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1—2015年西部省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长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重庆、陕西、四川、内蒙古等省份经济增长效率要明显高于西部其余省份,并且各省份的排名逐渐固化,此外,西部省份平均经济增长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形。研究发现西部省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驱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对外开放水平、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提升了经济增长效率,而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我国23个省份1998-2007年工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前沿生产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增长模式及转型机制,结果表明:(1)省级人均产出的增长差异导致区域工业产出水平差距扩大,并使省级人均产出分布函数由1998年的单峰分布演进为2007年的双峰分布。相比于1998年,省级人均产出变异系数由0.3356上升至0.3487,技术效率变异系数由0.2961下降至0.2862。(2)13个省份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9个省份要素投入深化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3)资本投入和能源消耗显著促进了产出增长,而二氧化硫排放显著阻碍了产出增长。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均显著阻碍了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均对要素投入深化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内涵式增长。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水资源、农机、化肥、人均耕地和家庭固定资产等。其中,有效灌溉土地、水资源、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农用地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效率总体呈增长态势但省际差异较大,效率较高的省份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议通过增加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优化农用地结构、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等措施,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份额转换”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生产率差异在1985 -2008之间每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生产率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小;2005年后地区间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是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1994 -2005年期间主要是第三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此外,人均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均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地区间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关键,技术效率的差距对劳动力生产率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积累欲、节俭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一、引言经济增长理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学领域获得了新的生机。以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理论的诞生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解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结果。根据传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率将最终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外在因素,而各国的人均资本、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将趋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广东省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的增长影响不是很大,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低,不同地市经济增长效率不同,存在区域差异。由于广东省是临海省份,进出口占经济增长的重要位置,因此,主要以进出口作为分析因素,对广东省经济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的日趋强化,本文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从效率视角对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绿色经济绩效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考察期内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平均效率不容乐观,仍有17.8%的提升空间;效率较低的省份全部为西部省份,但效率较高的省份未必全部为东部省份,个别西部省份在一些年份均处于生产前沿;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现行能源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因素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同时,减排约束指标不能实行"一刀切"。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新经济》2014,(20):3-4
文章整理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自2004年至2012年的废水排放量及经济、人口等宏观数据,发现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及其人均量持续上升,但单位GDP的排污强度则显著减少。比较而言,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是废水排放总量最高的地区,而上海、广东、江苏及浙江则为人均排污量最高的省份,单位GDP废水排放量最高的地区依次为广西、宁夏、重庆、海南、湖北及广东等省份。综合废水的排放总量、人均量及排污强度来看,广东是水污染最为严重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1949—2019年,中国各省份经济总量不平等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在近十年的短周期内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而人均实际GDP不平等程度则处于水平波动的状态,近年来呈现σ趋同态势,并在2019年出现β趋同的新迹象。创新能力较弱、政府债务率偏高和劳动人口占比偏低是当前落后地区增长动能匮乏的重要原因。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1999—2019年省级层面GDP差异的889%和人均GDP差异的591%,其中研发支出与就业规模是地区GDP总量分化的主因,研发支出与资本存量是地区人均GDP分化的主因。空间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但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和就业规模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区别,仅周边研发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Using data on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es for the period 1978–2005, we decomposed the causes and factor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inter‐regional per capita income disparity. Variance in capital per employee and variance in capital elasticity are found to be the two main sources of income disparity while the employment–labour force ratio is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aining the rise of income disparity. An analysis on inter‐regional factor reallocation effects reveals their relatively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verall growth performance. It is also discovered that capital has in most years flow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o pursue higher marginal productivity across provincial economies. Inter‐provincial labour movement, on the other hand, had not displayed significant equilibrating effects until institutional reforms started to allow freer inter‐regional labour mobility in later years. Generally, we conclude that market‐oriented factor mobility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equalizing factor returns as well as enhancing growth efficiency across regions.