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分析了注水量变化的原因,即主要受测试及测吸水剖面、设备更换、水质差堵塞水嘴及注水井管柱年限和泵压波动等影响,并提出了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强化洗井制度,提高洗井质量;采取酸化和压裂措施、改善地层吸水能力对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实现"注够水、注好水"的目标,是提高油田采收率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南油田是一个异常高压、高温、高气油比、低渗、高饱和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决定了注水开发的难度,由于储层物性差,造成注水压力逐渐升高,单井日注水量下降,注水困难,水驱动用难度大。由于注水水质及作业压井液污染,使得污染情况日趋复杂,造成水井欠注严重。降压增注工艺是解决注水难的有效手段,通过精细措施论证,认真分析污染类型,科学选择适应的酸液体系,精细施工,降压增注效果逐年提高,逐步解决了文南油田高压低渗区块水井增注难题,为油田的可持续开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井筒附近储层污染引起的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通过酸化、微压裂和提压注水等常规措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但远离井筒附近因储层连通性差造成的注水井注水能力下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措施。如渤海S油田B1井,在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逐渐升高,长期无法达到配注需求,对应生产井注水见效差,处于低效状态。其原因是距B1井100 m左右有低渗带存在,致使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储层连通性变差。因为常规措施处理半径有限,无法对这种低渗带进行改造。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工艺措施,既能满足处理半径足够大,同时对低渗带进行微改造,根据液流空化储层改造技术的原理可知,该技术可以满足这个条件。B1井实施液流空化后,无论是注水井吸水能力还是对应生产井生产形势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解决了一直困扰渤海油田注采井间因储层连通性差、注水效果差的难题,为其他油水井类似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可以有效改善其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注水井异常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到导致注水异常的有关因素,以及引起注水异常的重要因素,并根据不同的异常井,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为以后注水井管理和油田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渗透油田扶杨油层注水井转油井的实践,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出油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将注水井转为采油井,增加油田可采储量的可行性,并对选井条件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洁 《魅力中国》2009,(20):29-29
应用注水井弱脉冲试井技术,对断块油水井间连通关系进行再认识,确定油水井间是否连通、连通程度及有关地层参数,分析解释油藏的开发形势,精细油藏描述、提高泊藏认识水平,为注水井弱脉冲干扰试井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不同水井吐水合理的取样时间,可有效准确地分析水嘴及地层水质情况,保证了吐水的质量和效果。吐水是注水井日常管理中常规的一种手段,探索出注水井日常吐水新方法,提高吐水质量,解决生产管理和环保相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渤南低渗透油田注水工艺及水质处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南油田投入注水开发25年来,注水方面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为适应油田开发需要,在注水工艺及水质处理方面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本文主要根据渤南油田注水开发历史情况,通过对注水机理的探讨性研究,结合污水回注效果分析,论证了渤南低渗透油田污水回注技术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陈晓亮 《西部大开发》2010,(1):87-88,131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各油田到了开发的中后期,油田油、气、水井在生产、注水、酸化、压裂、作业等施工中,很容易使套管损坏,因为套管长时间变腐蚀,高压疏松砂岩大量出砂,作业过程磨损,化学腐蚀、挤压等多种原因,造成部分套管被挤毁,严重变形、断裂、破裂、渗漏、弯曲。个别高产井生产1—2年就存在套管损坏,甚至报废,从而造成了大量投入少量产出,至使油田成本高,影响了油田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此类井进行套管修理已成为各油田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注水井油层堵塞影响因素,阐述了注水井酸化机理。总结出一套注水井分层酸化现场监督方法,并对注水井酸化效果进行评价,为现场监督人员和酸化单位提供措施依据。根据油层的岩性或堵塞油层物质的性质,设计采用相应的酸化、解堵液和酸化、解堵方式。通过现场监督,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把酸化、解堵液全部挤入目的层,增注效果显著。提高现场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提高酸化质量和酸化效果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原油田S2上4—7油藏属于低渗透性油藏,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油藏水驱开发难度大。为提高注水量,降低注水压力,实施了多次酸化,效果明显,但是有效期短,增水量有限。结合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纳米粉体与酸化相结合的新技术一纳米粉体复合增注技术。