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2012-2020年我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财政科技支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并检验空间效应的有效性。研究发现:①财政科技支出、数字普惠金融均可提升本地创新水平;②财政科技支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均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二者存在一定的抵消,财政科技支出在推动本地创新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其它关联地区的创新发展,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发展虽然可激励本地创新,但对其它关联城市的创新发展有一定抑制性;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弱化了财政科技资金的创新效应,即财政科技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二者对城市创新的驱动作用存在替代效应,且替代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北京在申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科技奥运”的理念。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科技奥运是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保障,有力促进了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围绕科技奥运建设的重点领域,明确科技奥运建设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从城市经济发展驱动力、城市组织管理、城市环境建设等方面,归纳出科技奥运为北京城市发展留下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一带一路”理论之间存在科学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作为当前指导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行动指南,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主要平台,是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便没有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在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指引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必将成为全球基础科学联合研究、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范本和典型,中国也将为世界科技发展与革新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科技文明发展与进步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引领发展背景下,各地区呈现出创新竞争发展格局。基于2013-2019年我国各省市设立的科技创新目标,结合城市面板数据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实证检验地方科技创新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创新投入目标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但创新产出目标约束和创新企业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无显著影响。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投入目标约束通过扩大财政科技支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投入目标约束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同时,采用门槛模型考察创新投入强度目标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发现当创新投入强度目标超过门槛值2.8%时,会抑制城市创新。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发展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其相互之间的侍导机制.为解决因科技发展而带来的贫富差距的扩大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具有双重生态意蕴:一是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二是科技创新可被视为一种生态系统。尽管学界对二者的研究大都处于独立状态,但二者在逻辑与现实上都具有必然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发展的格局并不是自发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整合。深入分析了二者间互动关系,并从多维度视角提出了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简要阐述了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在国内CBD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提出了CBD生态评价系统的重要意义,根据系统指标学原理建立了中央商务区生态综合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对已建CBD生态程度评价和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长沙市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科技管理创新,以全方位的工作举措,推动市级科技发展能力提升步入快车道,以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推动区县“一把手”担当发展第一生产力的重任,以新的观念和姿态,加强地方与创新源头的科技合作,以新的科技计划模式,培植高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群体,为新长沙的崛起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城市的功能内涵、评价体系及判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辉  杜德斌 《经济地理》2011,31(10):1625-1629,1650
对我国对创新型城市概念、内涵和分类上的理解不足,借助城市经济基础和城市功能的相关理论,阐明了城市功能、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在解释了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概念、内涵和表现方式的基础上,重点从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两个方面人手,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科技创新城市的概念内涵,并初步设定了科技创新城市的界定标准及相关参数。其研究结果为推动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也为创新型城市的具体发展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服务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而产业升级无疑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中成为一股风潮,但学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比较权威和公认的结论。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厘清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为研究产业升级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运用多种理论研究明确了产业升级和科技服务业之间的影响机制及内在联系。进而得出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性分析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因素及其测度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利用南京地区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定量研究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提出促进两业互动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技生态系统是由与科技有关的各种相互关联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要素构成不同的科技生态种群和科技生态环境。对科技生态种群和科技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指出贯穿于科技生态系统的主线是利益驱动的人类“偏好性”行为,其有效地调节着科技生态系统的运行,可以通过市场或中央计划进行制度性的安排,从而产生协调的科技生态系统之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洪名勇 《经济地理》2003,23(5):606-610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合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知识生产、交换和运用(消费)情况。凡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大多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多是东部省区;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省区,多属于西部省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西部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西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应用DEA方法测算了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应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的因素。针对福建省306个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项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存在规模偏小、投入要素配比不尽合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市场需求与推广载体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建立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需求与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对增强科技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当前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与协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为了解其价值共创的具体运行逻辑,保障价值共创的持续性,基于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特征与要素构成,深入分析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设计基于价值共创的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协作机制,为科技服务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赵玉川 《技术经济》2009,28(2):13-20
依据服务科学、服务创新理论,阐述了现实产业经济中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分析了产业演化及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变的内在原因,为经济统计与创新统计的弥合奠定了理论根基。分析了传统经济统计与技术创新统计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服务活动与产业价值链的关系,针对经济统计与创新统计"二张皮"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为建立新型的统计体系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8.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斯洛文尼亚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脱离前南斯拉夫独立以来,由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保护和稳定了大部分国立科研机构,该国科研能力的主要部分得以延续,而且,随着经济的好转,以及借助加入欧盟的契机,科研能力逐步恢复并走上正轨。本文从科研管理体系、科研组织架构、科技投入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介绍了斯洛文尼亚的科技体制,并分析了其特点,认为其科技体系主要继承前南斯拉夫,科技政策受欧盟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欧盟的平均水平相比,斯洛文尼亚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良好,但是产出端问题不少,表现差强人意;公共研究机构与大学和商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