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田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当前在一些人多地少的乡村,田土纠纷突出,矛盾日益激化,甚至引起群众性械斗,上访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这类矛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多年调处田土纠纷,从实践中总结得知,其成因主要是:一、上地管理体制的多变造成权属不清。解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经历了“土改”、“农业合作化”。“四固定”、“人民公社”、“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现行的“农村田土延包责任制”等各…  相似文献   

2.
李世璠  罗鹏 《发展》2012,(1):50-52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的努力。其中部分社会矛盾以诉讼案件、涉诉信访等形式进入基层法院。为有效化解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层法院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矛盾化解能力,以调解为核心构建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以缓解、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
王安顺 《科学决策》2008,(12):11-12
一、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政法机关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化解社会矛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矛盾化解不了,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农村社会生活的主体。文章基于农民社会心理的微观层面,分析农民社会心理如何对农村社会冲突产生重要的影响,探讨这种影响形成的内在机制。提出化解农村社会冲突中应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创新化解冲突的方法,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村文书工作,是农村“两委会”与农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工作岗位之一。杨陵区从2005年9月开始,试行村文书由驻村乡(镇)干部代理办法,现已在全区4个乡(镇)、71个村委会全面推广,为改进农村工作和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农民市民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农民市民化不仅是职业身份的(非农化)转变和居住空间的(城市化)转移,更是农民社会文化属性的(市民化)转变过程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结构化)重构过程。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将对我国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产生积极影响和重大作用。目前城市郊区农民市民化尚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户籍、土地产权等制度环境、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就业政策的歧视、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收入预期以及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因素,都严重影响阻碍着城郊农民市民化进程。因此,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应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为重点,扩大征地农民的充分就业;应加快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应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快撤村建居和社区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和统一协调处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变迂和农民角色转型;应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制,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环境,加快城市化发展,以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市民化。杭州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郊农民市民化制度的改革创新,率先形成杭州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根据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部署,1月至4月,省政协副丰席郑小燕率礼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就“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赴九江、赣州、上饶、吉安、抚州5个设区市、10个县(市)、20个乡(镇)和30个村(礼区)开展调研。听取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情况介绍,召开了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社区)负责人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50余次,走访了村(居)民家庭,并赴四川省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农村社会形势发生重要转变,紧张和冲突明显缓和,农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显著增加。根本原因是中央惠及农民的系列新政促进了农村稳定。在维持稳定的过程中,乡镇政府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冲突化解者,另一方面也是冲突制造者。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的关键,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抑制其冲突制造者作用,发扬其冲突化解者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紧扣"创新社会管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这个主题,以详实的材料论述了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实践提出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想致富,愁稍路,怕增负,盼服务”,这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新余市农民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5个多月来,新余市、县(区)、乡(镇)党政组织带领农村干部,急农民所盼,干农民所需,立足发展做文章,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15023条意见——条条见民心学教活动一开始,县(区)、乡(镇)党委政府为了摸准群众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搞好对照检查和整改,先后召开农民座谈会1800多次,走访农户92334户,印发调查问卷99565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果,全市农民群众提出的意见(经梳理)达1…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形势伴随着新旧矛盾的冲击与碰撞,愈发变得错综复杂,农民上访行为也随之呈现明显差异化。总体来说,农民上访的行动逻辑与基层政府的应对逻辑呈现为: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和利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上访农民与基层政府如此"互动"的原因在于:乡村治权弱化、农民利益诉求相对剥夺诱发、利益表达渠道阻滞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基于此,化解上访农民与基层政府博弈"互动"的举措为:发展农村经济,利用政策扶持承接产业转移,借助财政杠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激活造血功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通过改善干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变堵为疏,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推进信访体制改革,建立信访过滤机制、排查机制和预警机制,将矛盾解决在萌生状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明确提出“千方百计地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的核心,它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和落脚点,而且是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素,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农村购买力、开拓农村市场、化解各种矛盾的前提。所以,农民收入的状况如何,影响农民收入的原因何在,实施农民增收途径和工作着力点在哪里等问题,已成为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农…  相似文献   

13.
孟芳 《乡镇经济》2008,24(11):67-70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两级分化的重要“平衡器”,其出发点是为了化解人们在生活中的矛盾和风险。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完善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是有效保障农民社会权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1.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农村集体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劳动致富之路。为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富裕农村自发地搞起农民养老保险体制。如给老年农民发放养老补助金等;有些地方对农村干部或乡镇企业职工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从1987年到1989年。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190多个县(市、区、旗)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800多个乡、8000多个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参加人数达90多万人。积累资金4100多万元。并且有20多万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  相似文献   

15.
吴兰军 《发展》2002,(7):43-46
2002年6月10日,甘肃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平凉召开,甘肃省副省长吴碧莲、省长助理米建国、14个地、州、市及试点县的负责同志分5路深入泾川县飞云、黄家铺、丰台、城关和王村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现场观摩等方式,广泛了解税费改革中试点工作的情况、经验和农民的反映。事实证明,农村税费改革确实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农民…  相似文献   

16.
王先民 《发展》2008,(2):49-5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贫困,是甘肃省宕昌县的现状;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宕昌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截至2006年底,宕昌仍有25个扶贫乡(镇)、326个扶贫重点村,分别占全县总乡(镇)、村的100%和97.6%,还有14.14万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6万人,低收入人口8.14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贫困人口比重居全省、全市之首。这一部分人解决不了脱贫问题,实现不了小康,全县28万农民就无法实现小康;28万农民实现不了小康,全县就不能建成小康社会,也就会严重拖全市、全省的后腿,影响全省、全市的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7.
府谷县先进文化引领和谐农村建设的实践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从中能让我们领悟到: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农村的有效载体,只有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确立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社会和谐现状的评价标准,从而有效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和冲突.组织农民开展好各项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四川省南江县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全县共化解乡村不良债务1500多万元,占全县乡村净负债总额的60%以上,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主要做法是: 一、清收历欠,偿还债务。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分区镇组建了乡村财务清理工作组。为确保清欠取得实效,县上采取区与区交叉清乡镇,乡与乡交叉清村社的办法,重点对1995年以来全县农村集体债权债务及内部往来、集体经济收支、乡村财务收支、农民负担及群…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集体由原来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大队变为村民自治单位。但是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却出现了关于村集体财务纠纷、村集体干部滥用权力等现象,影响了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各地基层政府在探索农村治理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对农村财务等的“三代管”制度。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三代管”制度的出现不仅是国家寻求新的治理技术的一种努力,它还是重构乡(国家力量)村(农村社会)关系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张世福 《发展》2008,(3):41-42
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看重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办事情的惯用标准,对那些费时、费力而短期内难见直接经济效益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则持回避、被动、冷漠的态度;有些乡(镇)、村的领导借口抓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个别乡(镇)、村的领导把法制宣传教育和“减负”对立起来,认为组织农民学法、要求农民购买法制宣传教育教材是增加农民负担,忽视了法制宣传教育对依法治村、依法“减负”、提高广大农民法律素质的重要作用,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工作中的被动应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