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关注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减,汇率综合改革全面铺开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正式启动以来,监管层及时推出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有效抑制了市场对人民币的投机交易。但时至今日,人民币依然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主要体现在:首先,贸易顺差有增无减。2006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713亿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汇率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人民币升值,而是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水平同时改善的整体改革。其实质就在于以制度安排来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生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真正体现汇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汇率机制改革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人民币汇率是货币资产的价格,讨论人民币稳定或是升值的问题逻辑上应分析决定人民币价格的供求的变化,而不是讨论人民币升值后所产生的影响。在中国现有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人民币的确存在升值的压力。但如果改变国内居民持有外汇的种种限制条件,通过实行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来稳定人民币汇率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直面人民币汇率的外来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上海金融》2003,(9):39-40
人民币汇率面临不断升级的外来压力需要我们直对。实际上近十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过程中I近十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利大于弊。人民币汇率改革要沿着自己的路径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5.
冯文伟 《新金融》2003,(10):10-14
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表面上在于名义汇率与实际经济的脱节,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一国政府内部经济平衡为先与经济全球化要求外部经济国际协调之间的冲突。因此,重申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显得尤为必要,而改革的主要任务应是:人民币汇率变刚性为弹性、通过钉住货币篮方式调整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完善外汇市场体系、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单一政策取向等。要正确选择汇率制度改革最佳时机和步骤,缓解当前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德忠 《新金融》2006,(9):27-29
本文提出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外汇市场的服务功能不完善;对外部均衡产生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巨大。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取向,可以应正确认识和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7.
从人民币升值压力看汇率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现有外汇制度越来越体现出不适应性.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汇率制度的缺陷,本文提出应走一条"稳中求变、渐进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
2014年初,我国面临较大的跨境资金净流人压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也面临较大挑战。2014年2月下旬特别是3月份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推动我国国际收支逐步实现自主平衡。三季度,我国外汇供求关系继续趋于平衡,这是3月份汇改新成果的进一步体现。从2014年前三季度的外汇供求表现来看,新汇改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助于进一步坚定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应抓住当前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观念渐人人心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经济的重要构成成分:汇率。关于他的制度对在对外贸易等方面因素中占据主导作用,在满足市场经济需求方面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一般要求,同时全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史也体现着全国的不同阶段下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存在着严重争论的焦点问题。美国借口中美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就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不断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威胁要采取报复措施促使人民币升值。而中国继续坚持汇率改革的基本原则,即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绝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王墨 《国际融资》2007,85(11):60-62
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从内部看具有升值的潜力,从外部看面临快速大幅升值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具体国情及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人民币升值步伐不宜过快,让人民币汇率保持缓慢上升、小幅渐进的运动态势应该是当前可行的选择和汇率改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人民币升值的必备条件谈汇率机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一时期,关于人民币升值之争越演越烈,使中国政府面临巨大压力。当然,这场之争有来自政治方面的因素,但同样也有经济层面的因素;外汇储备难以遏制快速增长、连年的贸易顺差、外国资本的不断涌入等。面对升值的压力,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入手,分析这场之争的由来以及升值的必备条件,揭示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一些深层次方面的问题,提出改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国内外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热”词。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外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疑问或不理解,甚至也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中国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如何操作等等。  相似文献   

14.
钟伟 《中国金融》2005,(15):24-25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7月21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对于这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给予了积极的正面评价,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入了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等。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取向,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央行可通过“一篮子”货币的界定实现汇率调控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性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大力发展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武汉金融》2005,(8):1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人民币从即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较此前的8.28元升值约2%。此次汇制改革时机选择体现了出其不意的决策艺术,恰逢人民币升值关注度不高和美元上升阶段,相对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国内舆论都迅即作出了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效应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和效应分析,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开始变得富有弹性、基本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而且2%的一次性升值幅度对宏观经济和企业层面的影响和冲击相对较小。但从市场趋势看,人民币还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因此,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采取措施限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加快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建设是当前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崔鹏 《新金融》2007,(7):39-41
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建设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在。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影响因素的分析说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出台,关键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发生作用的制度前提或微观经济基础。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会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但不屈从外界的压力,试图寻找各种借口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自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走强,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有其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本文详细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