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姜倩 《山西农经》2020,(8):51-5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关系到其经营绩效和存活能力,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分析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4种运行模式,即“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合作社+大户+散户”模式、“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模式,以期为促进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物产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社会基础和资源禀赋。截至2022年底,高淳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0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25家、市级41家。高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多主体联合发展模式。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455名,注册的“和睦涧”商标是南京市著名商标,“和睦涧”牌大米获“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形成机理在于,以"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为代表的订单农业模式同时沿着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个方向演进,从而初步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混合一体化发展模式。本文从契约性质、资产专用性和成员异质性三个维度对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制度特征进行剖析。公司领办型合作社将成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趋势,但该模式作为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形态,具有不稳定性,应加强政策导向,使其朝着具有经济实体功能、基于劳动合作的独立性合作社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21)的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乡贤助力对农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对参与合作社与未参与合作社农户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的分析。具体来说,“是否愿意创业”与“预期乡贤助力后是否愿意创业”分别用以评估分析横向现实农户创业意愿和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结果表明:乡贤助力对横向现实农户创业意愿与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提升,但不同组别的结论具有差异性。横向现实农户创业意愿方面,乡贤助力对参与合作社农户的创业意愿提升更大;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方面,乡贤助力对参与合作社农户的创业意愿的影响几近于无。由此反思,未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创业可持续性以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应正确引导未参与合作社农户,使其切实感受合作社的积极作用,而如何破解参与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困境以及提升其纵向预期农户创业意愿,是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普遍而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45个样本农户对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价和加入合作社后的感知变化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农户的视角对合作社发挥管理、服务、示范作用予以评价和肯定,也从中发现合作社在生产供给服务、产品深度经营、管理职能等方面不能有效满足农户需求,并依此提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进一步了解闵行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国家统计局闵行调查队于2018年5月至6月在区内5个镇抽选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一、被调研合作社基本情况被调研的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包含3家闵行区级示范合作社,成立时间为1-12年不等,其中12家成立时间为6-9年。从经营方式看,12家为"合作社独立经营",7家为"家庭农场+合作社",1家为"公司+合作社+农户"。从经营规模看,有11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渠道权力角度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增强农户流通渠道影响力的作用。基于在海南省8个市县调研取得的701份问卷数据,对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增大农户影响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的实际作用有限;虽然合作社能增加农户收入、提高议价能力、提高销售现代化特征等,但也制约了农户分级处理农产品、获取信息能力地提升;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往往更依赖于固定的收购方。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户实行多样化补贴,合作社实行少品种专营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政府和合作社应当联合采取措施提升农户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其创业的绿色转型推动城乡绿色供应链的建构,在满足城市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基础上建立城乡双赢关系。本文提出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绿色转型,即通过专业合作社构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运用绿色供应链的思想,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绿色转型,构建完善的城乡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实现返乡农民工的绿色创业。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微观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探究人力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经济资本禀赋和自然资本禀赋对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愿及方式的影响。方法 文章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禀赋各变量对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愿的影响,运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农户禀赋各变量对“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和“农户+合作社+公司”3种融入方式影响。结果 缺乏经营经验、农业收入高、不能筹资、耕地面积小的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较低。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学习能力强、耕地面积大的农户更倾向以“农户+合作社”方式融入供应链。学习能力差、家庭人口少、家里有村干的农户选择以“农户+公司”方式融入供应链的可能性较大。有经营经验、培训经历、亲戚数量少、家庭收入高、农业收入低、能筹资的农户更倾向以“农户+合作社+公司”方式融入供应链。交通便利及靠近乡村旅游地区的农户对所有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方式均不感兴趣。结论 要破除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禀赋障碍,科学引导农户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农产品供应链,重视条件适宜地区农户进行农产品直销的优势和意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返乡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创业特征和创业感知三个维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其次从创业行动困境、创业绩效困境和创业升级困境三个维度考察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面临的困境;最后从创业环境、创业保障、创业培训和创业融资四个视角提出政策建议,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效率,让返乡农民工共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辽北地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合作社满意度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资料费用、合作社管理民主因素影响显著,缺乏好“带头人”和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因素影响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12.
积累了一定资本和能力的劳动力选择返乡创业,将为促进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历史机遇。本文基于非平衡增长理论,在理论分析和数理推演的基础上,利用2008-2020年1921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劳动力返乡创业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推动了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劳务输出大省,这一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采取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排除溢出效应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从作用路径看,劳动力返乡创业不仅能在“供给端”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还可在“需求端”通过拉动消费需求倒逼产业结构升级;随着财政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返乡创业更容易发挥出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健全返乡创业扶持体系,坚持以消费和创新驱动为重点,探索财政与金融高度协同的体制机制,凝聚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正>短短几年时间,入社农户由十几户发展到153户,种植面积由1100多亩发展到2680亩、辐射面积8000多亩,各种插秧机、收割机、稻谷烘干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拥有年产2500吨的稻谷加工流水线、日产60吨的大米加工厂、贮粮2000多吨的仓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新康乡的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日新月盛。返乡创业催生合作经营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的源头还得从理事长袁虎返乡创业说起。2008年,23岁的袁虎辞去了年薪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立足当地优势和主导产业,以农民为主体,由农民自己做主,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有些不清,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与解放初期“合作社”的区别问题。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解放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根本不同。主要表现在资产的所有权问题:解放初期的合作社,农户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入社后,形成为无名无姓的共同公有的所谓集体所有制,农户对入社的资…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部分之一。广东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逐步发展,有力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技术能力等。当前该地区主要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企业领办合作社、农户结合企业组建合作社与农民自主创办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制度和措施各不相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施、参与企业化管理出现名不符实、收益分配影响合作动力、协同运营能力有所欠缺等。为促使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摆脱企业化管理的多重现实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巧练内功谋发展、善借外力促提升、精于标准助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多个场域,要齐心协力优化企业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营管理》2023,(10):9-10
<正>近两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造性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社”联动发展,催生“1+1> 2”的叠加效应,探索形成“1+1+N”发展模式,即村党组织领办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商贸超市、电商平台、投资平台、家庭农场、乡贤能人等,有力促进了强村与富民同频共振。2022年,全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占比同比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民对合作社的参与度并不高。本文基于对新疆31个县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认为认知是现阶段影响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对合作社没有认知的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就比较低,而对于已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由于不清楚合作社的基本理念、知识等,缺乏合作意识。因此,如何提高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对现阶段合作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降低农户独自经营的生产成本和面临的风险,又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但是目前我国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较低。通过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该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加大宣传,增强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知;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转变追求数量目标,集中力量重点支持规范合作社做强做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上联市场下通农民的纽带作用,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拓展思路,活化方式,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推进合作社建设。目前,全县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总数达到886个,同比增加396个,增长81%。其中种植合作社565个,养殖合作社27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45个。入社农户1.4万户,较去年增加9080户,增长220%;辐射带动农户3.1万户,较去年增长8000户,增长34.8%。2014年合作社实现纯收入2.7亿元,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他们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主要采取了"四抓"措施,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规模数量和标准质量上"双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烟草业生产方式转变,适应生态保护的要求,传统烟区纷纷尝试建设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在运行模式上,目前主要有“烟草公司+农户”、“有限责任公司+农户”和“合作社+农户”模式,但这三种模式未能较好的兼顾各方利益.“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科研机构支持”的“五位一体”运行模式或能很好地推动园区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发展,达到提升烟叶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烟农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