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海战略——突出竞争重围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市场天地,它由两种海洋组成: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红海”代表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产业界限与竞争规则已被固化,每个企业都试图击败对手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竞争血腥惨烈;而“蓝海”是无人争抢的新市场空间,充满了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后者无疑是所有企业都心驰神往的——“蓝海战略”正成为全球企业转型的一种风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钱·金教授与勒妮·莫博涅教授所著的《蓝海战略》一书,自2005年2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以来,短短半年间已被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是2005年2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W·钱·金与勒妮·莫博涅两位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认为: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彻底摆脱竞争对手。而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使企业陷于血腥的“红海”,将难以创造未来持续的获利性增长。“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跃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  相似文献   

3.
“蓝海战略(”BlueOceanStrategy)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对100多年来,30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研究后而提出的。许多企业对其顶礼膜拜,几乎奉为“企业圣经”。他们认为,市场可分为“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如要赢得明天,是不能靠与对手竞争的,而是要开创“蓝海”——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持续增长之路。换句话说,所谓的“蓝海战略”就是企业从关注并超越竞争对手(摆脱“红海”),转为向买方提供价值飞跃,从而开启巨大潜在需求,重建市场和产业(开创“蓝海”)。与价格战的模式不同,“蓝海”模式不再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而是强调价值创新。面对全球纺织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的发展目标。作为一种管理的新思路,对于大多数身处“红海”中的纺织企业来说,“蓝海战略”是具有借鉴作用的。今年三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举办了“第三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全球重量级纺织专家共同探讨了全球纺织经济相关问题。台湾纺拓会董事长王文渊以“台湾纺织业的蓝海战略”为题发表了演讲。本刊特刊登演讲内容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下半年,中海油中高层领导的案上都摆上了一本新书《蓝海战略》。这本书是年中领导干部会议上总经理傅成玉推荐给大家阅读的。《蓝海战略》讲述的是企业如何摆脱“红海”——已知市场的血腥竞争.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即“蓝海”,而这与中海油几年来进行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不谋而合。由此.就不难体会傅成玉赠书的寓意了。  相似文献   

5.
<正>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必须以长远的发展战略为引领,以顽强的拼搏精神闯过险滩激流,企业方能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蓝海战略"是广为熟知的现代市场竞争思维模式,蓝海与红海相对应,红海指的是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企业进行着同质化竞争,而蓝海是未知的市场空间,等待人们去开辟。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供给侧移向需求侧,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从而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转型之前,昂内斯集团也曾经历过"红海"的竞争拼杀。电力工程市场趋于饱和,一个城市内,就有电力工程公司数十家,为了获得生存和利润,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粗制滥造比比皆是。同时,传统电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整个市场想像成海洋,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所谓的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的企业战略。启动蓝海战略,实现低碳转型,抢占新兴市场,不仅是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发展低碳经济所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蓝海战略》估计是2006年最为畅销的商业宝典,其中提到开创“新蓝海”,摆脱过去简单低级的价格战“红海模式”,不再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以伤己进而伤人、打击对手进而存活自己的方式来寻求发展,而是强调价值创新,通过寻求新的边界业务,进入尚未开拓的市场空间,尚未创造的需求和领域,去发现更宽广的、更有价值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蓝海战略”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海战略的理论精髓是规则再造与价值创新。本文为蓝海战略提供了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框架,指出价值创新的奥秘在于整合运用边际效用递增与边际成本递减两大经济规律,从而实现高效用与低成本的有效结合;规则再造的关键在于将传统市场逻辑下的“价格—需求—供给—价格”机制,改造成非竞争性市场逻辑下的“效用—需求—供给—成本”机制,重新塑造新的供求法则。这正是蓝海战略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9.
避开已经被开发和争夺的"红海",去发现更为广阔、没有竞争的"蓝海"。发现"蓝海",就是发现新领域、新市场、新价值、新思维。"蓝海",就是新财富!——W.钱.金《蓝海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电网企业应该定位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助推器,节能经济的推动者,政府低碳经济的积极合作者如果把整个市场想像成海洋,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所谓的蓝海战略,其实就是  相似文献   

