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控制股东利润操纵的动机及其监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浩萍 《财经研究》2005,31(2):76-87
文章通过建立了带有融资资格约束的利益最大化模型,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利润操纵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某种特殊情况除外,控制股东总是存在着对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操纵的方向和幅度受到上市公司真实的盈利水平、融资资格收益要求、控制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控制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以及法律监管环境的影响.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利润操纵的发现和处罚机制以及关联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对这一行为发挥的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键是通过法律监管,而在介业从传统的“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中,此时,共同治理逻辑与股东之上主义逻辑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服务,而不仅仅只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是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缔结的“契约网”,各利益相关者或在公司中投入物质资本或投入人力资本,目的是获取单个产权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而作为每一利益相关者,又具有自利的本性,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会非常关心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在此过程中,每一利益相关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会有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但也有监督会计信息的动机,如何将每一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转化为监督会计信息的动机,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生态。本文着重对利益相关者的会计操纵行为和会计监督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依次分析我国政府行为、市场化进程和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对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私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保护私有产权向政府寻租,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资源转移等多重动机选择集团化、股权集中的终极控制权安排;国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变革制度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治理压力也会选择股权集中的金字塔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所形成的重筹资和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特征也使终极控制股东的上述动机通过上市公司更加容易实现.所以,特定终极控制权配置结构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终极控制股东利益模式相互强化,治理大股东控制和利益侵占则需要多种制度因素的协同变革.  相似文献   

4.
苏勇  张军 《经济纵横》2012,(5):106-109
本文根据中国A股市场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多元化经营背后的动机为切入点,对中国家族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时,家族大股东通过金字塔持股等方式实现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使其有动机也有机会通过多元化经营侵占少数股东的利益;虽然多元化经营对建立内部要素市场从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影响,但家族大股东侵占产生的代理成本大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公司管理者股票期权的实施过程中,接受股票期权的管理者存在利用对有关信息的操纵来影响公司普通股票价格的动机、机会和能力,其目的是在股票期权赠予前后通过对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控制来影响股票期权执行价格的确定和期权执行价格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管理者对公司股票价格相关信息的控制主要包括对消息传递时间、股票期权赠予时间控制两方面。管理者股票期权对公司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表现为在期权赠予之前股票市场价格的下跌和在期权赠予后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6.
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大股东的寻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刘璐  董丁 《经济论坛》2004,(11):76-77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企业内部有关利益主体之间采取管理收益行为的动机,主要是企业经理层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对企业所有者采取的管理收益行为。现代契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以一系列自由契约形成的,其中股东与经理人员签订的报酬契约是最重要的契约之一。根据威廉姆森的行为性假定,人都是契约人,股东和经理人员都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由于股东和经理人员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在报酬契约的执行过程中,经理人员会对收益产生管理控制的动机,以谋取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上可以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现代公司理财三大核心内容之一,一直是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关注与分歧的焦点之所在.公司股利政策反映了公司、股东、债权人、公司管理者等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于公司来说,既需要收益留存、增加积累、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其未来资金筹集提供来源.相对于债权人而言,需要公司将收益留存、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满足其本金偿还的需要.相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股利支出越少,可供管理者支配的闲置现金流量相对越多,实现其个人利益支出的机会越大,公司管理者需要操纵股利分配政策,满足其业绩评价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需要.本文选取上海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探讨.文章通过了解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现状,结合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确定了该公司现阶段应该采取的股利政策,从而对公司的股利政策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钱赛星  陈漭 《经济论坛》2007,(3):122-124
一、上市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 (一)上市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 资本市场公司上市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由此衍生出公司治理框架下双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其一是股东与经理的代理问题,表现为管理机会主义,即管理者在企业利益的幌子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二是控股股东与搭便车的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一股一票”的制度使控股股东有机会全面控制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或者任命公司的最高管理团队。在参与决策和对管理层的监管过程中,控股股东可以获取大量的公司内部信息,当控股股东与其委任的或者聘用的高级管理层合谋就可以借用这些内幕信息牟取收益,为此不惜牺牲中小投资者,乃至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相关利益者理论评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认为,现代公司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要对作为委托人的股东负有信托责任,即管理者的行为要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股东利益优于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受到相关利益者理论的挑战。相关利益者理论主张,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利益平等的相关利益者所组成,股东只是其中的一员,管理者不仅仅要为股东、还要对公司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三种再融资方式下两类股东收益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再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介入二者之间的可转换债融资。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配股、增发及留存收益。多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再融资集中于配股、增发和可转债三种方式。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经理层利益并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本文通过研究三种再融资方式的收益率水平,揭示三种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原因,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二、再融资方式的选择理论上,再融资方式的选择遵循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现实情况是,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到各利益主体的干预,选择结果最终反映实际控制人的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认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利不对等,在监督上市公司时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以及大股东具有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和可能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发生;然后阐明两者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有效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小股东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不匹配,近几年大小股东权益冲突案件频繁发生。而小股东的利益往往被大股东所侵吞。作为大小股东之间的权益过渡者——高层管理者,经常被指责受大股东控制而不断侵害小股东权益。那么,在高层管理者形象不断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他们应该怎样去协调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将从高层管理者怎样保护小股东的权益的观点来阐释如何解决高层管理者现今被指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公司治理领域关于大股东控制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大股东控制存在的普遍性、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模式、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隧道效应,以及投资者保护问题等。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对主要发现和结论进行了总结和评论。文献研究表明,股权集中的内在机制在于大股东有动力和机会增加所有股东都可以获得的共享收益,而且大股东可以通过消耗公司资源来获得小股东无法分享的控制权隐性收益,并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高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隧道行为,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各国公司股权结构的普遍特征已是高度集中或相对集中。股权集中下呈现的股东异质性特征导致了小股东和控制股东间、全体股东与管理层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文章借用拉丰激励理论中的2×2模型,分析了在双重委托代理情形下,作为委托人的控股股东和小股东资产的数量特征和侵占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体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如果所有委托人有充分的资产保障代理人收益的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优契约依然可以实施;然而在小股东与控制股东之间,用于小股东资产在数量上的局限,导致代理人不能收到足够多的控制权收益以补偿他所付出的控制权成本,因而将以侵占方式行使内部控制权攫取大量的超额控制权收益,导致小股东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8.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可能是双向的:掏空或者援助。文章回顾并发展了西方的文献,对这种利益输送的双向性及其转换进行了模型化表述。文章认为:当控股股东难以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其产权收益的时候,除了现金股利分红,掏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当控股股东可以低成本进行股权转让时,控股股东就需要在股权转让收益与掏空收益之间进行抉择,甚至援助上市公司以提高股权转让价格。文章的结论对于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具有正向意义:放松对控股股东产权收益实现方式的管制(或者降低其交易费用),将会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公司的股利决策事关股东的收益,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同时投资效率决定着资本的有限配置程度.公司的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公司的发展与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密切相关,股东决策与投资效率也密不可分.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的研究现状,并就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低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润操纵又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在不违反公允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采取会计方法选择等途径为企业获取局部利益,本文详细探讨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手段及动机,对于遏制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净化投资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