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之关联公司治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治理;另一种是外部治理。内部治理是所有者通过拥有的企业的股份,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再由董事会任命经理人的过程中体现所有者的意志,一旦经营者的行为侵犯了所有者的利益,股权所有者将通过任免程序罢免经理人员。外部治理则是通过市场对经营者的间接约束实现的(如市场定价、规定管理者的报酬、管理者之间的竞争)。当所有者不愿意或不能够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的内部治理时,外部治理便成为交易费用较低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文杰 《会计师》2009,(7):74-75
<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完善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呈现出内部化的趋势,公司内部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权力制衡体系。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  相似文献   

3.
独立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但考察独立审计治理功能影响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文献还较少。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治理效率与决策能力角度,提出了一个独立审计的公司外部治理功能影响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理论框架。选取事务所规模、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我国2007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事务所规模及审计收费均与公司真实经营业绩正相关;审计意见对公司滞后一年的真实经营业绩没有影响,这可能与我国监管及诉讼制度不完善导致"非标"意见未给公司及其内部人带来显著成本有关。  相似文献   

4.
闫培新 《理财》2002,(12):5-5
长期以来,我国审计责任的认定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审计责任的界定缺乏明确性,审计责任约束缺乏刚性。笔者认为,对审计责任进行分析,应从所有者、经营者、审计人员三方的委托关系入手。 一、所有者的双重委托关系与审计责任约束 在委托人、受托人和审计人员三方的契约关系中,审计契约和经营契约在委托关系上是并行的,在实质内容上是一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经济责任关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产生了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代理人的行动与委托人的财富最大化目标发生偏离,产生了代理成本。要保证委托人的利益、降低代理成本,关健在于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将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和股东财富的增减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套能够合理反映股东财富增加与管理人员报酬关系的业绩评价指标。但是,传统的以利润为基础的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缺陷较多,不能适应现代公司业绩评价的需要。这是…  相似文献   

6.
根据契约理论,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契约的集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契约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报酬契约。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股东要观察经营者的努力程度是不可能的,这是个典型的在合同签订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只要可能,理性的经营者就会利用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性而选择偷懒。因此,有效的报酬契约应选择与经营者努力程度正相关的指标作为业绩的衡量标准,这种相关性越强,报酬契约的有效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7.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或一些人(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并相应授予代理人某项决策权,而代理人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由于所有者主要根据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常常以此为依据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做出相关的奖惩决策。而经营者为掩盖其偷懒与机会主义行为,往往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虚报经营业绩、隐瞒不合法的财务收支。因…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架构,而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业绩评价则是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公司治理也只有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具体的业绩评价操作下,才真正能够形成高效的制衡机制。股东利益至上模式公司治理的工作重心就是调整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企业要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治理目标。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共同治理。要实现科学的公司共同治理,需要明确激励主体,并科学设定报酬契约,从而对利益进行有效协调。共同治理模式必然要求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去进行绩效考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既要求包括针对股东利益的企业财务业绩等各类经济指标,还应包括针对其它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社会责任指标等。  相似文献   

9.
王耀  于喆 《会计师》2011,(5):7-8
<正>一、引言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所有者拥有所有权,而经营者拥有经营权。所有者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需要经营者提交财务报表,但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很有可能出现经营者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需要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  相似文献   

10.
治治做假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公司的经营者,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不仅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是公司经营者的工作业绩。在权、责、利相结合的情况下,它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当公司的经济状况较好时,为保证以后年度的经营业绩,公司经营者常常会较保守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反之,当公司的经营状况较差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切身利益,公司的经营者则常常会夸大、甚至虚报经营成果。除此之外,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公司经营者也常常会编制一些有利于达到其目的的不实财务报表。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存在着严重缺陷.有效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所有权、激励、监督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在现代契约关系中的委托人“缺位”与受托人“越位”透视1.委托人(所有者)与受托人(经营者)在享有的权限上总是存在差异。美国著名法学家麦克尼尔(IRMac-neil)以研究现代契约关系权威身份向我们描述了现代社会新型契约关系:一种没有委托人(委托人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的契约关系,如股权的分散和社会化,使众多分散的所有者包括债权人,对公司的治理只能借助于股票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来实现。即使是独立董事也很难实现对企业决策的参与和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投资者在企业的控制中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委托人的“缺位”,受托人即经营者在公司控制中自然享有绝对的权威。没有委托人(或不存在确定的委托人)已成为现今世界一种较为普遍的现实。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吸收了1620年美国各部落盟约的特点,但同时面临着一种困难——谁(即第一委托人)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就目前的产权制度分析,中国也可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不存在确定的委托方契约关系的国家,也就是说委托方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一些委托方的代表者,且委托方代表者的自由流动,客观上造成只注重其任职政绩、业绩,而疏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人类一旦进入了只有受...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4.
徐国伟  石军 《新疆金融》2005,(11):20-21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里有两个互为表里的关键性安排:一个是公司控制架构,保证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利益的平衡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另一个就是激励制度,通过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薪酬与激励体系,协调所有者与员工的利益,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员工持股计划无疑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组成部分,在公司控制架构方面通过员工购买企业股票的方法,使得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弱化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效用函数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是保证现代企业有效运营的基础与条件。所谓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经营  相似文献   

16.
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后,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审计的工作关系发生连带变化.使审计由原来的单一对行长负责转变为既要对所有者负责,也要对经营者和相关利益者负责。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的概念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其他集团)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建立一套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内部与外部的制度和机制来协调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狭义的“公司治理”,仅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兴伟 《新理财》2013,(Z1):48-50
盈余管理是经理人使股权激励收益最大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通过选择和控制公司内部行为以增加自身或企业利益的行为。对于经理人股权激励来说,盈余管理是经理人为获取经营业绩超常收益的自利行为。同时,经理人股权激励是公司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公司所有者会制定一定的目标,当经理人完成目标时就会获得额外的利益,而这种目标的实现通常对股东和公司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从治理目标、资本结构、风险、自身及存款保险制度角度说明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方面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然后针对国有银行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控制权配制、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经营者评价及解决内部人控制方面提出改进意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构建符合我国特点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20.
CEO监督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解决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CEO)之间的代理问题的董事会机制包括(CEO)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方面这些监督激励变量对公司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变量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替代的。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尤其是CEO的个人品性来设计出CEO监督激励组合,使公司取得良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