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现有的制度、技术和市场等约束条件下,公司与农户缔结联盟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公司与农户基于各自拥有要素的禀赋优势,在农业产业链上既分工又合作,可以获取任何一方单独经营所不能获得的合作剩余。为了保证双方的合作成功,任何一方都需为联盟生产投入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合作产生的剩余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分配并不是一件易事,其原因不仅在于双方的投入与谈判能力不对等,还在于经营环境复杂和双方合作期望变化带来的交易情境易变。这就需要借助精妙的制度装置化解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案例表明:温氏与农户依赖对方的优势资源合作经营取得巨大成功,农户垫付的保证金具有追加的专用性投资性质,流程价格结算解决了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温氏通过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重整合扮演了价值发现、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的三重角色。  相似文献   

2.
土地剩余控制权的错配扭曲了农户的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和土地流转投资,降低了非农就业稳定性,成为农户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藩篱。为了探讨土地确权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农户调查数据,评估土地确权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土地确权将土地剩余控制权配置给农户,保障了农户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权益,从而增加了农户的经营性收入;保障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投资权益,增加了转出户的租金收入和转入户的经营性收入;显著提升了农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增加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将土地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一方农户是更有效率的,要充分释放土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建立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系合约与农产品供给质量安全:数理模型及其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而且生产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显得比较突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属于一种典型的关系合约。本文把关系合约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业链治理研究中,定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中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租金和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专用性投资不同涵义,分析了专用性投资与帖现因子对交易双方在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与关系租金、帖现因子呈正相关关系;而合作双方因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而做出的专用性投资强度可以提高各自对合约的可自执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不完全合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是资产专用性很强的投资,且农产品有不同程度的易损性,在不完全合约条件下会产生敲竹杠问题,这种敲竹杠会影响农业志用性资产的投入,农户支配型可以克服买方敲竹杠问题,并在生产资产高度专用性,产品高度易损性的领域发挥优势;加工者支配型可以克服卖方敲竹杠问题,并在加工资产高度专用性,生产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产品易损性不大的领域发挥作用,各自支配型通过各自资产专用性的相互抵消而农业剩余的分割较为公平,因而能促进各自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农户专用性投资引发"反套牢之谜"的发生机制,并从外部选择角度出发,揭示了农户因专用性投资被"套牢"转变为凭借专用性投资实现"反套牢"的发生条件,最后利用江苏省11市1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335户规模化契约养鸡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部选择的增加,农户由因专用性投资被套牢转变为凭借专用性投资实现反套牢,当外部选择并非提供"公司+农户"契约的竞争性企业时,专用性投资对农户违约行为影响由负到正的转变还依赖于农户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剖析社会资本内部控制权动态转移问题,将公平关切偏好纳入水利工程PPP项目控制权转移过程中,采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和仿真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参与主体的资源和权力分配博弈。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公平关切度有助于提升社会资本间的合作;公平关切视角下,双方选择积极合作的概率与控制权转移比例负相关,与额外管理成本、剩余价值分享、惩罚力度正相关,与专业公司的积极合作成本不相关;专业公司倾向于通过提高更能带来直观公平感知的剩余价值分享来促进控制权的转移,对于投资者,只有当专业公司的努力水平和潜在收益达到了投资方预期,才有可能出让部分控制权激励专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治理:交易成本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成特殊的利益共同体,两者间的交易具有主体地位不对等、合约执行不确定、投资形成的资产具有专用性等特征,交易双方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导致订单履约率低.正式合约对保证交易的正式性、降低交易风险和促进交易的长期性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合约的不完全使得合约执行成本高昂,基于正式合约的利益联结机制并不能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信任、互惠、有效沟通、声誉机制和赋予合同执行的灵活性等关系治理方式能够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促进长期合作,提高履约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转变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组织层面的制度激励关系。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省的土地整治政策及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当土地整治项目"控制权"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部门,"晋升偏好"由经济需求向民生需求转变,土地整治模式综合度较高,公共品供给激励较强。土地整治模式的转变由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相关的控制权分配和晋升偏好的变化驱动。研究结论:地方"控制权"分配和中央"晋升偏好"的双重转变对公共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以及有更高的自主性并利于解决资金限制。  相似文献   

9.