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历史资料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 ,对中国和目前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五位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预测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 2 0 0 5年超过法国 ,2 0 0 6年超过英国 ,2 0 1 2年超过德国 ,本世纪中叶 ,有可能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在本世纪内很难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 0 5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2 0 0 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参数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估算我国2000~2009年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了人均GDP、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城镇化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给定资源投入情况下,东部的生产率增加值大于中部、西部,同时污染排放还小于中部、西部;人均GDP与TFP呈倒U型曲线,即环境要素生产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关系;教育水平与环境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城镇化率和人口密度与TFP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进程与资源消耗密切相关,GDP或人均GDP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本文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分析了中美两国历史上单位GDP铜消费量(T)的变化,发现中国1960~2005年间单位GDP的铜消费量并未出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美国1929~2005年间单位GDP的铜消费量基本上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0世纪20~40年代T值在高位持续了一定年份,不过自1941年以后T值逐步下降,单位GDP的铜消费量降低了81%。GDP的年增长率(g)和单位GDP铜消费量的年下降率(t)是影响铜消费量变化的两个重要参数,对应不同的单位GDP铜消费量年下降率的假设,文章估算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铜消费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单位GDP铜消费量降低的百分数,提出了一些实现铜消费减量的措施。最后,给出了中美两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铜消费量与GDP、人均铜消费量与人均GDP间的关系曲线,总结出铜消费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We offer an empiric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on the EU27’s NUTS2 regions in the period 2000–2007. We find that mig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gional unemployment in the EU, but affected both GDP per capita and productivity. A 1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in immigration to immigration regions increased GDP per capita by about 0.02?% and productivity by about 0.03?% on impact and by 0.44?% for GDP per capita and 0.20?% for productivity in the long run. For emigration regions an increase in the emigration rate leads to similar reductions of GDP per capita and productivity both on impact and in the long run. Since immigration regions are often regions with above average GDP, while emigration regions in Europe practically all have below average GDP, migration does not seem to promote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17.
We estimate the wealth of Mozambique in 2000 and 2005 in order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development path. Our methodology builds on Arrow et al. (2010). We show that Mozambican wealth increases through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 while the pressure on natural capital remains low.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nhances the outcome of the different capital assets, but population growth has a strong downward effect on wealth per capita. Results suggest that Mozambican development was sustainable between 2000 and 2005, but these remain ambiguous and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data and assumptions used.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我国省内贫困率、创新潜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控制跨地区跨时间异质性及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差分 GMM 方法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省内贫困率对其创新潜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力资本、中央及地方科教财政拨付、市场化程度等创新潜力指标与省内人均 GR P正相关。经验证据表明,省内贫困率通过影响创新潜力指标对省内人均 GR P产生间接影响,但贫困率与就业率之间存在直接的负相关性。从长期来看,在创新潜力指标中,贫困率的变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而且由此对经济产生的作用力是最为猛烈的,而对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以及由此对经济产生的间接影响则较小,但彼此之间也还是存在细微的差距。文章研究指出,政府应警惕贫困所造成的地区创新潜力缺失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是横跨东中西部,包含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区。探析泛珠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影响泛珠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以沿海城市群和内陆各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中心-边缘结构分布显著;区域内空间自相关趋势在加强,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表明内部经济差异在缩小,区域合作取得一定效果;人均GDP总体空间格局稳定,局域内发生演变,人均GDP增长速度的冷热点区域变化较为明显。空间计量表明,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城镇劳动人口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表现出城镇就业人口的规模不经济。  相似文献   

20.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以及绿色GDP核算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选取已经扣除了非期望产出的绿色GDP作为产出指标测算贵州省生态效率,进一步评价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无较大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研究期间贵州省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六种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对生态足迹的贡献度最大。(2)贵州省绿色GDP的增长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绿色GDP在传统GDP中的占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消耗量大是主要原因。(3)DEA结果显示,2000—2017年,有7个年份是DEA有效,DEA无效年份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存在冗余,投入和产出未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