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8X):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彭小明 《人力资源》2009,(18):30-33
最近几年来,校园招聘越来越成为各家企业网罗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很多企业加大了对校园招聘工作的投入.但是,面对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一些企业的招聘经理、主管们却有着重重困惑:现在的"80后"学生,聪明是聪明,但多数还是浮躁了些,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怎样才能辨别出那些真正实在、符合我们组织要求的、有潜力的可造之才呢?对企业来说,招聘大学生人才就是储备具有培养价值的、可塑性强的人才,这么多看似差不多的"白纸",究竟如何才能保证我们拿到的都品质优良呢?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上一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的脚步声,宝洁、摩托罗拉、IBM等知名企业又站在了新一届校园招聘的起跑线上,甚至早已通过大学生实习计划提前冲进了校园。然而,有些企业却对应届毕业生避而远之,理由是他们"没经验"、"不好管",也有的中小企业认为"校园招聘是大企业的事,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今天,校园招聘已成为针对于应届大学生的重要求职场所。文章针对企业校园招聘环节的现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校园招聘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最终实现学校、公司单位、高校毕业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常勇 《人力资源》2011,(3):82-84
校园招聘作为一种具备规模效应的外部招聘途径,已成为很多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招聘渠道之一。然而,许多企业在通过校园招聘引进大批专业对口、综合素质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的同时,却出现了试用期内新人离  相似文献   

6.
尹翔 《价值工程》2014,(6):149-151
招聘应届毕业生是企业人才引进的常规方式之一,90后应届毕业生势必成为企业未来年轻人才的主导军。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特点,浅谈90后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工作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渠道较为灵活多样,其中校园招聘是其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毕业生谋求心仪职位的主要方式,随着毕业生就业人数的不断攀升,企业用人制度的调整以及求职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校园招聘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文章归纳并分析了校园招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有效地提高校园招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旭 《河北企业》2013,(11):67-67
<正>随着企业抢夺校园优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校园招聘战火已提前点燃。实习生与校园招聘的区别主要是招聘对象的不同。实习生计划多是针对大一、大二、大三以及研一、研二等在校生,近来也向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管理培训生计划延伸。实习生计划目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夏季实习项目,时间安排在校园招聘之前;一种是春季实习项目,是校园招聘的延续,多是针对公司已经发了Offer的应届毕业生。目前来看,一般公司会同时举办这两种项目,也有只举办春季实习项目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渠道较为灵活多样,其中校园招聘是其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毕业生谋求心仪职位的主要方式,随着毕业生就业人数的不断攀升,企业用人制度的调整以及求职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校园招聘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文章归纳并分析了校园招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有效地提高校园招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倩 《中国就业》2014,(2):22-23
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了近七百万,如何提高校园招聘的质量,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之一。本文采用访谈法收集Y大学2013届毕业生参加校园招聘的经历,从学校、招聘企业、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校园招聘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模拟招聘、校园招聘信息管理系统"、大学生就业服务直通车"以及科学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提高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历去年一轮大学生创业热潮后,今年应届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的意向上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同比下降一半;学历越高,选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比重越大.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之所以回落,原因在于,他们毕业后,还没有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2.
