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环境及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评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保证各市均衡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该文利用熵值法计算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Arc-GIS12.0软件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出"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东南低"的特点。其中,经济城镇化表现为"东北、西南和中部城市突出、西北和东南城市发展较落后"的特点,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特征相吻合;社会城镇化表现出中部、西南高,西北、东南低的特点;土地城镇化体现出以莱芜为最高值中心,以青岛、潍坊、淄博、济宁为第二高值的倒"C"型特点;人口城镇化则以济南为最高值,以菏泽、济宁、淄博、潍坊、青岛为第二高值;环境城镇化表现出"沿海城市高、中部城市低"的特征。[结论]山东省市域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且经济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起着直接决定性作用。山东省在统筹全省新型城镇化平衡发展过程中,注重当地经济建设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建设之路。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在农村人口转移、基础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城乡结构体系偏差大,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极大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鉴于此重庆市应坚持联动、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城镇生态化发展规律,做好生态区域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格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以形成健全的低碳型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将绿色发展战略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渐加大的形势下表现出了极大的迫切性。辽宁城镇化建设存在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城市病"、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要素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绿色城镇化规划,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辽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2年肇源农场城镇化率实现了100%,标志着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新型城镇化这一背景下,农场城镇化要看其综合水平,因此本篇文章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等五个方面构建了肇源农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农场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测算分析,数据显示肇源农场城镇化建设中资源环境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其次是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农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绿色城镇体系;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河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经济增长、忽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探析城镇化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包容性治理路径已成为现阶段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病"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社会,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把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在阐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进行梳理,并立足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对策,力求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家在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同时对新疆兵团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要求兵团将其特殊体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相连,从整体上提升其发展的内在质量。在国家的战略指引下,兵团以"师市合一、团镇合一"为原则,"师建城市、团场建镇"为主要构筑思路,优化并调整人口、产业和城镇等各方面的结构,在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同时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质量。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石河子市被列入重点示范试点名单,因此,于石河子市而言,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城市突破性发展的主要支撑和保障,在兵团整体发展战略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为研究区域,提出相应的人口集聚引领型发展路径、城镇职能定位型发展路径、产城融合型发展路径、中心集聚型发展路径以及兵地互融型发展路径,为石河子市未来阶段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病"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社会,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把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在阐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进行梳理,并立足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对策,力求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应从经营理念、支持重点、政策激励三个方面,找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期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作为经济金融资源配置重要主体的银行业,顺应经济金融发展新趋势,适应城镇化发展新潮流,积极主动运用金融手段,发挥催化和媒介作用,满足城镇化建设中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既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转变理念:秉承"两个理念",把握"五大关系""两个理念":银行监管部门要秉承科学发展理念,将监管工作置于新型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时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只有找准影响八师石河子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发展理念和实现路径,才能引领八师石河子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严重制约了市民化进程,也延缓了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但关系到"三农"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排斥,包括就业市场的排斥、制度排斥、社会心理的排斥、政治以及经济排斥,并结合包容性发展理念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江苏省为例,构建超对数函数模型,运用SFA测算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选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城镇化指标来表示城镇化水平,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大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苏中最高,苏南最低,苏北居中;2人口城镇化水平对江苏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最大;3社会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各区域的产业城镇化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可以不断发展下去,如何在旅游资源充足且丰富的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表示以后城镇化发展要进行转型,努力找出能够帮助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方法,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争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继威 《农业经济》2023,(6):109-11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对陕西省农村居住环境进行优化研究,对集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关中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新型城镇化的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优化策略进行分析。[结果]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总体得分为81. 39,处于中等偏下水平,5个系统的得分顺序依次为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居住条件。[结论]农村绿化水平、投资和创业环境、集体供暖率、医疗设施满意度以及社会福利与保障是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及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改善资源利用不合理、建筑设计美感缺乏,景观协调度不足,人文气息缺失等制约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率全面提升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旅游活动的内涵两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在对湛江旅游资源进行SWOT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型社会"的湛江旅游业发展理念、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命题。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梳理,系统分析了发展中所面临的二元对立、政府主导与土地财政困境;并从城乡关系与工农均衡、市场与政府角色效应、制度创新与可持续理念维度综合审视了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指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四化同步为价值动力,将价值承载于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三型"城镇化全新发展理念和顶层设计应坚持的发展规划原则;同时从政策层面就如何加强户籍、土地、就业、社保和市场与政府等制度与机制建设上提出了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与资源配置同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落实的关键。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2007—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机构规模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存在失衡前提下,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金融规模的提升,金融机构会重新配置资源,最终金融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