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办法、严格执行法定退休制度、出售和划拨国有存量资产逐步“明偿”隐性债务和做实个人账户、提高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支出、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投资运营使之保值增值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显著、 人口迁移加剧人口老龄化程度.然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存在养老金替代率逐年降低、 缴费人参保率和参保人数不断下降、 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等问题.问题的成因有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养老金收缴机制不健全、 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高和隐性债务规模庞大等.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应大力发展经济,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 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和个人缴费等.  相似文献   

3.
隐性养老金债务处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永宏 《特区经济》2005,(6):221-223
一、隐性养老金债务及其产生国际上,隐性养老金债务(IPD)是指一个养老金计划向职工和退休人员所提供养老保险金的承诺。IPD作为一个存量概念代表了政府能够明确预计到的债务。隐性养老金债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养老金计划缺乏融资的支持。世界银行专家指出了养老金债务来源的四种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在界定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中的"老人""中人"及"新人"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工资水平以及离退休人员数量、养老金水平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加入了工资增长率等因素,根据测算时点与改革时点的差异,构建了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精算模型,并以H大学为例对其规模进行测算分析。文章最后对隐性债务的处理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人口老龄化等原因给我国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带来巨大压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我国养老保险改"现收现付"模式为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遵义市在新旧制度转换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在对隐性债务规模数值测算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遵义市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形成、现状及补偿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化解隐性债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宇 《山东经济》2003,(3):33-36
本文在对具有代表性的已有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的大小,主张通过多渠道筹集增量资金以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7.
李萌 《特区经济》2005,(10):136-137
自1986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从一个以企业为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的现收现付的制度走向了统筹面广、层次多、部分积累式的养老保险体制。但是,正像世界其他国家的经历一样,这个转轨过程受到了历史负担及政治现实的阻碍(James1996),因此目前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和必要,特别是在关于隐性养老金债务(IPD)问题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调整和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政策实践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为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现阶段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面临着因人口老龄化加重带来的支付压力大、实际缴费率不高、隐性债务过高和财政负担过重等诸多现实难题。未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也必将以增强可持续性、继续扩大覆盖面、推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降低费率等为目标,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因此作为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到重要位置.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政策“碎片化”严重、统筹层次低、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缺口”严重等损害公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者、农村劳动者等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全国统筹步伐、放宽养老金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福利的作用等方面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张思青 《开放潮》2003,(3):63-63
目前,以传统的企业缴费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危机,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使养老保险基金从机制上能够自求平衡出现结余,已成为必须积极研究如何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转型难以绕过的问题,与其他转轨国家一样,都存在产生大量隐性债务的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我国这类隐性债务已达3万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  相似文献   

11.
靳永青 《魅力中国》2013,(11):37-37
我国养老保险己实现从企业统搅到社会保险的制度转换。近年来,养老保险金欠费严重,隐性债务问题突显。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管理成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支付能力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该文从合理解决历史债务、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征缴管理、改革支付制度等九大方面对此问题展开全面具体探讨,最后指出应从多方面努力来提高基本养老金支付能力,避免支付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筹集的用来兴办社会保险事业的专项资金,是百姓的“养命钱”、“保命钱”.由于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转制带来的巨大养老金隐性债务以及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基金发放扩大,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着很大的支付压力,存在着收不抵支的风险.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处于居高水平,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低于同期的通胀水平,社会保险基金处于贬值和缩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基本养老金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春  梁永郭 《特区经济》2009,(11):204-206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支付能力。本文从人口老龄化、历史债务、统筹层次、制度设计、基金筹集、待遇调整机制等十个方面对我国基本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专门具体探讨,并结合实际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形成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一直备受诟病,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极为急迫和重要。当前我国养老“双轨制”的最大弊端是显失公平。不同群体之间养老金差距过于悬殊,引发社会矛盾。本文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入手。分析养老金双轨制逐渐暴露的问题,对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围观     
正#养老金并轨迈出关键第一步#今年7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打破了我国一直以来的养老金双轨制格局。《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需"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失去了"隐性福利"的事业单位人员,将与普通企业员工一样,参加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智利、新加坡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小龙 《特区经济》2006,(6):152-153
本文对智利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改革经验作了介绍,其可借鉴之处在于:首先,走出国家福利主义的误区;其次,妥善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最后,改革需要一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金娟  张昊 《北方经济》2011,(23):83-84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及其职工依据经济状况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过去称之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我国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规范为企业年金。由于是对政府的基本养老金计划的一种补充,故被称为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鉴于这种养老金计划也需要企业雇主或职工缴纳一定的费用,人们也称其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另外,这种养老金计划只向从本企业退休的职工提供养老金,所以,又称它为职业养老金计划。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当期征收的养老保险费和所需支付的养老金存在一定缺口,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政府用于老年人的养老金支出急剧增加,造成养老金供需之间矛盾,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构成挑战。探索养老保险制度体制改革,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冲击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缴费确定型养老保险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养老保险隐形债务的界定,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水平,并得出了我国现阶段的隐形债务应由政府承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