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统战格局视域下高校创新开展统战工作,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校地合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存在少数高校统战意识淡薄、大统战工作机制建设迟滞、方法和手段陈旧等问题。新时代高校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思想引领、统筹协调、制度建设、宣传引导和条件建设方面进行路径创新,高质量做好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校统战工作创新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在高校统战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统战观念、开辟统战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在选拔和举荐党外代表人物上的新突破、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对高校统战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统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开展好高校统战工作,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何发挥好高校统战工作的优势,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矛盾具体表现在重视度、主客体及协同创新三个方面。协同创新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也为解决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矛盾提供了新视角。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的矛盾表现,必须树立协同创新观念、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解决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5.
高校统战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面和传统阵地,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应强化统战意识、加强领导和队伍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新的战略部署,是一项整合各创新主体要素使之互动从而达到叠加效应的社会管理创新.从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出发,指出山东工商学院楚设“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应围绕建设发展目标,坚持理论研究协同化、学科发展集成化、人才培养订单化、队伍建设国际化、资源整合特区化、经费来源多元化等“六化”方针.同时,探讨了行业特色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推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突破办学层次、资源和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文章从人才培养的文化、管理、平台和层次四个维度出发,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协同刨新”理论的提出,对于高校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诸多高校都在进行协同创新的实践,并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本文对协同创新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性研究。并结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相关实践,在创立学研政用模式、人才培养及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协同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理念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巩固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指明了发展方向.如何协调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来,是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生态经济理念以其深厚的理论背景,为开创新时期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提供了一条生态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0.
信息工作是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战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高校统战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提出高校统战工作要把握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高校要顺利实现各项既定目标,维护稳定,加快发展,需要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在高校统战工作中,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切实开展工作,一要创新思维,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二要以人为本,全面体现协调一致原则;三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深化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作,对促进海峡两岸青年融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岸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如师资团队、实践平台等方面均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建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协作,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同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师资队伍、构建课程体系、整合实践平台,提升两岸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转型提质.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辽宁省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面临诸多风险,其风险管理现状也不容乐观,必须构建高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有效识别和评价风险来控制并尽可能规避风险,以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现实问题导向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可以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时代新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仍面临一系列阻碍因素,具体表现在工作者问题意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社会实践限制及协同育人环境尚未形成等方面。为此,高校及思政工作者应明确现实问题导向对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积极提升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工作理念,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思政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为支撑,切实推进现实问题在思政工作中的有机融入,发挥其创新思政工作模式、提升思政工作实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产学研用新思维紧密结合的提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与之相契合,从而形成稳定的教育体制。高校类型的不同导致对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科技创新模式也会有差异。所以,要把科技创新计划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基础的同时,固守全方面协同创新;在高校创新能力上,以人才、学科、科研的创新为主要对象,以创新水平和提升为向导,深化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以人才为核心要素,激发释放协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协同育人合力不足、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夯实管理者办学的主体责任、强化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求学的行动自觉、健全社会促学的协同机制,构建“四学一体”育人新格局,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日益完善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主要优势体现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中性、京津冀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以及政府主导发展的有序性等三个方面。但是近几年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相对缓慢,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创新链布局不合理、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以及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不顺畅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京津冀科技创新链、健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健全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等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以党建创新引领校企深度合作实践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通过平台、组织、制度协同三种方式,整体推进学校党建与企业党建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高校、企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高校无党派人士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时期高校做好对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必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注重培养、选拔,着力构建联谊组织这个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