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语文化"的缺失与重构成为语言与文化研究重点之一。多元性、包容性和自觉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没有文化自觉,就谈不上不同文化的多元共赢。文章将从中国文化的自觉与中西文化的整合共赢层面探讨语言文化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与重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共通与兼容的一面,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和谐,有助于企业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建立企业诚信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力量不可估量,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如此,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这是因为文化的力量不仅体现为一种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提升,同时也体现为一个企业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和文化创造力,能为这个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充斥着整个社会,作为正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这些元素的影响.怎样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成为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建华 《中国外资》2012,(12):280-281
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杆的"先忧后乐"文化,已经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骨子里一种内在的民族精神和一种优秀的政治文化。它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有着丰富的思想渊源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先忧后乐"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传承和升华了"先忧后乐"文化。  相似文献   

6.
谢庆梅 《中国外资》2011,(19):202+204-202,204
文章通过对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结合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建设有港口特色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之中,才能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品牌不仅仅是一种营销工具,还可以成为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代表不同的身份、生活方式、价值观,并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物.当品牌成为一种文化标志,它就成为文化标志性品牌.本研究发现,品牌的文化标志性越强,消费者品牌态度越好.具体来说:品牌传统文化标志性越强,消费者品牌态度越积极;品牌的现代文化标志性越强,消费者品牌态度越积极.这说明中国消费者不仅仅能接受传统文化标志性品牌,也可以接受现代文化标志性品牌.因此,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品牌命名、文化定位,制定广告、包装等策略时,可以更多与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化价值相联系,激发消费者与特定文化价值的联想,最终打造成文化标志性品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周易》中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彖辞》)之说,可见,重视文化的力量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早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林语堂强调文化在中华民族中的整体性作用,"所谓‘中国人民’,在吾人心中,不过为一笼统的抽象观念.撇开文化的统一性不讲——文化是把中国人民结合为一个民族整体之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王仲 《中国外资》2011,(9):48-50
企业文化精神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精神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是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以上三个概念的表述和理解往往存在着一些差异,概念泛化使用现象屡见不鲜.明确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其内在联系,继续深入探讨大学之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而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而得名。道教与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如今国内许多道教圣地和道教人物的活动场所无一不是闻名瑕迩的旅游圣地,为了使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能正确认道教,更好地欣赏渗透着中国道教传统文化底蕴的自然及人文观,本文从到现代道教旅游资源到道教旅游文化来阐述中国道教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工商银行股改后要建立适应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作为银行经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应成为新型企业文化关注的重点,让“以人为本”成为工行管理文化的核心。一是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让员工成为银行的“合伙人”。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非主流文化以燎原之势在青少年中传播蔓延,无数青少年成为它的追随者和拥护者。而这种倍受推崇的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它涉及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样,这种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只有正确理性地分析这种文化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才能准确把握青少年的墨想流向。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太原市迎泽支行位于广阔古老的三晋大地,享誉百年的晋商文化培养了当地人民严谨、务实、诚信、创新的优秀品质,迎泽支行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近年来,在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支行坚决实施“文化兴行”战略,不仅初步形成了以精神文化为灵魂  相似文献   

15.
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而日本企业成功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归功于其民族精神。通过探讨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从而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浅论保险行业文化体系、功能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业近几年来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有了飞速发展,为保险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险行业文化作为保险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重视加强保险文化建设,塑造与现代保险业相适应的先进行业文化,对于进一步提升保险业的"软实力",促进保险业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年全保会上明确提出要培育"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积极向上、艰苦奋斗、诚信规范、合规经营、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保险行业文化。加强保险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落到实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促进保险业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下,实现央行在深化改革中发展进步,必须准确把握央行文化内涵,形成一种共同信念支持和精神追求以达到凝聚人心、统一思想,促进发展。基层央行是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央行的“神经末梢”,肩负着宏观调控,金融稳定和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构建特色鲜明的基层央行文化,对促进央行各项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层央行人如何正确认知央行文化,并通过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功能,把中央银行的服务精神、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的问题逐步凸显,成为制约改革深化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发展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以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精神追求、共同的愿景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无不成为其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正因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产生的铸魂、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红色旅游产业得到认可并成为了热点话题,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却相对滞后,包装作为人们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很难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包装设计中引入交互理念,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探究以"情感、体验、功能"为指导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包装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构建更为合理的、具有系统性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包装设计体系,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