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实施了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型。您如何看待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记者:2005年,是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的第一年,面临这样的宏观背景,南昌市财政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上有怎样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会财会》2009,(1):36-37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决定对财政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重启积极财政政策将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新形势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有哪些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在复杂国内外形势下,财政部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前三季度预算执行情况较好,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下一步,财政政策还将如何发力?增发的国债怎样用好?财政运行态势如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  相似文献   

5.
杨志勇 《财政科学》2021,(3):15-20,26
近年来,中国连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宏观税负持续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积极财政政策何去何从?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地存在下去.如何理解积极财政政策?如何让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如何让财政政策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回答,并在讨论财政政策理论发展趋势的同时,展望中国未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半年过去,我国经济在逐步回暖。《中国金融家》记者相约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曾康华,共同解读宏观政策,我们将一起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保8%方面如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如何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应该沿着怎样的方向继续推进税费改革为保八护航?宏观政策应该给予钢铁、汽车、纺织等10大重点产业怎样的扶植和优惠?  相似文献   

7.
<正>在3月6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去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  相似文献   

8.
1998年至2004年,我国曾持续实行了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2008年1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美国金融危机,我国决定重新启用积极财政政策。深入分析两次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对于在新形势下运用财政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已经出现了重大专机,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取得成效.那么,在实施了几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之后,应如何看待积极财政政策呢?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7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就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次日,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谈,解读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的相关问题。本刊特选取一些公众关注度较高的答问集结成文,以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问:今年在制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以来我国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出台积极财政政策,十年之后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再次启动。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异同问题,可以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背景、条件、内容、效果等雏度进行系统考察和深度分析。总体来看,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借鉴了十年前的成功经验并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有望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内发挥出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而积极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阐述了积极财政政策若要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中必须要有货币的相应增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货币供给有密切的联系,并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回复和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经常运用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也是我国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一项特殊政策。从分析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入手,本文将阐述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也更好地促进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文摘精萃     
1 文摘精萃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淡出 据《解放日报》4月17日报道,财政部长项怀诚近日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采取的积极政策,四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逐渐淡出。 项怀诚对我国四年来执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作了辩证分析。第一,它是被迫实行的。1997年7月2日,从泰国开始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叫做“东南亚金融风暴”,以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自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一直是“积极的”,但每年的“积极”程度存在差异,这从《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修饰词上可以一窥端倪。近七年来财政政策修饰词一直都有“增效”一词,这体现了近些年来财政一直在优化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财会》2009,(5):60-61
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财政部代理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效应已经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更明显地凸现出来。财政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支出规模,有效刺激需求的增长,以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就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论述如下:一、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  相似文献   

18.
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20年及以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与推动经济复苏,积极财政政策发挥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作用,但同样也因其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而引起广泛争论。为此,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个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在观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展开的方式。从体制环境、政策工具和政策成本等角度努力求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难发现:其一,财政体制是适应和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关键。财政承受力决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心和底气,而体制与政策的匹配有助于提升政策运行的效率。其二,中央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不同反应,积极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其三,政策成本的类型及其可被消化的程度决定着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政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盲目救助,而是真正地将政府财政作为转化为与社会主体协力应对危机的行为,以发展活力消化政策成本。进一步将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融入对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危机应对的思考中,可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在于处理好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短期调节...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8月以来,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今后仍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什么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什么会取得明显成效?这是当前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为什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是由当时经济形势决定的。我国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于1996年实现了“软着陆”,由此带来了“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由卖方市  相似文献   

20.
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构的差异,将会形成效率型与稳定型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而它们又将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效果。1998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效率型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保证改革的稳定环境,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由“效率型”转向“稳定为主兼顾效率”的复合型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