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分析了并提出了红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应从专业定位与方向设置、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等方面加强探索与实践,以适应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包耀东 《价值工程》2009,28(12):71-74
在深入研究隐性知识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路,阐述了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物流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两能型”物流人才的内涵,然后剖析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两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对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两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求及特色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超锋 《物流技术》2012,(11):152-154
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已有校企合作模式尚不能适应专业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例,阐述了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教学企业平台,促进专业产教合一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已有校企合作模式尚不能适应专业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例,阐述了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教学企业平台,促进专业产教合一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传统的优势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的融合性不断加强,对物流专业的特色及培养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文章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实地调研,提炼出物流管理专业三大专业核心能力,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体系;针对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2年设立,该专业设有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与国际货运代理三个方向。2007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高职示范性建设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高职示范性建设专业。通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4323"基层领班人人才培养过程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松 《价值工程》2014,(11):232-233
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农业院校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进一步分析了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35):235-236
本文首先阐述了"产学研用"模式,分析了物流高级人才紧缺的现状,探讨构建"三维一体"产学研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思路及框架模型,最后讨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金峰 《物流科技》2015,38(2):75-77
2013年9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首次招生154人。尽管学院2001年全省首创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已发展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但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发展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对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SWOT分析,从专业定位、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培养模式五方面提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和过程管理总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要满足物流行业的需求,又要遵循能力的递进规律,还要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安徽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应用型课程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一定凸显。  相似文献   

13.
耿波 《物流技术》2012,(17):435-437
从岗位需求分析入手,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等角度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晶 《物流科技》2014,(10):52-53
《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文章在骨干校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课程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以配送管理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使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深度融合,提出基于工作任务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斯卫 《物流科技》2011,34(10):124-126
指出了现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不足,阐述了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介绍了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分析了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效,给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从而获得符合企业特征和个性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谈到了构建综合物流人才需求各方与物流人才供给各方的网络平台,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信息的及时反馈。最后提出对加快发展我国人才物流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学校自身对物流管理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改革、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一系列建设与探索,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与解决,使专业建设不断深入,以便更好对其他专业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选芒  殷锋社 《价值工程》2010,29(32):26-27
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行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探析高职示范性建设和特色专业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峥  李俊峰  詹小旦 《价值工程》2012,31(13):17-18
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十分注重物流管理人才的选拔和能力培养,物流人才"能力为本"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引起高度重视,重点研究问题是迫切需要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以"能力为本"的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胡小建  阚艳姣 《物流技术》2011,(13):243-245
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物流实训系统建设的思想和目标,以及仓储配送实训室,运输管理实训室,生产物流实训室和国际物流实训室的初步建设方案。同时从物流认知、操作、综合实训和物流仿真及规划四个层次阐述了实训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