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在"三型社会"大前提下的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三型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将"三型社会"的理念贯穿到山东省的具体城镇化建设中,源于山东省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鉴于以上认识,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人口、资源、环境与城镇化模型的构建对人口、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路径,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2005—2019年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五省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经济发展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子系统在研究期内综合评价指数上升明显均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转变;未来西北地区应当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展进程受到人口、土地、资金、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应采取大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思路应立足于湖北省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湖北省当前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有大宗矿产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自然资源消耗强度过高、"三废"治理不充分等方面。这些问题的集中发生,已影响到湖北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湖北省应采取措施,以解决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为重点,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协调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生态文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资源承载力是判定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判断区域人口是否超载的重要依据.该文以我国典型喀斯特地区毕节市为例,采用常规趋势法测算了地区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据此提出了资源承载力规制的理念,并讨论了以资源承载力为手段对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规制的基本路径.水资源是毕节市人口扩张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须以承载力为依据和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制,实行以水管人的制度、生态移民、健康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是毕节市资源承载力规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量的工程,搞好了,对拉动中国内需,让中国再继续稳定增长20年问题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国城镇化的路走好走对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因为欧美国家过去的城镇化,大部分是在拥有先天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但城镇化比率低,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低。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量体型国家,更是一个人均资源贫国。中国城镇化首先表现为巨量体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正在面临着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城市又是人口分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阵地,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引领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将会受到城市承载力的约束。文章利用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和国民财富测算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乌鲁木齐市的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山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该文分析了山西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统计模型计算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经济人口容量必将高于自然人口容量。因此,山西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立在资源能源高度消耗、土地资源占用严重、"三废"高排放的基础上,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张失控、人口高度膨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规划各类城市规模;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细化各类环保标准,促进各类主体环保自律;按照宜居宜业标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O-PP模型的江苏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建立江苏省13个城市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应用投影寻踪模型和粒子群算法和Matlab仿真模拟编程,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形成江苏城市的等级划分,评价结果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模型评价避免了主观赋权的干扰,评价结果客观。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水平为理想状态参考区域,选择兵团作为研究对象,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分析方法,对兵团相对资源承栽力进行新探索。通过对兵团1978年~2008年中22个主要年份的时间序列分析,兵团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不断爬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攀升势头明显,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实际人口走势趋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J型上升趋势。总体上,兵团人口和经济双重富余状态,并且富余程度有不断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功能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案例,在分析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泸州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思路,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体系与格局、产业支撑、城镇功能、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构建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济宁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济宁市为研究区,山东省为参照区,计算了1996~2005年济宁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结果表明,济宁市各项资源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济宁市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较高比例,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通过济宁市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济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曹新 《国土开发与整治》2001,11(4):57-60,64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一是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二是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该向依赖于自然的“收入”,而不耗竭其“资本”的方向转变,以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协调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差别化供给是解决当前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差别化供给角度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危险性3个领域层、8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出河北省各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将149个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高水平区、中高水平区、中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4个等级,并结合评价结果对河北省土地差别化供给从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蒙自市为例,根据土地、水、生态等资源要素的分析、赋权、叠加,计算出蒙自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根据对地形条件、区位条件以及限制条件各因素的整理和加权计算,得出蒙自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双评价"研究结果应用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蒙自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高值区域主要重合在蒙自坝区南部和西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的时候应重点关注地方新建、扩建开发区(园区)、城市新区情况,以及区域内林地资源变化情况和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情况;(2)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空间适宜性评价能够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对于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质量监管与分配的合理性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评价结果有助于审计工作组在正式建立审计方案前了解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确定重点审计区域,形成有力的审计证据;(3)"双评价"结果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为自然资源审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不久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也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新型城镇化的各种争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量的工程,搞好了,对拉动中国内需,让中国再继续稳定增长20年问题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国城镇化之路走好走对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因为欧美国家过去的城镇化,大部分是在拥有先天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但城镇化比率低,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低。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量体型国家,更是一个资源贫国小国。富人致富意义不大,穷人致富更珍贵。  相似文献   

19.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前提下,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适宜度及规模保障程度。本文以环县为例,构建相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该地的环境资源、人口资源和经济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是富余现状,经济资源承载力均高于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人口资源承载力,环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同步性,资源与经济的关联度弱,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十分不协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热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从单要素承载力逐渐演进到多要素综合承载力,研究内容涉及人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源承载力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区域人口经济规模的动态性特征,单一的、静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已无法满足国土资源与空间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逐渐向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转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程及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相关研究发现:多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在测算时大多是将单要素承载力进行简单的融合;承载力预警机制的研究不足,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阈值界定与关键参数设定方面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还未形成全面适用的具体的临界超载与超载的关键阈值与预警指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