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大力修建地铁以缓解交通压力。地铁施工技术有多种,现阶段主要运用的包括暗挖法、明挖法和盾构法。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暗挖法在地铁施工中的运用,希望对今后有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基坑通常因规模大、近接建构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高,而成为地铁车站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环节。如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使其对施工工法及技术进行优化和指导,降低地铁车站建设时带来的风险,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用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CRITIC)法,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依托在建地铁车站基坑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周边环境与支护不足成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的主要风险来源;对于狭长型的地铁车站基坑来说,端头井处较易发生危险。通过使用CRITIC-TOPSIS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可有效分析基坑开挖中的风险因素并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大小排序,针对具体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小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3.
福州地铁2号线洪湾站在不具备盾构施工的条件下,采取门洞支架体系替代了传统的满堂支架体系,成功解决了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与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空间交叉问题,不仅满足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期的要求,同时预留门洞也能满足区间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要求,实现了车站主体结构与盾构隧道同步施工,达到了缩短土建施工总体工期的目标,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省了施工成本,可以为类似地铁施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据悉,深圳市罗湖区将于今年建设改造35个交通项目。目前,深圳北客技站及配套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地铁3号线罗湖段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地铁2号、5号线7个车站已启动拆迁和交通疏解工程。今年涉及罗湖区交通建设改造的项目有35个,其中有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与快速道路、新、改建市政道路、道路路面修缮和微循环道路及人行过街系统。轨道交通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一些大中小城市相继建设地铁线路,极大的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为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地铁相比较于大铁来说具有运行间隔短、密度高、车站密度集中等特点,运用于地铁运营中的自动化系统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就结合现有地铁线路所采用的系统,从对道路和列车两个方面的控制角度出发,对城市轨道交通当中的控制系统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铁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逐渐的兴建,在此过程中,明挖基坑的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地铁车站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将以北京某地铁为例,对北京地铁工程概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地铁施工监测方案以及车站明挖基坑施工过程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经济》2007,(12):28-28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系统之一,至今在总里程和车站数量上仍居是世界之首,伦敦也因此被称为“建在地铁上的都市”。伦敦地铁现有12条线路纵横交错,总长超过400多公里,仅车站就有270多个,在市区任何一个地点,人们都能在步行10分钟内便可进入四通八达的地铁站。伦敦的地铁与火车站、港口、机场等场所连为一体,既节省了乘客时间,又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钢筋工程量较大,钢筋连接方法多样化,采用传统的钢筋焊接、绑扎等工艺已完全满足不了钢车站筋搭接质量要求,目前钢筋主筋连接已全部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直螺纹加工连接采用流水作业施工,涉及工序多,钢筋、套筒从进场到加工丝扣及连接等各工序都直接影响钢筋连接质量,文章以乌鲁木齐4号线北广场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分析直螺纹连接施工控制要点,总结施工方法,解决机械连接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
北广场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表土以下依次以侏罗系强风化(地层厚度1.6~6.1 m)、中风化泥岩为主,水位埋深4~5.5 m,受基岩面起伏影响,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施工中对车站防水影响较大,且防水施工周期较长,从围护到主体结构施工,各道施工工序都会影响到车站防水效果。文章结合乌市地铁4号线北广场站工程,对地铁工程的防水施工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徐新明 《魅力中国》2014,(17):312-312
地铁车站装修设计由于其空间彤态等的特殊性。有其相对独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地铁车站的空间形态特征表现为全线车站空间的延续性和统一性.还存在地域环境的差异。地铁车站装修设计应符合率站坊火酌要求和车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要求。车站装修设计一般分为标准化和个性化两种方法进行概念设计。地铁车站设计需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从来客的角度出发,通过装修的手法将社会文化、地域特色、生态环保等因素综合到地铁车站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地铁空调系统需要大量水作为热量的载体来保证循环运行,这就要求人们选择科学的空调水处理方法。目前,国内使用的一般空调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化结合法。本文以已建成的武汉地铁为例,重点分析了通风空调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对车站生产能耗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的水处理方式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比较,发现最适合武汉地铁的水处理方法为物化结合法。  相似文献   

12.
纵观当前地铁运营的整体情况来看,占据核心地位的票务管理工作仍存在某些问题影响和制约其实效性的根本提升,因此,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地铁车站票务管理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地铁票务工作的简介为主要出发点,对地铁车站票务管理的分类进行简要分析,立足当前新形势下重点探讨提高地铁车展票务管理有效性的规范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为地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以济南某开发项目为例,开展影响程度判定,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基坑外部作业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等级为特级,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7.11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4.53 mm。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车站产生的沉降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秀海 《中国西部》2014,(21):168-169
跨坐式单轨交通目前全国只有重庆市建成通车使用,在单轨施工中,由于高架车站一般位于既有公路中央绿化带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施工周期长,需要的周转材料多,交通干扰影响大,技术较为复杂,故车站施工安全和质量一直是一个关键控制点。施工时如何能够在保证道路畅通的情况下确保安全、质量,并且加快施工进度,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为了能够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且保证支架体系的安全稳定,我们采用柱梁式支架支撑体系代替传统的满堂式支架支撑体系,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地铁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解决工具。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建成或正在建造地铁,多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已获准国家立项,我国的地铁建设方兴未艾。地铁多建造于繁华市区,为减少地铁工程施工对城市拆迁和地面交通、居民生活等的影响,盾构法施工在地铁区间隧道的施工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盾构机虽安全、高效、技术先进,但造价昂贵、设计、制造周期长,其设计又与土建工程设计结合密切,管理要求高,地铁工程要求特殊等,使得地铁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施工的招标,对工程的成功与否影响巨大。广州地铁一号线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顺利地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永超 《科技和产业》2024,24(9):260-265
PBA(Pile-Beam-Arch)工法施工过程中地层沉降主要集中在初期支护施工过程。新型PBA车站是在传统单层4导洞PBA车站的基础上,将中间导洞联合,共用中隔壁,形成由CD法(中隔壁法)施工的大断面,初期支护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难以掌握。为了研究地层新型PBA车站初支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依托北京采用新型PBA工法施工的某地铁车站,运用Peck理论、有限元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车站新型PBA工法初期支护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相同车站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城市核心区地铁施工期交通组织难点进行剖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组织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地铁四号线一期为例,针对核心区地铁施工期间宏观、中观、微观的交通组织分流及交通设计的方法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地铁作为大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其安全性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为使地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有效地进行,本文梳理了公路、水运、隧道等相关建设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地铁建设中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进行初步研究,并分析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的研究方法,参考有关经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西延伸线)土建施工2标(互助站+信息路站+迎宾路站及站后配线)工程(含车站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人防工程、车站施工范围内必要的市政道路工程。本文主要阐述了主体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