现场应用8井次,累积增水3500多方,对应油井累积增油3058.2吨,投入产出比达1:6.1,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采出井为对象进行了射孔调剖理论研究,射孔调剖井与对比井组相比,产液量相近,含水降低,产油增加,产液剖面均匀,调剖效果明显。原优化方法为对单井在纵向上进行剖面调整,既考虑纵向上的渗透率级差,又考虑井组内油水井注采系统的平面渗透率差异,即对整个注采系统进行剖面调整。对于注入井,或者整个注采系统开展研究试验方法,对缓解注入井的层间矛盾以及注采系统之间的平面矛盾的适应性、建立注入井及注采系统的模型及完善射孔调剖理论和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的长期注水开发、大量应用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放大生产参数提高采出液量,导致油层出砂日趋严重,致使许多抽油机井因砂卡抽油泵。在油田修井作业中,对于卡泵井通常采用杆管同步起或倒扣器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材料浪费情况。本文介绍了CBZ型抽油杆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它具有超强耐疲劳、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应用表明,该抽油杆安全保护装置在油井正常生产时能够满足载荷需要,在发生因卡泵修井作业时通过提高拉力,经过三次拉断,可以安全地实现抽油杆与抽油泵活塞的断开,实现抽油杆正常起下作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已申报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4.
固井是钻完井作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下套管和注水泥。固井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技术,而深水固井技术是深水油气钻完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促进深水固井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故本文对深水固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埕岛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岩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建立了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剖面组合模式,揭示了不同流动单元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八扇区胶结测井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压裂前后胶结测井资料中的BI值曲线、变密度曲线、扇区变幅度图象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深入研究压裂对固井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研究表明,压裂作业使得压裂层段本身固井胶结质量趋向变差。油水井水泥环本身固井质量越差,其压裂时遭受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即固井胶结质量差的层段比固井质量好的层段更容易受到压裂破坏。  相似文献   

17.
吴波 《西部大开发》2011,(3):39-39,47
永3断块位于永安油田的中部,北面为永3北界大断层,西南方向与水体相连,东侧为永2大断层,属多油层、中高渗透、稀油复杂断块油藏。永3断块为老油区,地层复杂、油藏类型较多。随着日益不断的开发和长期注水开采,地下注采失去平衡,破坏了地层原来的压力系统,致使同一口井内多套压力系统并存,油气水处于较为活跃状态,层间窜通严重,固井时漏失、油气侵窜现象较为突出,该断块井主要表现为漏失井、高压井和长封固段井,所有这些均影响了该地区的固井质量。通过优化水泥浆体系、改进固井工艺、使用高效驱油剂等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块的固井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采油区注水开发项目注采有效性评价问题研究是当前油田开发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关系到如何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有效延长油田开发寿命,做到油藏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等问题。本文以七里村采油厂瓦村油区为例,提出了低渗透采油区注水开发项目注采有效性评价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注水开发的有效性理论方法研究现状,探讨了注采有效性判断指标,并就水驱采收率评价以及水驱经济评价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曾两度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为“高效开发油田”的青海尕斯库勒油田 ,坚持技术攻关 ,解决生产难题 ,多年未解决的注水问题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尕斯主力油田的不断开发 ,地层能量不足 ,层间矛盾突出 ,自然递减加快 ,油田进入了高中含水期 ,对此采油一厂成立注水项目攻关组 ,强化深层分注、中浅层增注措施 ,提高注水符合率。目前 ,该油田的深层和中浅层注水符合率分别由39%和36 %上升到80 %和60 %以上 ,油田稳产开发。青海油田注水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分层注水井,井下封隔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若封隔器不密封或密封不严,直接影响分注效果,影响油田开发。针对以往使用的K344、Y341封隔器进行现场跟踪,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二者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直接影响分层注水井的分注效果,本文就是我们对封隔器进行了创新改革,研制出了复合型封隔器。并且针对以往坐封压差地面难易掌控状况,进行了地面流程工艺改造,经现场试验,彻底杜绝了井下封隔器坐封不严和不坐封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