孙伟 《人力资源》2016,(9):80-82
不少应届毕业生感叹:简历投递都截止了,为什么我连招聘信息都没发现呢?室友都面试回来了,我竟然才知道这家公司要招聘!大师兄,你都是去哪里找招聘信息啊? 求职信息都发布在哪呢? 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渠道 要想尽可能最全面、最精准地去找到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首先就要了解企业都喜欢去哪里发布招聘信息,也就是企业招聘信息的发布渠道问题.企业在选择招聘渠道时,除了受限于招聘预算之外,总是希望发布的招聘信息能够被更多的求职者看到,被更多意向的目标人群看到,总是希望以更小的预算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简历数量.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校园招聘时,企业最关注的毕业生素质点分别是"性格匹配性"、"专业知识背景"、"主动性"三点,这些素质能够让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中,因此具备这些特征的毕业生也得到了企业的青睐从2012年9月起,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又开始了。尽管企业对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但这一大量的,人力成本比较低的招聘方式仍然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因此进入校园的时间也一年比一年早。到11月份,已经有不少企业完成校园宣讲,收集到大量简历,并开始筛选人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所谓"准员工",就是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但尚未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在校应届毕业生.今天的"准员工"大多是富有朝气与梦想的"80后",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以规避各项风险?这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苏无锡市人才市场日前举办了一场大型人才交流会,主办者推出的“无经验人才招聘专区”吸引了大批求职者,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应届毕业生。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场只有寥寥数家企业愿意进入“无经验人才招聘专区”,众多招聘单位虽未明确写明“不招应届生”,但不愿进入“无经验人才招聘区”。更多的企业则以“有经验者优先”这样的条件,将一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挡在门外。据《新华日报》报道,如今的人才市场,明目张胆地声明拒用应届生的企业少了,可是各种诸如“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经验者优先”这样的“暗拒”手法却越来越多。“暗拒”让求职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从“面上”转到“地下”,令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混沌不清。据共青团无锡市委统计,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场青年人才招聘会上,求职大学生达到6万人次,但择业上岗者仅占15%。一家国企老总曾对记者坦言:“我在招聘简章上没有明确说不招应届毕业生,主要是怕引来社会的非议,但公司内部规定是坚决不招的,主要是吃亏吃怕了。”企业拒绝应届生的理由有三:一是近年高校扩招令大学生数量大增,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二是部分企事业单位认为,培养一个新手费用多,周期长,不划算,一名大学生从培训到上岗最少需要7个月,不...  相似文献   

16.
陈丹 《中国就业》2012,(9):24-25
9月,随着又一届新生入学,应届毕业生也开始着手找工作。高等院校每年都举办校园双选会,为各高校毕业生提供在自己校园内应聘的便捷良机。校园双选会与社会上的各种双选会不同的是,校园双选会专门为应届毕业生举办,招聘方对应聘者不会有严格的工作经验要求,更多的是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校园生活中积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粒权  史怡 《人力资源》2007,(16):26-31
纵观校园招聘发展史,从最初的只能得到像宝洁、摩托罗拉、IBM、微软等一些知名跨国企业的重视,发展到如今的国内外各大中小型企业纷纷开始尝试,而且越是著名的公司越会在校园招聘方面不遗余力。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尝试过一次校园招聘后便再也不敢涉足。企业到底为何对校园招聘如此青睐?又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些企业在校园招聘中受到如此伤害?校园招聘有哪些特点和形式?怎样做才能获得校园招聘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18.
张超 《中外企业家》2009,(2X):64-65
校园招聘已成为众多企业招揽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鉴于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打算和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甚至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盲点乃至误区。通过三项具体策略,深入细致地解答"企业如何在校园招聘中树立雇主品牌"这一难题,不仅可以在校园招聘中很好地打造"雇主品牌",成为人才心中的"理想雇主",更可以"一举多赢",其研究价值、实用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19.
赵艳丰 《人力资源》2013,(10):66-67
在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许多企业借助校园招聘招募有激情、有冲劲的大学生,解决企业员工的流失问题。通常,宝洁、联合利华等较大型的知名外企会抢占先机,率先开始校园招聘,其他企业会紧随其后。但是,许多企业的校园招聘水准与大公司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利用校园宣讲会,在第一时间抓住毕业生的眼球,有利于企业在鱼龙混杂的毕业大军中"抓住"适合自己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及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的当今社会,校园招聘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人才选择及提升形象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在开展校园招聘的过程中,目标院校的选择是影响招聘结果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很多企业着手开展校园招聘工作时没有重视这一因素。文章对企业校园招聘的目标院校选择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企业选择目标院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