅速发展。一是推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地区日益增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最早出现在广东南海。最初…  相似文献   

9.
一、支持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历来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首要问题是把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并使土地适当集中。农村信用社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土地集中生产经营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支持:首先,要支持大部分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耕作中转移出来,转变为乡镇企业、个私企业的工人及个体工商户。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发展个私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力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从而大量吸收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变农民…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普遍规律,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生产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人口的转移、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角度对农业现代化的规律进行了总结,以期在把握农业现代化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源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及工业化条件三个因素。制度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手段,工业化是前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来经营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生产,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形式,反映生产力水平的经营方式,用科学武装起来的耕作方法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既要遵循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规律,又要符合国情。一、稳定家庭承包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亿万农民在广阔的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成果,只有通过推广应用到大面积生产中去,才能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这一转化的手段多种多样,农业展览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手段,因为  相似文献   

13.
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保持乡村秩序稳定为目的,从政策维度、速度维度、面积维度和模式维度探讨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契合了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领乡村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实现"内卷化"的小农经营向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利于充分就业、社会安定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4.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靠科学技术──75团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之我见邓文华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一个。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是生产力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研究吕杰黄晓波苌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一、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真实地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农业土壤演变史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土地生产力发展理论,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联系古今中外土壤科学的重要成果,在分析研究农业土壤演变史的过程中,发现农业土壤的发展轨迹呈波浪式。我国传统农业,是世界有机耕作的先进代表。有机耕作发端于“粪”字词性由名词转变为动词之时,是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自然条件下的产物,以复种轮作为核心,增施有机肥为关键,牛耕为保证。前二者尚符合生态要求,后者虽对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一定贡献,然而却使生态矛盾趋向激化,并带来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祥地衰落的后果。美国近代农业是世界无机耕作的先进代表,是我国有机耕作的否定形态,是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和自然条件下的产物,以单季连作为核心,增施化肥为关键,机耕为保证。大量输入化石能源,虽使土地生产获得巨大增长,但三者的积累效应却逐步产生了生态危机,导致大尘暴的爆发。生态教训后应运而生的免耕技术,是犁耕史的尾声,不翻地的前奏。土壤生态调控是我国土壤肥料现代化的追求目标,是对无机耕作的否定,是有机耕作的高级形态。鉴于生态学急起直追,土壤调控和田间作业自动化装置,静电施肥装置,以及新的种植制度等的发明,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状况的“有限”。接踵而来的必将是,犁耕退出历史舞台,化肥也不再是肥料家族中的主角,农田立体结构复合系统的出现。其所创造出来的新的生产力将迎来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从而展现出人类无限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用,是指将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作是有关农业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制度,是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地位作用的一种表现,所以,土地征用制度应随着农业基础性地位表现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表现形式将从以要素贡献为主转变为以市场贡献为主。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创建新型的土地征用制度,以适应农业基础性地位表现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用,是将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作是有关农业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制度,是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地位作用的一种表现,所以它应随着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表现形式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表现形式将从要素贡献为主转变为市场贡献为主,这就要求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必须适应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尤其是现代农业技术如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农机等投入品和生产手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为我国13亿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它们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凸现,如物种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等现象随处可见,并且这些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上海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消费者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农业从单一追求数量向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转变。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上海农业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品牌化是必由之路。农业品牌化工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