生产控制权的让渡与否是农业合作社民主管理的体现形式,其让渡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本文利用赣南柑橘主产区农业合作社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合作社生产控制权让渡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合作社生产控制权的让渡程度平均为40%,但各合作社之间差异较大。合作社物质资产专用性越强,生产控制权让渡程度越高;社员对合作社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越高,生产控制权让渡程度越高;果品质量要求越高,生产控制权让渡程度越高;股权的中度越高,生产控制权让渡程度越高;不同的组建模式对生产控制权的让渡有显著影响;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对生产控制权的让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交易方式的角度,通过对糖料加工企业和原料采购市场结构的分析,探讨制糖企业与农户上下游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对整个产业链竞争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糖料划区收购使得糖厂具有地域垄断特征,农户在交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采用的订单糖料生产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协调了两者的关系。但由于订单合约的不完全性,双方市场风险依然很高,都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在交易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制糖企业不会实行一体化形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李祎  王保乾 《水利经济》2017,35(3):19-21
PPP项目中政府部门通过最低收益担保为私人部门承担了大部分收益风险,因此公共部门在超额收益分配中占有强势地位。在考虑公私双方谈判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构建PPP项目超额收益分配讨价还价模型,模拟真实的PPP超额收益谈判过程,为合理有效地分配PPP项目超额收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并通过模型结果分析得出影响PPP超额收益分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PPP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投融资模式,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可以充分调动社会闲置资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谋求社会公众福利的最大化。[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政策性文件,结合农业项目自身公益性强、投资回报慢、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分析阐释了在农业项目中运用PPP模式的困境及对策。[结果]农业项目运用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不足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能够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用于公共服务与产品的供给,同时为私人部门提供一定的投资回报,是一种高效的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的模式。[结论]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PPP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制度、服务理念不够完善,导致现有农业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对此,该文从制度安排、体系完善、融资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农业PPP项目早日走上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水环境污染及治理投资现状,得出PPP模式将在填补绿色城镇化所需资金缺口、推动社会投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总结PPP模式在水环境治理投资领域的新发展及具体应用,指出水环境治理投资PPP项目实践中存在各地管理水平不一、民营环保企业参与度低、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及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提出政府应规范水环境保护PPP项目采购标准,成立专门的PPP管理中心;合理设置社会资本进入门槛,科学构建项目交易制度;建立动态调整的收费定价及政府补贴机制;完善PPP法律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状况及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梳理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的基本状况,为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战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海外耕地投资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保障粮食安全及获得丰厚利润;政府是海外耕地投资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政府与政府、私有部门与政府或私有部门与私有部门的模式参与直接投资;投资者以购买、租赁或优惠经营的方式获取耕地。研究结论:当前的海外耕地投资存在投资项目缺乏透明度、土地产权存在争议及合同履行难以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我国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此类项目投资大、系统性强,因此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尤为重要。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在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利用文献统计识别此类项目的共担风险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分析风险分担现状,基于博弈论思想探讨次优分配的致因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实践中存在风险次优分配现象,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偏低;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两项风险最为重要但风险分配却极不合理;双方谈判地位与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导致次优分配,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之间同时存在利益冲突与合作关系,而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双方在利益冲突下的非合作博弈。提出了优化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的风险分担结构及明确风险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水利工程PPP项目供给量,在分析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博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非对称信息委托代理模型水利工程PPP项目供给激励机制,并求解得出最优供给量、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最大效用,提出提高私营机构努力水平、降低私营机构成本和私营机构风险规避程度等建议,为水利工程PPP项目的供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治理理论,分析农村水利PPP项目网络治理特征,并对其风险加以识别和分类,提出按有效控制、权责对等、风险限额、成本最低的原则在网络主体间进行合理分配的方法,建立由初步分配、全面分配、后续跟踪和再分配3个阶段构成的多方共赢的风险分配框架,明确风险分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雷震  郝方 《水利经济》2017,35(6):33-37
PPP水利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及风险高的特点,借鉴模糊数学思想,构建模糊决策条件下的PPP水利项目期权价值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分阶段实施的项目模糊期权价值和模糊决策条件下项目整体价值的变动情况。结合实例分析,找出模糊期权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强调PPP水利项目实施中应注重现金流价值管理。结果有助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全面了解项目价值,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并合理应对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x of private investment into crop research, which has accompanie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biotechnology, suggests high rates of return. Howeve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anola research sector shows a decline in the total net return to research during a period of increased investment, indicating that net marginal returns to research have been negative. The indication of immiseriz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PRs and public incentives has driven the quantity of research beyond the socially optimal level.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供水工程PPP项目合理的特许经营期,在传统净现值法的基础上,提出实物期权,将政府给予的担保价值进行量化,建立基于实物期权的特许经营期决策模型。通过实例,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考虑实物期权后私人投资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预期收益,使特许经营期的确定更为合理,同时为政府部门与私人投资者就特许经营期谈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