11.
陈伟 《IT经理世界》2009,(18):102-104
当年“做减法”的策略,让万科在专业化方向上领先了竞争对手数年时间;现在的“星巴克战略”,又会给万科带来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呢?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企业首要的任务是创新理念,必须把竞争取胜的目光集中到营销管理与策略重塑上。研究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营销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关系营销、文化理念营销、营销买忠诚等六大理念变革方面,这对于我们企业“入世”营销对策创新是颇有启迪的。一、“关系营销”比产品营销更重要企业“关系营销”是指获得、建立和维系企业在市场经营中诸方关系的行为,是巩固和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合作伙伴、金融与政府部门关系的活动。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关系营销”已受…  相似文献   

13.
《化工管理》2012,(10):104
<正>任何以营利为主的公司几乎都是销售为王。很多企业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红海厮杀,有些则是独辟蹊径,创建了自己的蓝海。要使销售是有成果的,公司都会制定营销计划,美国著名的销售教练在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从业经验中,评议过很多营销计划,大量的销售信息,也看见成百上千的公司要在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市场成就自己。当他从这种经历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存在难以置信量级的可怜营销。当然,Geoffrey James所指的可怜并非营销人员  相似文献   

14.
所谓蓝海也只是相对红海而言的,服装企业盲目开辟童装市场仍存在竞争风险。毕竟,蓝海能够承载的船只也有限度,童装市场也会受到供求平衡的制约。服装品牌必须仔细分析当前火热的市场,冷静看待火爆背后隐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施工企业“十五”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回顾“九五”,规划“十五”,特别是研究制定“十五”企业发展战略,迈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步,是实现企业在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课题。就施工企业而言,笔者认为,“十五”期间应重点研究制定以下战略。 一、市场开发战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广大施工企业虽已深切地体会到优胜劣汰的残酷性,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以及市  相似文献   

16.
平煤集团在煤炭营销工作中 ,通过有效实施“重点大户”营销策略 ,对用户进行分层次营销管理 ,整合营销资源 ,取得了企业与用户共同成长的“双赢”效果 ,为实现平煤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一、“重点大户”营销策略的内涵1 “重点大户”营销策略是指在煤炭企业的目标市场中 ,以重点行业用户为基础 ,按照用户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标准 ,经过系统分析 ,优化论证 ,细分市场 ,选择生产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用户作为目标市场 ,加以重点发展和培育 ,制定专项的保护性、长远性营销措施 ,进而整合营销资源 ,取得市场结构、用户结构优…  相似文献   

17.
“蓝海战略”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竞争思路。它源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和美国人勒妮.莫博涅。  相似文献   

18.
蓝海战略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竞争战略,致力于开辟新市场和新需求以避免竞争的新兴战略.我国经济型酒店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正是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战略的结果.本文在运用四步分析法,对莫泰酒店和如家快捷酒店等20家经济型酒店蓝海战略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分层聚类的方法,得出整个行业蓝海战略的本质特征,描绘出区别于传统酒店业的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战略布局,并指出经济型酒店只有把握住了这些最本质的战略特征,才能在越演越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技术标准战略的构建策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被设为法定技术标准的技术方案,技术性能未必是最优的。因此,在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构建技术标准战略,通过先期获得广泛应用,以市场手段获得法定标准的地位,构建竞争壁垒,营造持续竞争优势。本文认为,企业只有实施以技术结盟、技术开放、合力创新的策略,建立在下一代技术上的优势,才能获得和巩固法定技术标准地位,进而在新兴市场上,以先发优势建立在更大地域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74,自引:12,他引:62  
本文在综合产业分析理论与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动态架构,即“产业景气-战略群组-核心能力”这样一个一般分析范式。同时刻画了企业所处的“竞争优势空间”,分析了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如何根据这一范式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