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丽丽  张旭昀  王勇  毕凤琴 《价值工程》2012,31(13):236-237
本文在对国内外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国内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问题,结合材料专业特点,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确定基于"卓越计划"的材料工程师培养目标。考虑材料专业的多样性和对材料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通过改革和创新材料工程人才教育理念,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材料工程师,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而探索一条培养卓越材料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曾若琬 《数据》2023,(2):186-187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双创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充分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责任,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分析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开展现状以及双创课程教育中的问题,探寻出双创背景下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的路径策略,着力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为高校持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奠定良好根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转变教育理念、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大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方向。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作用与目的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探讨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32):176-179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办情况和国内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现状,总结了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果还表明国内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构建了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古明宇 《现代企业》2021,(2):142-1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作为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应当用好产教融合这把"金钥匙",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通教育成果转化为产业效益的"最后一公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产教协同育人的方式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鼓励引入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教学与科研。"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人才是指通识基础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且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体系不健全、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教学不理想等问题,因而,高校应通过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研究领域中,旨在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果不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就会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偏差。文章通过探讨分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保障机制,将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抓手。通过对现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研究,根据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特点,提出了将人工智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时代教育实践体系,通过理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训教学、创新创业实践等一系列的培养计划达到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贯彻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方针,近几年一直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模式,在结合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服务教育体系的模型。此模型基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创"教育改革的方针及内在要求,将"产学研"与"双创"深度融合,着眼于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齐心协力打造集企业生产经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5,(23):150-152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重点以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本文探讨如何在建筑工程类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中,通过校内、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来保障和提升的实践教学活动的质和量;也探讨了如何以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建筑工程类卓越工程师人才为目标,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模拟计算毒气扩散事故后果,可以为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文章就有毒物质泄漏及扩散模型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有毒物质在空气中扩散危害性的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省属高校的预算规模也逐年扩大。为了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我省省属高校至今尚未普遍开展此项工作,作者根据多年从事高校预决算审计工作的体会,提出了目前开展预决算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及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宁华 《价值工程》2015,(1):176-178
伴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国内与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发展的弊端渐渐显现,财务舞弊、欺诈投资人、损害国家资产和公众利益等行为屡见不鲜,加强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完善内部控制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国外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岳长飞 《价值工程》2014,(32):130-131
目前,作为一类新型建筑施工工艺,玻璃幕墙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玻璃幕墙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德安 《价值工程》2012,31(8):291-292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党群关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研究创先争优活动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实现途径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公路的舒适性需要进行路桥一体化设计,减少、甚至消除路桥过渡段沉降速度不一致导致的问题,提高路桥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徐海贤 《城市问题》2001,(1):11-13,6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于1992年召开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和1996年在土耳其召开的伊斯坦布尔“人居二”会议。1999年9月,在德国柏林召开了欧洲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讨会,会上就欧洲14个主要国家的17个大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讨。目前,大都市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最有潜力和最有活力的地区,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在我国,沿海地区大都市空间集聚日益明显,呈现出特殊的时空特征。一方面,我国大都市区面临着全球背景下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面临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备受关注。中央采取“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并加大了部分领域的调控力度。首先,对土地要素供给的调控首次纳入宏观调控体系。自1998年到2002年,我国宏观调控总体形势上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导。但2003年以来,对土地要素供给的调控成为财政政  相似文献   

19.
20.
By any measure economists have playe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s in antitrust policy making, at least since the early 1970s. Indeed, the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ublic policy toward business pioneered by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dominates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e Chicago school's adherents, their insistence that antitrust be examined through the lens of price theory should have produced discernably ‘better’ (read pro-consumer) laws and ‘better’ law enforcement.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economists have in fact not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antitrust policy, but have instead actively contributed to its use as a way of subverting competitive market fo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