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暎 《发展》2015,(3):128
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本色,就必须紧紧围绕"四点"(识字写字、朗读、表达、课外阅读)进行教学。只有落实了以上四点,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应用文教学中,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实行"说"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的有效方法.加大"说"的训练方法为:采用行为导向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由易到难鼓励为主.巩固学生"说"的能力;采用民主性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娟 《魅力中国》2010,(3):176-176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平乏。教学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杨小勇 《中国西部》2014,(17):57-58
<正>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教得累,而学生却学得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得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教语文"的教学观语文课教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纵观现在语文  相似文献   

5.
李蓉  王赈阳 《中国西部》2014,(25):51-55
<正>王尚文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弊病,我以为病象虽在‘教学’,而病根却往往是在‘语文’,‘语文’缺乏一定的根底,‘教学’往往会越研究越糊涂,甚至还不如不研究好。"(《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15页。)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认识,王先生在这里所说的"语文"即"教学内容",所说的"教学"即"教学方法"。考察众多优秀语文老师的教学课例,其共性是从教学内容角度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使执教者参与课程开发,以  相似文献   

6.
李梦琳 《魅力中国》2010,(8X):97-97
<正>对于初中学生"该写什么样的文章"、"应如何进行作文训练"这两个问题和多位语文教师进行了交流,感到有不少疑问,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的疑问,针对这一现状,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写作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我校初中写作教学可以说是处于"低谷"状态,我认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紧扣学生的"趋微"心理,大胆变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关注语文教学内容、时间和场合的"微",积极创设阅读"微环境",编撰晨读"微文本",开展教学"微活动",通过微说、微听、微读、微写、微演、微评等教学手段,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以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就微时代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刘丽 《魅力中国》2009,(8):77-78
一、什么叫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预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  相似文献   

9.
霍雨佳 《中国西部》2014,(13):10-12
<正>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负担重、质量低。而新课改实施以来,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越来越迫在眉睫。于是,小学语文"主题统整教学"成为课改中教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明昌 《魅力中国》2009,(29):34-34
语文教学法中的朗读,即是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著名语文教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失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2.
袁辛勤 《魅力中国》2009,(22):255-255
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只有这样。知识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维活动才能找到其载体,充分展现其生机活力。列车员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魏书生成功的教育实践,也在于他为我们构建了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情感世界的构建,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赵娜  王赈阳 《中国西部》2014,(29):32-37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都面临着"轻支持重责任"的困境,语文教师难以在基础知识、高考大纲以及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等要求中寻求到平衡点。什么才是科学的语文教育?有人为这个问题,坚持研究了二十多载……英国天文学家阿·安·普罗克特说:"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从理想到成功的道路有多远?或许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4.
中职语文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华 《新西部(上)》2009,(8):234-234,233
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并结合中职语文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和"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学习方法上采取灵活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活水",让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潘晓红 《魅力中国》2009,(17):32-32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展示语文教学艺术,恰当地把握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呢?1.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一再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听说能力的萎缩是课改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弱项点".语文新课程,将"听"与"说"合成"口语交际".正确地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涵,探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一再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听说能力的萎缩是课改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弱项点".语文新课程.将"听"与"说"合成"口语交际".正确地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涵,探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姜华 《魅力中国》2010,(8X):83-83
<正>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着明确规定:"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2014,(13):40-49
<正>人物简介:王晓霞,1969年生,祖籍江西吉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国学教育等。近年来,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材与学生发展的适切性调查研究"等4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项目研究20多项;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核心报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许多老师和学生直呼"教作文难,写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教学让师生吃尽苦头,还费力不讨好。一方面学生写作文难,不会储备材料,选材面窄,无话可说,不懂谋篇布局,流水账不断。有些学生害怕写作文,厌恶写作文,甚至抄袭作文。另一方面教师评作文难,学生多,一本本翻阅修改、写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