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不考虑语言的文化,翻译就无从谈起。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英汉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哲学和思维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指出中西差异本质是文化差异,因此翻译之难就在于跨越文化的障碍,翻译思维最重要的是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翻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生活在中西两种迥异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词汇表现及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翻译时由于缺乏对另一方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会出现错译或误译。而一般情况下,能否考虑到语言的文化因素决定了翻译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树立文化意识,注重翻译中的文化背景的介绍与对比。  相似文献   

3.
由于不同文化的渊源、思维方式、信仰、价值观造成中西文化词汇冲突、语义冲突、文化负载词语词义冲 突等翻译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直译、变通法和意译三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化及语言的共性奠定了语言互译的可能性的基础,迄今为止人类文化的相互交流也证明了语言是可以翻译的,这是翻译的前提。但我们不能否认,文化和语言的个性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给翻译造成障碍和局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为语料,从语言、文化、思维与翻译关系的视角,研究一部作品中相同词语的不同翻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译者如何根据语境从不同的侧面理解词语的蕴涵,挖掘其深层意义,再现于目的语。这一对比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外文化差异,以期对翻译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项涉及语言、文化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再创造”活动。同时,由于翻译涉及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因此对译者来说,翻译又是一种复杂的双向思维活动。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含义、保证译文的通顺流畅和修辞效果.译者不应只是被动的“隐形人”,而应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转换视点,不断创造佳作。文章主要阐述了翻译中视点转换常用的方式和在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宣翻译中词汇的文化空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宣翻译中由于文化空缺造成大量的翻译障碍。可根据具体语境采用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以确保外宣翻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翻译观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作为现代主体艺术之一的影视作品的翻译也应注重文化内容的翻译。从文化翻译观的内涵入手,将文化翻译观与影视翻译联系起来.才能提高影视翻译语言的特色,体现我国文化因素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本文从生存环境、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在处理文化差异中要采取“异中求同”的原则,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使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等值,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文化对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当然,也有相当严重的消极作用。这些都与翻译—人类这一特有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活动分不开。第一,翻译活动传播了进步思想,这是它的先进性;第二,在经济、文化建设中,不计其数的人参与了翻译活动,这是它的广泛性;第三,翻译受制于意识形态,对外国文学艺术资源做出无可奈何的取舍,这是它的局限性;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翻译活动无法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是它的滞后性。不应当再把翻译活动仅仅视为某位翻译家或者某个人的个体行为,而应当把它放在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英文化因其产生背景不一样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两种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英汉习语承载了中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这也决定了英汉习语翻译必然要与此吻合。从中英文化差异视角来探析英汉习语翻译中常运用的策略及其能力训练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前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西方民主与宪政思想等文化共同构成,这些文化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存在与传统文化的割裂、与西方文化的隔阂、经济至上的盛行、科技主义的泛滥、政治制度改革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加强民主、提倡法制,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提倡人本精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经济稳步发展;探求规律、追求真理,发展科学技术;消除差别、稳步推进,促进制度改革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向外国旅游者介绍中国的旅游景观,同时还起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译者首先必须具备文化差异意识,在翻译实践中要努力创建相似的文化建构,要顾及原语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要寻求文本的文化层面的对等,要努力消除文化干预和文化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原语文化和目的与语文化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习语中文化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进不同化间的理解及交流,丰富本族化,针对不同习语的语言现象的差异,拟用“借词”、“加注”等方法探讨翻译过程中化意象的“取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发展过程中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使深受中西方文化影响的汉英语言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和这样那样的差别,而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既是人类情绪和感受的体现,又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信息,因而必然存在着共性和异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汉英颜色词的过程中应该深刻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掌握颜色词本身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信息,从而做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口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地域、社会、语言等环境不同,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历史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可能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口译者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功底,更要熟知双方的文化背景,真正让口译成为文化传播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翻译不仅涉及到源语与译语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更关系到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众多的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为翻译平添了不少难度。文章基于文化及文化对比视角,对《红楼梦》两种译本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探究与评介,以期对汉语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探索了中国本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点与难点。强调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宗旨首先是要保证本土文化对外交流渠道的畅通,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论证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以文化间性主义为理论依据,抓住契机,讲究方法,巧妙传达本土文化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顾全共性与个性两个层面的客观实际,拥有更深更广的文化交际的可能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悼亡诗虽然由于文化语境而存在差异,但是二者都是用哀伤的调子唱出的赞美诗.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型的,而西方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多纯洁貌美.这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古代文化是道德文化,男性往往追求社会价值,家庭只能退居其次.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牺牲者,只有当她死亡时,男性才能体会其重要性,于是悼亡诗成为彰显妻子美德的颂歌.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的抽象性和分析性、个体本位的人本主义特性使西方人崇尚理性和自由,注重表现自我情感,女性被看成独立的个体,此外爱美的传统使妇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在西方西方悼亡诗中,女性是爱和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20.
在对休闲概念的中外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发现休闲文化除了是一种个体的行为以外,还受到经济、文化、地理、艺术、种族、宗教、历史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各地的休闲文化各异。道金斯提出的文化基因理论有3个特性:一是遗传性,二是变异性,三是选择性;利用该理论进行剖析休闲文化,认为首先中外地域文化对休闲文化的传承不同而导致各异,其次是社会演进方式不同导致休闲文化发展模式不一致,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休闲文化的传播;最后以奥运文化的起源和传播作为着眼点,运用文化基因理论对奥运的起源和传播进行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