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一会计政策对于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固定资产减值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展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具有内容特殊、金额较大、性质敏感、情况复杂等特点。其容易被审计单位用于操纵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因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稍有不慎,就会掉进"陷阱",作出不恰当的职业判断,导致审计风险。鉴于此,笔者谈几点防范对策。1.增大资产减值审计风险意识。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计提并充分披露资产减值准备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责任;而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如果未能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披露中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揭露出来,应负审  相似文献   

3.
齐萱 《现代会计》2006,(4):26-28
1998年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资产减认准备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原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项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会计做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金融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商业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项目包括:贷款、各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抵债资产。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中大部分是对应资产的唯一减项,而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共同作为固定资产减项,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都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且在核算上又有重叠之处,在会计实务中难免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为在实务操作中能清晰界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的会计核算,笔者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借以提高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的核算质量。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嵘 《上海会计》2002,(4):53-5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两种偏向:一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二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秘密准备。这两种偏向的结果都使报表不实、会计信息虚假。为了保证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其中的固定资产减至准备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性对策,希望对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韩延龄 《会计师》2010,(9):28-30
<正>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留下空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上市公司可以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利润,操纵会计报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申报中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6]56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规定,以及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现就如何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申报中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进行探讨。一、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一)总体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8号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到资产减值的损失的是第8号具体的准则——资产减值。在新准则出台之前,没有系统的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只是在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八项纳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这项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有效避免国内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主要就系统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已在上市公司和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全面实施,与行业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制度》更加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特别是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进一步扩大,使企业会计核算的财务成果更加真实。国家税务总局在2000年和2003年分别下发两个件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具体规定,即企业所提取的各项准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并允许减值准备的转回。虽然这个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资产的定义和稳健性原则,然而无论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为这个规定在客观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做了大量的修改:取消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提出了资产组概念、规范了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程序等。从2007年开始,新准则已实施两年,那《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如何呢?本文以2001--2008年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为样本,检验了《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首先,我们发现《资产减值》实施后,资产减值信息与经济因素的关系加强了。其坎,我们按照资产减值的经济原因将资产减值信息分解为正常的资产减值和超常的资产减值,我们发现在控制了经济因素和稳健性因素后,《资产减值》实施后的资产减值信息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资产减值》实施前降低。这说明了《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使资产减值信息更加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李岩 《中国外资》2012,(17):114-11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午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新准则的实施扩大并完善了资产减值的范围和内容,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客观性等原则。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准备不仅真实反映了财务状况和盈力能力,而且提高了企业资产质量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但由于制度、准则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使其成为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告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被审计单位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判断余地,这就为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被审计单位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或是为粉饰经营业绩,不提或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或是为了调节年度利润,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伟 《中国外资》2012,(11):129-130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核算使资产更加符合资产的定义,从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公众提供了比较真实的信息。但是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不足进行会计操纵,以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妨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文章首先分析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提出怎么样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序  李震 《上海会计》2003,(9):11-12
一、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一)我国目前对资产减值核算的有关规定。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200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所有符合资产定义的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规定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1.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我国确认资产减值时采用备抵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减值作为其资产的减项列示。关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分别就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八项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目前金融危机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现状入手,以水运企业为例,分析了其减值准备的不足之处,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损失》,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的确诊、计量中对资产减值单独作出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此,笔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8.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得到执行。从这两年的执行效果来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夯实企业资产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挤走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水分,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向于真实。但由于准则仅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些原则性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于何时计提、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等操作细节均未作出具体规定,这样给了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中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但是.南于大多数企业都是首次执行新准则.本文就新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卅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因此,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本意是为了尽可能挤去企业资产和业绩中的水分,压缩控制资产泡沫,防范经营风险。但在现实中,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有时却成了企业粉饰财务状况的“利润调节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