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经营者》2005,(3)
<正>震撼指数:★★★★★案件回放: 风起于青萍之末,郑俊怀有今天败相,出现在半年前。 2004年6月17日, 伊利股份发表公告, 罢免了独立董事俞伯伟,伊利公告见报当日,伊利股份跌停。2004年12月20日,伊利股份开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伊利股份;证券代码:600887),于2008年1月31日发布因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导致2007年业绩预亏的公告,导致当天该股票以跌停收盘,换手率达7.88%。笔者现就此事件进行财务剖析。  相似文献   

3.
《中外管理》2004,(9):24-26
8月3日,走出伊利集团大门的俞伯伟已经不再是伊利股份(600887)(以下简称伊利)的独立董事:“我将对其起诉。”  相似文献   

4.
一、“伊利事件”始末2004年6月15日,伊利的三名独立董事俞伯伟、王斌和郭晓川发出《独立董事声明》,并要求聘请一家审计公司对伊利股份资金流动、国债买卖交易和华世商贸公司等有关问题进行专题审计,这也是此次“伊利独董事件”的起点。第二天,伊利召开临时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伊利股份;证券代码:600887),于2008年1月31日发布因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导致2007年业绩预亏的公告,导致当天该股票以跌停收盘,换手率达7.88%。笔者现就此事件进行财务剖析。  相似文献   

6.
事件回放: 判刑: 2005年12月31日,郑俊怀被判六年有期徒刑 2004年12月,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逮捕郑俊怀和其他4名伊利股份高管。独董风波: 2004年6月,独立董事俞伯伟和王瑾要对公司专项审计,但马上被郑俊怀罢免,风波骤起。国债事件: 2003年,伊利购买了3亿元国债。直到2004年初,媒体曝出伊利购买国债亏损,交所也提出质疑,伊利才发布公告承认此事,同时卖掉了 2.53亿元的国债。至此,多数董事才知晓伊利购买国债一事。独董们发现,在已经发生亏损的情况之下,伊利又购买了1.54亿元的国债。其报表显示,从2004年3月31日到4月23日, 新购买国债又亏损了1200万元。华世商贸股东疑云: 按照伊利股份年报,截至2003年12月31日, 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持有伊利股份境内法人股844.85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张显著——现在的伊利股份财务总负责人、董事长秘书。另外一个出资人是李永平——伊利股份证券事务代表。2002年11 月27日,该公司增资后,郑海燕和马庆成了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两人共持该公司87.1%股份。其中,郑海燕是郑俊怀之女,马庆是伊利副董事长杨桂琴之夫。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5,(3):39-39
自爱建证券原董事长刘顺新(兼任爱建股份董事、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涉嫌经济犯罪,已经被司法机关审查的消息传出之后,到底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会受到牵连,一时之间成为市场人士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话题。就目前已披露的2003年年报来看,至少已有爱建股份、闽东电力和科大创新这3家上市公司尝到了受牵连的苦果。爱建股份2004年4月11日发布2003年度预亏公告。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沪深两市已有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泊尔等近50家上市公司提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一百多家公司纷纷表示将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008年年初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股份”)发布了2007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亏损原因是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9.
李占舟 《英才》2005,(4):47-47
光明的“全国一片光明”计划搁浅,伊利主管被拘,三元郭维建业绩不佳辞职,2004年的牛奶市场风云变幻。蒙牛却在一片惨谈中成功上市。更让业界震惊的是,2005年1月27日,牛根生捐出近10%的全部股份,成立“老牛基金会”。  相似文献   

10.
毕玉安 《监督与选择》2004,(12):A012-A013
2004年11月22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本市生产的乳制品等三类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其中伊利集团所属委托加工企业——北京鸿达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利”牌酸牛奶(125克/袋),因标注生产日期为2004年10月11日,比检查抽样的时间还要错后两天,被媒体曝光,百姓认为著名的伊利集团涉嫌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虚假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邹容 《英才》2005,(1):48-48
2004年9月6日,上市公司嘉瑞新材公告,因公司涉嫌虚假披露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湖南证监局已对公司进行立案稽查的同时,持有嘉瑞新材股份的泰阳证券董事长、鸿仪系掌门人鄢彩宏被有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该公告的发布,拉开了鸿仪系沉积已久的资金链问题逐渐被曝光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5,(3):46-46
利嘉股份日前接到四川省广汉市公安局通知,公司总经理陈翔因个人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四川省广汉市公安机关逮捕。资料显示:利嘉股份曾于2004年12月31日披露,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一案,被中国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4年6月罢免“独董风波”到2004年12 月17日包括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5位主要 高管被拘,时间不过半年,伊利集团与当地政府面 临的选择并没有什么不同。伊利与当地政府的长袖 善舞使得伊利集团整个危局得以平安渡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伊利股份最近七年的财务指标进行了趋势分析,并对趋势变动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近七年财务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其财务发展的综合趋势与结论,并对伊利股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小平 《英才》2005,(1):36-37
郑俊怀出事了!从2004年12月20日开始, 陆续有媒体惊爆伊利数位高管被拘的新闻。本刊为此立即展开调查。 2004年12月23日致电伊利相关几个部门,却没有一个人接听。呼叫伊利公关媒介经理娜米拉的手机,仍然无人响应。于是给她发去短信,不久后收到回音:“您好!郑总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伊利股份行权期为2006年12月~2013年12月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伊利股份实行股权激励的动机。研究发现,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是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博弈的产物,其中福利效应占优,该方案具有对管理层历史业绩进行补偿的性质,股权激励因此陷入了博弈困境,对其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监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深圳质量》2004,(4):44-44
3月30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2004年1号公告,公布了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月10日上午,内蒙古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新城宾馆玻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认证办公室吴秀直副主任正式宣布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冷冻食品公司、奶粉厂获得GB/T19002-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认证的过程是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通过认证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促进各项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为企业集约化、资本化经营之路提供了保证。贯彻执行九千标准将会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标志着伊利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先…  相似文献   

19.
王骏 《财务与会计》2010,(10):56-57
福耀玻璃:股东频繁减持套现 2009年11月20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60066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第二大股东所持股份减持的公告》。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鸿侨海外有限公司2009年10月9日~11月20日期间,累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94149317股,占福耀玻璃公司总股本的4.70%。  相似文献   

20.
《东方企业文化》2005,(1):18-20
<正>MBO碰壁 曾经一直是上市公司标杆的伊利股份,临近岁末, 却由于董事长郑俊怀及他的高管团队的被拘而成为2004 年证券市场最大丑闻的主角。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 郑俊怀及他的高管团队涉嫌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方 式,转移公司资金回购本公司股份,以达到“曲线MB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