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DP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公认是以海默(S·HYMER)在其1960年博士论文中所提出的厂商垄断优势论为标志.垄断优势论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不完全市场为条件,强调技术优势,但无法解释厂商为何选择直接投资而非技术许可等方式发挥其优势并取得相应的收益.科思的内部化论则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跨国公司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该理论虽比垄断优势论前进了一步,但仍不足以有效解释为什么不把垄断优势国内内部化而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为此,区位因素得以考虑,出现了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论,上述理论较好的解释了欧美等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但对日本式的开发资源和出口导向型的直接投资难以解释.因此有了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以及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IDP理论).相较与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邓宁的IDP理论研究的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直接投资活动之间的关系,更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旨对IDP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模型对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国家投资发展路径具有异质性,使用净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较流量数据具有更好的检验效果。进而使用存量数据对世界多数国家进行实证检验和IDP阶段划分,结果显示,其中绝大多数国家符合IDP理论,为数不少的发达国家所处IDP阶段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传统IDP第五阶段需要作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的对外投资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的特定条件下,正确定位我国对外投资所处阶段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我国吸收的外资这一方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相关的研究多为定性的表达,缺乏实证模型和数据检验的必要支撑.文章梳理了投资发展路径的理论脉络,并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切入,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定量分析.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目前正处于IDP理论中第二阶段完结,即将进入第三阶段的转型时期,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最后,本文通过模型对今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王琳 《黑河学刊》2004,(5):67-68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现实困难是缺少世界级企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和地区分布和行业结构不合理但也有比较优势:一是技术适应性强和小规模优势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必须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选择规模型企业,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合理输出产业,分层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对外投资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对外直接投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阶段,是我国多年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势力大为增强后的必然趋势。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与西方发达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外投资的目标,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行业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又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将以我国的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外投资的必要性,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及其对外投资的方式及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已成为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本文应用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此分析判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未来趋势。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之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相吻合;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与理论预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滞后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綦建红  李鸿 《亚太经济》2007,(4):106-109
近年来,中印两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与潜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之一,相形之下,对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中印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行业、投资区位和投资绩效方面对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比较,然后在分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邓宁提出的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DP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与该国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地位具有系统的相关性。鉴于IDP理论所描述的发展过程对当今世界实施"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IDP理论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其缺憾进行了综述,以期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挖掘和完善IDP理论的动态变化机理,为深入探究发展中国家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可实现性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何帆 《国际经济评论》2013,(1):34-50,4,5
当前中国以债权投资为主的对外投资特征,使中国的对外资产面临越来越大的潜在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跌入美元陷阱,收益率极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发展迅猛。尽管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在逐渐放权、减少管制、缩减审批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严重缺陷,制约中国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部分地出于对中国投资的疑虑,调整了有关政策,加紧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和监管,对中国的对外投资带来了一定困扰。中国需要加强和国际的合作,加强对企业海外利益的保护,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更好地保护中国对外投资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效应与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从所有权、内部化、区位的优势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及效应。但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盲目,缺乏核心技术,跨国经营企业信息不灵,海外企业人才匮乏,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审批手续复杂。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更好地使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进程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外资产收益与对外负债成本不对等以及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明显失衡。通过对中、日、德三个国家的国际投资头寸进行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国际投资头寸的结构未来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储备投资占对外资产的比重将会下降;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资产的比重将会上升;第三,证券投资占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比重都将有所上升;第四,外商直接投资占对外负债的比重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12.
要素禀赋:全球FDI流出不平衡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而传统的0LI范式理论对此并不能做出解释。本文从要素禀赋的角度分析要素禀赋、厂商优势和FDI流出三者的关系,从而解释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甚至已超过制造业曾经的优势地位。虽然我国目前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以制造业为主,但是世界市场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和规律依然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日本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区位和产业分布上的差异,并实证分析了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联性,试图探求国际直接投资中上述两大行业发展的独特的规律,为我国的外资工作提供经验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走出去”进行国际市场直接投资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中国企业实行跨国性投资,必须客观地了解投资的内外环境,并对开展直接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文章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风险的分析,全面阐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企业规模小、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与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OLI范式提出30多年来,国际分工不断变化,出现国际生产外包方式。目前,关于这一方式下跨国公司OLI范式如何变化、代工企业有何优势、国际代工企业为何也对外转移等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首先讨论和提出代工企业具有的优势二重性和核心所有权优势;在此基础上,改进折衷理论的OLI优势范式,提出代工生产方式下跨国公司的OLI范式变化和代工企业OLI范式;本研究为代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从事国际化经营企业的总体实力比不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但是,凭借快速发展的母国经济,通过制定科学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企业同样可以在国际化经营中赢得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上席之地,并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战略,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安排: 一、 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对外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以及对外投资等方式迅速拓展…  相似文献   

17.
赵芳 《魅力中国》2010,(25):70-72
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战后成功增长经济的主要因素。伴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贸易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上求得一席之地,必须积极投身于对外直接投资。本文运用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效应即贸易创造效应、贸易替代效应、贸易扩张效应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源动力,进而得出利用这样的源动力来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世界各大跨国集团都纷纷进驻中国市场,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显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本文通过阐述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分析中国的中小企业应如何将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国际投资理论相结合,走出自己跨国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跨国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作为积极谋求发展的发展中大国及世贸组织成员,资本流向模式正发生着转变,从"吸引外资"到"对外投资",这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战略转折点.从国内外两方面对国际投资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海默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到邓宁折衷范式的形成,跨国公司理论虽然流派纷呈,但其基本的分析框架都是以垄断优势为核心,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视为利用其现有优势的过程。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跨国公司理论的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开始关注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国际扩展的主要特征。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利用其特定优势的过程,而是建立新的优势的过程。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突破了折衷范式的分析框架,对跨国公司理论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